“惠州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既有嶺南文化共性,又具有鮮明的惠州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嶺南城市群中的文化富礦……”11月24日下午,“豐湖講堂·文化之聲”探尋惠州獨特魅力系列主題講座在豐湖書院樂群堂舉行,羊城晚報《惠州文脈》基層負責人陳驍鵬以《把握時代潮流脈動 煥發千年古城時尚魅力》為題,與大家分享了惠州文脈以“新聞為眼,文化為脈”的創新辦刊思路。
講座現場。
講座中,陳驍鵬從如何構建文脈、核心理論、惠州文脈的特征、惠州文明如何破題、文脈觀點等多個方面介紹了《惠州文脈》以“新聞+文化”的話語體系,打造出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與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惠州文脈》至今出版181期,產出超400萬字原創“新聞+文化”報道,為惠州政府基層實踐建設提供了大量工作依據和思路。
“城市間正進行著激烈的競爭與合作,而文化作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性也成為共識,歷史文脈的傳承發展,需要不斷地整理和發掘,也需要以今人的視覺去不斷地重新發現和審視,讓豐富的文化遺產‘活化’起來,‘火爆’起來。”陳驍鵬認為,對于惠州建設一流城市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底蘊和特質,亦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精神“發動機”、經濟“助推器”,和諧“粘合劑”,惠州歷史文化的活化利用,需要依靠惠州文藝群體共同努力,根植于本土文化,進行文藝創作。
陳驍鵬建議,一方面,惠州政府部門搭建文藝創作鼓勵機制,從資金、政策等方面鼓勵當地文藝家創作,完善文藝創作平臺的搭建;另一方面,在做好文明傳統、文化延續的前提下,要突出地方特色,以人民為中心,服務人民,走群眾路線,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最后他建議相關政府部門要重新梳理、審視、定位文化,從全市一盤棋的角度考慮文化策略,從傳統文化基因里尋找契機,對全市縣(區)鎮作出全盤統籌和引導,去重視和促進星羅棋布的文化寶藏的現代化活化利用。
文圖:惠報全媒體記者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