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農殘!惠州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新豇豆種植模式

      原標題:

      科學指導到地頭 “舌尖安全”不擔憂

      惠州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新豇豆種植模式

        豇(jiāng)豆(豆角)是市民餐桌上的常見美味,也是國家“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重點治理蔬菜品種之一。

        10月21日上午,在惠陽區永湖鎮老圍下村,全市豇豆科學用藥與綠色防控技術示范現場會召開,為豇豆綠色種植作示范、劃重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州加快轉變豇豆種植方式,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新豇豆種植模式,新豇豆種植逐步擴大應用范圍,改變了過去隨意大量用藥、小戶分散種植、農殘容易超標的局面,豇豆質量安全水平提升,惠州豇豆產業煥發了新活力。

        新模式種植減少農藥殘留

        “花期是豇豆薊馬的重點防治時期,豇豆花期最佳防治時間為早上7時至9時,比下午施藥藥效提高50%。采用植保無人機防治豇豆薊馬,航線平行于壟飛行,霧滴的分布均勻性和防效更優……”

        活動現場,省植保專家為近60名來自各縣(區)的植保技術人員、鄉鎮農技人員、豇豆種植大戶,現場講解示范無人機飛防相關技術。身后,一架無人機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航線,在半空中來回飛行,與此同時,霧滴均勻地噴灑在豇豆地里。

      植保無人機助力防治豇豆病蟲害。

        這是惠州市順欣農業有限公司的豇豆綠色種植示范基地,在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支持和指導下,這里采用了新豇豆種植模式,記者看到,豇豆從覆蓋著地膜的一壟壟土地上長出,連片綠油油的豇豆攀爬在交叉搭設的竹架上,長長的豇豆垂落下來,近看如垂簾,別有一番景象。

        據了解,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不斷開花結果,是一種花豆同期的作物。豇豆喜溫喜光,栽培環境適宜害蟲發生,近年來,我國豇豆病蟲害呈現高發趨勢,豇豆病蟲害防治已成為制約豇豆產業綠色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目前,豇豆在惠州各縣(區)都有種植,年種植面積300多畝,以小農戶分散種植為主。“豇豆陸續坐果能力強,采摘間隔期短,主要害蟲農藥抗性積累快,部分農戶不按要求使用農藥,通常通過提高用藥濃度和頻率來進行防治,易發生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植物保護部部長劉鳳沂說。為此,在省農業行政部門推動和植保技術部門的科學指導下,我市開展了新豇豆種植。

        市植保專家現場講解了豇豆病蟲發生防控和科學用藥技術等。“通過示范和展示黃板、銀灰地膜、科學搭架等減少農藥使用的綠色防控措施,展示、應用一些高效低毒農藥,普及如何選擇農藥、如何打藥、如何施藥、如何精準使用藥劑,避免使用蔬菜禁用和限用農藥、病蟲害常用藥劑使用濃度和用量等,從而減少農藥殘留,確保出品的豇豆產品安全。”劉鳳沂說。

        建設示范點助力增產增收

        “作物生病了再來治療,成本就大了,能做到提前防控就最好了。以后要將科學與實踐結合,用今天學到的新技術,繼續優化和改善自己的種植模式和技術。”通過現場學習,種植大戶郭長富受益良多。

        對于豇豆綠色種植,惠州市順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川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朱川介紹,基地里的20畝豇豆于今年8月初種下,一個半月后開始有收成。在綠色防控技術加持下,豇豆的品質更好、更安全了。“通過無人機打藥,減少了農藥使用,投入的成本降低了,豇豆的產量還提高了,以前畝產1000斤,現在提升到1500斤,實現了增產增收。”

        “通過建設豇豆科學用藥示范點,開展市、縣、鎮聯動,進行廣泛宣傳指導和普及科學用藥關鍵技術。”劉鳳沂介紹,近年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專家,深入全市各縣(區),為廣大豇豆種植大戶提供技術培訓、技術跟蹤、田頭指導,豇豆農藥殘留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市豇豆產品農藥殘留超標抽檢合格率基本可達98%以上。

        劉鳳沂介紹,接下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將通過繼續建設豇豆科學用藥示范點,為種植大戶展示新技術、新產品,同時做好后期跟蹤指導,讓老百姓真正做到科學用藥、控制用量,避免農藥殘留超標,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菜農增產增收的最終目的。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