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我市濱海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情況
拓展濱海旅游發展空間 加強高端旅游產品開發
惠州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81.4公里,是全省乃至全國的濱海旅游資源大市。我市濱海旅游發展情況如何?10月18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主任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關于我市濱海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惠州濱海旅游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濱海旅游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單一化、空間拓展不足、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調研組提出了相關建議。
具備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條件
今年國慶節當天,惠東濱海旅游景區登上央視新聞,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打卡。
作為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惠州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巽寮灣、海龜灣、黃金海岸等眾多優質的濱海旅游資源。國慶期間,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76.0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0.12%。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成濱海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專題調研組,先后到大亞灣區、惠東縣以及省內湛江市開展實地調研,與相關部門、縣(區)負責人座談,并學習借鑒廈門、深圳、珠海等濱海城市的經驗做法,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深入了解相關情況。
“惠州擁有美麗的海岸線,海龜、珊瑚礁、天然海藻場和島礁、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具備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的條件。”《報告》指出,惠州濱海旅游資源不僅規模大、品質高,而且種類全、分布集聚,有利于集中連片開發,形成超大規模旅游度假區,巽寮灣、雙月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惠州大力發展濱海旅游,逐漸形成了巽寮灣、雙月灣、考洲洋、范和灣、黃金海岸和小桂灣六大旅游發展區。已成功培育2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惠州·巽寮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惠州海濱溫泉旅游度假區),1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惠州海龜灣旅游區),1處省級旅游度假區(巽寮濱海旅游度假區),以及巽寮青巽山森林公園、趕海公園、星河中央公園、雙月灣一滴水圖書館、礁石酒吧等一批網紅打卡地。
應高質量打造“環兩灣”濱海旅游區
“要堅持濱海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并重,積極發掘資源優勢,做好濱海旅游規劃。”調研組認為,惠州濱海旅游開發主要集中在巽寮灣、雙月灣、小徑灣、黃金海岸等,且建設項目大都布局在沿海岸線,而濱海岸線的腹地、海島、海洋等處于較冷狀態,缺乏精品海島旅游項目、海上旅游航線,呈現“岸線熱、內外冷”的開發局面。另外,海洋生態保護范圍泛化問題限制了我市濱海旅游產業發展空間。
調研組認為,要按照全市一盤棋的思路,充分考慮濱海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秉持陸海統籌、生態優先、空間優化、重點引領的理念,編制惠州市海岸帶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及惠州濱海旅游發展區的總體規劃,高質量打造“環兩灣”濱海旅游區。按照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要求,科學編制濱海特色旅游鎮發展規劃,打造濱海特色旅游鎮村。統籌規劃建設高端濱海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海洋主題公園、海釣、海洋康養、觀鳥等高端旅游產品。
“實施上山下海發展戰略,拓展惠州濱海旅游發展空間。”調研組建議,進一步優化海洋生態保護空間,按照各類保護區的保護對象,科學劃定需要保護范圍,釋放海洋資源可開發利用價值,進一步拓展濱海旅游空間資源。加強濱海山地旅游資源開發,挖掘向海山體的景觀綠化美化工作,塑造美麗大地景觀。加強海島旅游資源開發,本著各有主題、各具特色、保護優先的基本原則,有序推進可開發海島的旅游開發。
加強觀光旅游產品開發
“‘旺丁不旺財’,當天游占大多數。”調研組負責人介紹,目前濱海旅游的發展模式是地產驅動,公共旅游基礎設施以及公共空間嚴重不足,整體規劃缺失,公共旅游咨詢、旅游標識、公共停車場、公共廣場、旅游公廁、綠道等公共旅游基礎設施不能滿足自駕游、自助游等濱海旅游發展的要求,且長期存在沙灘養護、環境衛生、市場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加強公共旅游產品開發,營造更加宜游旅游環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建議,要加強觀光旅游產品開發,加快推進濱海景觀公路建設,打造濱海騎行、慢跑、徒步線路產品,開展環稔平半島自行車環島行、馬拉松等“旅游+體育”活動,打造出一批如觀日出、賞月、觀鳥、山海奇觀等網紅打卡地。
同時,要合理布局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青少年營地等露營休閑功能區,滿足游客個性化的住宿體驗;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宿品牌,推動沿海鎮村民宿產業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發展;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積極開發研學旅游產品,充分利用濱海工業能源項目開發工業旅游產品;常態化開展旅游執法檢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營造良好濱海旅游消費環境,不斷提升游客旅游體驗。
要完善濱海旅游交通體系
每逢進入旅游旺季,前往惠東縣沿海旅游景區的車輛激增,極易造成交通擁堵。今年國慶假期,惠東縣港口度假區實施道路實施臨時交通管理,如7座及以下機動車進入海龜灣景區實行網上預約等。
“交通擁堵問題制約惠州濱海旅游資源充分利用。”調研組負責人介紹,濱海旅游交通以公路為主,旅游方式以自駕游為主,如到稔平半島的游客出行方式自駕游占比超75%。由于存在進出島通道少、島內骨架道路等級偏低、主要片區內部路網的交通微循環不暢、停車泊位供給嚴重不足等突出問題,惠州濱海旅游大堵車已經成為節假日的常態和網絡熱詞,嚴重影響惠州濱海旅游的美譽度。
“進一步完善濱海旅游交通體系,緩解交通擁堵問題。”調研組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體系,提升交通承載力,如加快環島高速建設,將巽寮灣收費站-巽寮灣段原有交通量分流至環島高速。同時,提升環稔平半島內部骨架道路等級,進一步優化島內交通組織。此外,要構建水上客運交通,開通水上航線,為游客提供舒適、休閑的旅游服務,并構建較為完善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體系,規劃建設小桂灣、巽寮灣、雙月灣三大旅游集散中心,實現游客的規模化有序流動和疏導。
抓住機遇打造濱海旅游新高地
9月25日上午,廣東省旅游發展大會召開,強調要下功夫做好旅游這篇大文章,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有影響力的旅游強省,持續釋放“旅游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效應,推動我省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當前惠州濱海旅游的投資商以地產企業為主,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旅游運營商,高端濱海旅游產品開發不足,濱海旅游產品存在低端化、同質化、單一化,難以形成強大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吸附力。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深刻把握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大勢,牢牢抓住旅游發展正迎來的新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刻認識旅游業正面臨深刻的趨勢性格局性變化,進一步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做實濱海旅游大市的豐富內涵,塑造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產品供給力、品牌號召力、產業競爭力、服務保障力。要點線面結合豐富濱海旅游產品供給,推動形成“全景發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態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促進旅游業與千行百業相互賦能,充分釋放相互疊加的聚合效應,著力打造濱海旅游新高地。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郭敏 通訊員蔡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