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印記 逐夢奮進|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強化資源保障保護 賦能惠州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切實履行“兩統一”核心職責

      強化資源保障保護 賦能惠州高質量發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葜菔凶匀毁Y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高質量搭建空間規劃管控體系,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力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厚植綠色生態底色,惠州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和保護邁入新征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惠州城市解放75周年之際,我市正迎來發展新機遇。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切實履行好“兩統一”核心職責,聚焦自然資源保障和保護兩項主責主業,以高效率保障支撐高質量發展,以最嚴格保護守牢資源本底,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蓄勢賦能。

      市自然資源局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保障產業發展空間。這是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

        科學統籌規劃

        從傳統藍圖型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

        地處南海之濱的惠州,背山面海,環擁西湖,自然生態要素豐富多樣!鞍氤巧缴氤呛边@一生動描述,也是對城市山水林田湖海礦資源齊聚的生態稟賦的生動注解。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進程提速,產業和人口的聚集,擁有土地空間和自然資源優勢的惠州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對于惠州來說,如何將空間優勢轉化成發展實際?通過高站位統籌、高質量規劃,實現土地資源要素精準配置是關鍵。

        在頂層設計上,2023年8月,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率先獲得省政府批復。“傳統的藍圖型規劃告訴我們未來的愿景,而現在的空間規劃告訴我們怎么做。”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空間規劃已從傳統的藍圖型規劃向治理型規劃轉變,通過科學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全市劃定了生態發展區面積7050平方公里,占市域國土總面積的44%,城市發展區總面積4300平方公里,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及千億級園區等重點平臺的空間資源供給,構建起“豐脊擁灣,山海聯動”的“1+1+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有了頂層設計,我市還持續完善中微觀層面規劃,織密城市建設管控體系,通過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村莊規劃的編制指引城市建設和規劃落實執行。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力推進典型鎮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規劃編制工作是重點工作。上半年,該局完成了5個典型鎮總規、7個試點鎮的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50個典型村村莊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在進一步摸清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現狀底數基礎上,已形成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總體規劃、“最美旅游公路”專項規劃、重點驛站和X223先行段方案設計等多層次并聯開展的規劃體系。

        下半年,該局還將深入優化惠州市國土空間規劃,持續優化專項規劃體系,推進鎮、村規劃編制工作,完善典型鎮、試點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數據庫,加快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規劃編制工作,年底前完成惠州市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總體發展規劃方案和“最美旅游公路”專項規劃方案。

        可以看到,全市規劃管理穩步實現從“看得見”向“管得住”邁入。該負責人表示,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將深化空間規劃引領和治理,始終聚焦山水林田湖海城兼備的國土空間要素特征,構建完善“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筑牢“北屏南灣、一江多廊”的生態保護格局,在高效支撐惠州城市建設同時不斷厚植城市生態基底,構建優美城市和優美鄉村的空間格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惠州。

      惠州當前大力實施海灣整治及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這是惠東黃埠鹽洲島。

        聚集資源要素

        今年1~7月我市土地供應量位居全省第三

        土地要素保障水平,直接關系項目的落地速度、建設進度和發展力度。對比周邊城市,惠州土地面積優勢較為明顯。當前,我市正不斷聚集優質資源要素打造“3+7”工業園區。如何為園區發展提供強支撐?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保障產業的發展空間是關鍵。

        “好鋼用在刀刃上,好地則要給好項目。”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不斷提高用地報批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建設用地審批效能,針對重點建設項目,主動提前介入、靠前服務,切實提高用地報批組卷質量,確保重點項目用地審批早批復、早供地、早動工、早投產。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局圍繞“以高效率保障支持高質量發展”核心任務,通過打出“爭、掙、獎”組合拳,落實用地指標約1.8萬畝,同比增長25.87%。其中爭取到省用地指標3000畝專項用于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其起步區建設全部使用國家指標,有效破解用地指標不足瓶頸。

        除了用地外,作為海洋大市,如何利用好海洋資源,推動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考驗著全市自然資源局人的智慧。該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我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助力重大項目用地用海審批。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辦理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有關手續,持續做好重大項目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市土地供應量位居全省第三,其中批復用地約2.7萬畝,供應國有建設用地約1.9萬畝。推動稔平半島環島高速等13個重大項目用地獲得國務院批復,推動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二期工程項目等獲得用海批復,批準總用海約192.03公頃,其中新增圍填海約5.38公頃。

        接下來,市自然資源局將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化資源要素保障,對發展所需的資源要素應保盡保,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全力做好“3+7”工業園區及重點項目的土地保障。千方百計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年內實現超2萬畝目標。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新增建設項目用地應保盡保,年內供應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惠州市2024年世界地球日濕地研學暨自然資源法治文化園普法宣傳活動在市區金山湖濕地公園舉行。

        筑牢資源底線

        全省首創“無人機+執法”巡查遏制耕地非農化

        博羅縣石灣鎮黃西村埔心二村民小組,綠油油的田埂上,田長公示牌詳細標明了四級田長的姓名和聯系方式,田長職責、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也一目了然。網格田長、村民小組長姚偉喜每周都會圍著村里400多畝耕地走一圈,一旦發現有耕地違法行為,就拍照取證上傳“巡田APP”。

        隨著城市建設加速,如何有效解決涉及的線性工程建設、產業園及重大項目的耕地占補平衡問題,源頭遏制違法占耕是關鍵,推行田長制成為重要抓手,通過實現耕地保護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好耕地保護第一關,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

        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和糧食主產區之一,惠州于去年印發實施《惠州市全面推行田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田長和網格田長“4+1”田長體系和責任體系。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全面建立“人田對應”關系,全面織牢耕地保護“人防+技防”網絡。7個縣(區)共劃定網格7975個,共設定各級田長9710名,制作并下發巡田“一張圖”4044幅,設立公示牌1184個,累計巡田38009次;全市共組織田長培訓會83個場次,近6500人參加了培訓,全面完成基層田長培訓全覆蓋。

        民以食為天。耕地是城市穩定發展的“生命線”,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耕地也是“百千萬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耙恢币詠,惠州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堅決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連續4年耕地保護考核位居全省前列!痹撠撠熑私榻B,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保發展和守紅線并重,始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全省首創“無人機+執法”低空巡查機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問題。

        接下來,該局將繼續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年底前完成全市2.46萬畝補充耕地任務,逐步完善且充分發揮“巡田APP”作用,提升全市巡田率,繼續用好無人機巡查飛行以及市級衛星圖斑監測等科技手段,加強日常執法監督,用“長牙齒”措施整治違法用地。

      我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守住糧食安全底線。這是惠東縣寶口鎮佐坑村連片的稻田。

        海洋強市建設

        強化綜合治理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走進惠東縣好招樓濕地公園,只見湖水碧波蕩漾,鷺鳥振翅翱翔,海岸線上連片種植的紅樹林已有一米多高,不少游客迎著徐徐海風在此觀鳥游憩……在這里,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呼之欲出,一個集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生態旅游、濕地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濕地公園即將全新亮相。

        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的美譽,發揮著防風固堤、凈化水質、提供生物棲息地等生態功能。近年來,惠州深耕濱海生態修復,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項目,2017年至今共營造紅樹林約萬畝,打造考洲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當前,考洲洋畔鷺鳥齊飛,蝦蟹共舞,一幕幕海洋生物多樣性美景頻頻上演,連片的紅樹林成了各類生物棲居的天堂。

        守住綠水青山,造就“金山銀山”。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紅樹林種植修復,我市成為首個獲得國家及省級造林獎勵指標的地市,共獲獎勵指標合計1026畝。同時,完成10年期紅樹林碳匯交易,為全國首宗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紅樹林變身“金樹林”。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作為廣東海洋大市之一的惠州,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81.4公里,擁有海島162個,發展海洋經濟正當時。為此,我市不僅做好海洋生態修復工作,還在推進海洋強市建設方面下功夫,提升海洋綜合治理能力。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市自然資源局出臺《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用海申請指引》,明確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用海的申請條件、審批要求,實施“標準海”供應,簡化審批流程,明確海域使用金扶持政策及各海域使用金標準,助推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加速跑”。同時,推進市級海岸帶專項規劃修編與海岸帶保護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建立完善海岸建筑退縮線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海洋資源和生態預警監測能力,防范化解海洋災害風險。

        接下來,市自然資源局將著力構建海洋規劃管理體系,提升海洋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海洋專項規劃引領,深入推進惠州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修編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海域海島行政審批效率,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做好圍填海項目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確保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衡共贏。

        創新登記服務

        全面實現“交地即交證”“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

        今年5月底,喜斯達產業(惠州)有限公司在博羅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并聯辦理建設工程驗收合格證、不動產權證,成功辦理了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單位建造房屋)業務,當天上午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首例“竣工即交證”業務在我市落地。

        6月,惠州市盈利高精密五金有限公司陳小姐在惠城區不動產登記中心服務窗口,同時領到了《不動產權證》和《國有建設用地交地確認書》,“交地即交證”業務讓她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惠州服務質效提升的加速度。

        作為企業和市民不動產的“身份證”,不動產權證直接關聯著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企業的正常經營生產。過去,這些不動產權證往往需要滯后一段時間才能辦。為解決拿證慢問題,我市自然資源部門通過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網上辦理等舉措,實施登記流程再造,提高新辦證效率,實現“交地即交證”“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服務。

        “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質量,不斷優化市場營商環境,著力解決群眾和企業的急難愁盼,創造了群眾、企業、政府三方共贏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笔凶匀毁Y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交地即交證、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等是惠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創新之舉,其將不動產登記工作向前延伸至土地供應環節,使企業可提前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助推投產加速。

        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企業和市民的認知度越來越高,惠州“交房即交證”惠及項目也在快速增長。自“交房即交證”服務推出以來,全市累計已有311個樓盤參與,共計177542戶購房業主享受到了“交房即交證”服務。今年上半年累計新增31463戶業主實現“交房即交證”。

        不動產登記“雙提升”行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惠州市重點推進落實的一項政治任務。

        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致力于破解群眾、企業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難題,該局打破登記申請屬地限制,不斷深化信息共享集成,大力推行“異地申請、屬地受理審核、掃碼繳費繳稅、申請資料及證書EMS送達”模式,實現了全流程“就近辦、網上辦、全市通辦、跨市通辦”,生動實踐“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

        同時,積極創新落實一系列不動產登記業務模式,以“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綜合服務平臺為依托,扎實推進“不動產登記總對總+金融、民生、法院、稅務、紀委、公安、仲裁”等服務,推出微信公眾號不動產登記“以圖查房”功能和微信小程序“惠小登”服務,加速數字化轉型,極大提升了企業和群眾良好的辦事體驗。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鄒銘

        本版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