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過度貪涼當心“冷中暑”

        連日來,惠州氣溫高達35℃,天氣格外炎熱。在夏日,吹空調、吃冷飲、游泳,成了不少人喜愛的降溫方式。大家都知道,在烈日下暴曬或者處于高溫環境中,人容易熱得中暑。但其實夏季過度貪涼受冷也可能引發中暑。事實上,與“熱中暑”不同,“冷中暑”往往由身體及外部溫度的忽冷忽熱導致,溫差越大,“冷中暑”出現的幾率就越高。

      驟冷驟熱,體溫調節系統易“失靈”。

        驟冷驟熱 體溫調節系統易“失靈”

        據媒體報道,武漢9歲的男童在游泳后,跟隨母親先后進入戶外街道、地鐵站、戶外路口、商場等場合,由于頻繁出入冷熱環境,他出現惡心嘔吐、腹痛乏力、心率加速等癥狀,緊急就醫后被診斷為“冷中暑”。

        不少人好奇:中暑還分“冷熱”嗎?專家表示,與我們通常說的高溫戶外活動下的熱中暑有所不同,“冷中暑”一般是長期處于溫度比較低的空調環境下,突然到溫度較高的室外,人體不能迅速適應冷熱較大的變化,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從而導致身體不適。

        記者了解到,當人長時間處于空調房等低溫環境中,此時人體無須利用排汗等方式散熱,體溫調節中樞會進入一種相對“休眠”狀態。此時,如果突然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系統可能會無法及時對高溫刺激做出反應,導致不能有效散熱,熱量在體內積聚,從而引發頭暈、惡心、乏力等一系列癥狀。

        除了上面這種情況,人體從長時間所處的高溫環境進入低溫環境時,也會發生“冷中暑”。比如夏季在戶外運動之后立刻大汗淋漓地進入空調房或持續大量攝入冷飲。此時,低溫刺激會使皮膚血管快速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汗腺分泌量降低,導致體溫調節系統無法及時發揮作用,熱量在人體內蓄積,易引發頭暈、惡心、腹瀉等中暑癥狀。

        避免冷風直吹 溫差不超過5℃為宜

        記者了解到,進出溫差超過5℃的環境,就容易對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構成挑戰,可能會出現“冷中暑”。專家表示,溫差越大,“冷中暑”出現的幾率就越高,這跟自身的身體機能、免疫能力有關。

        為避免身體不適,建議炎熱季節使用空調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6℃以上,以與外界溫差不超過5℃為宜,避免驟冷或驟熱。開空調時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向人體,切記長時間處于密閉的空調房間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建議使用空調2~3小時要開窗通風或適當外出走動,而這種走動也并非一蹴而就,應該提前關閉空調,讓身體稍微適應了溫差再踏出空調房。

        而從戶外高溫環境進入空調房間前,也要稍作休息切莫貪涼,不要一下子進入到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更不要在熱浪滾滾渾身大汗時立刻用冷水洗澡。一定要讓身體有個循序漸進的“冷適應、熱適應”的過程。

        對于已經出現“冷中暑”的患者,要立即移送到溫度舒適的環境中,癥狀輕微的,可給予適當的口服補液治療,如果癥狀比較嚴重,要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相關鏈接:

        預防“冷中暑”有招

        1.減少冷飲攝入:大量攝入冷飲會刺激消化系統,影響體溫調節,建議適量飲用溫水或常溫飲料,少喝冷飲少吃雪糕。

        2.多喝水:夏天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水分,但要避免狂飲不止,應少量多次地飲水,每次不超過300mL。

        3.戒除空調依賴:早晚天氣涼爽時,不妨適當關閉空調,開窗通風換氣。當感覺溫度高時,也可以用涼水擦臉、擦身來適當降溫。

        4.保證睡眠:夏天日長夜短,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理機能的恢復,預防中暑。白天工作或活動時要適時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5.養生食療:生姜紅糖水或姜湯對“冷中暑”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適量飲用。此外,多食用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蓮子、百合、西洋參、太子參、沙參、玉竹、麥冬、石斛、銀耳等。

        文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圖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編輯:羅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