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醫服務發展迅速 人大代表建議擴大醫保報銷范圍

      原標題:

      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我市實施中醫藥“一法一條例”情況報告

      擴大醫療報銷范圍 提升群眾對中醫藥“接受度”

        近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廣東省中醫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介紹,2023年全市醫療機構提供中醫門診服務1301.8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4.40%;中醫住院服務量達70927人次,較上年提高38.27%。

        中醫

        全市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創新高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通過實地察看市、縣(區)中醫院、中醫藥企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藥種植基地,聽取各級政府及10多個職能部門匯報,召開醫藥專家和人大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對我市實施中醫藥“一法一條例”的情況進行了深入檢查。

        報告認為,自2017年、2021年中醫藥“一法一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市政府認真實施,有效促進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

        2019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醫類醫療機構總數達1767家,全市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專科醫院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均設置中醫科,各縣區中醫院實現“二甲”全覆蓋,全市69家衛生院和2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都建有中醫館。

        據統計,2023年全市中醫“治未病”服務量達到56.3萬人次,是2018年的1.5倍,創歷史新高。

        “我深刻感受到中醫藥保障群眾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老百姓對中醫藥治療的認同和需求。”市人大代表陳劍認為,要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特別要注重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形成惠州名醫建設梯隊,提高中醫藥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市人大代表李楓光建議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能力,合理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運用和推廣適宜的中醫藥技術。同時,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的優勢,抓住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和中醫藥衍生產業等新業態崛起的機遇,助力新質生產力,發揮中醫藥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巨大潛力。

        中藥

        全市中草藥種植面積達21萬畝

        惠州中醫藥資源稟賦優越,2019年提出集中力量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其中的“1”,即以中醫藥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報告認為,市政府及職能部門依據產地適宜性原則,通過規范秩序、政策支持、政企聯動、平臺建設、示范帶動等措施,有效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當前,在實施綠美惠州生態建設過程中,惠州著力推動特色林業經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執法檢查組走訪了解到,惠州扶持中醫藥企業發展地方特色南藥品種,積極推進博羅沉香、惠東綠奇楠沉香、博羅艾草、博羅金線蓮、惠州猴耳環等5個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工作,并在各縣(區)建設南藥產業園、國藥加工區、藥業加工區、中藥材種質資源基因庫、多個南藥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

        “惠州市猴耳環種植面積近0.8萬畝,居全省第一;沉香面積9萬畝,居全省第二。”報告介紹,目前惠州市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實現了中藥材種植面積年增長16.6%;打造了沉香、猴耳環、靈芝、金線蓮、鐵皮石斛、巴戟等十幾種名貴南藥品種,一些優勢中藥材品種種植已形成規模優勢。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我市雖有良好的中藥材種植條件,但由于政策、資金和規劃落實不到位等原因,中藥材種植仍然沒有形成特色產業,中醫藥產業發展相對偏弱。

        “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中醫藥產業的競爭力,并建立健全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的監管體系,保障中藥材質量和安全。”陳劍建議,要統籌規劃用好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等平臺,加快形成惠州特色的中醫藥發展品牌,集中打造規模化、精品化、現代化的中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思路,讓中醫藥文化和產業成為惠州城市發展的亮麗名片。

        建議

        依據實情逐步擴大醫保報銷范圍

        執法檢查組發現,在中醫藥“一法一條例”宣傳和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方面,面向公眾的宣傳內容較少、方法較單一、持續性不夠,有的群眾對中醫藥“一法一條例”的認知不夠,對中醫藥獨特優勢的認識不足。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因地制宜加強本地特色宣傳,例如結合環“兩山”示范區建設,通過舉辦中醫藥知識講座或研討會、實施中草藥種植項目、積極探索“康養+醫療”發展模式等舉措,打造完整的中醫藥文化旅游集群。

        另外,執法檢查組發現一些中醫養生機構為了吸引消費者,違反法律條例規定,對其所提供的中醫藥服務和養生保健效果進行過度的虛假夸大宣傳,甚至虛構一些不存在的疾病來欺騙消費者,給消費者帶來潛在風險。

        據統計,自中醫藥“一法一條例”實施以來,全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法依規共查處中醫藥違法案件136宗。

        “從監督執法的角度提醒養生保健機構依法執業、依規操作,做到‘未病先防’‘防患未然’。”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嚴厲打擊中醫養生保健醫療服務亂象,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養生保健醫療服務行為,不斷建立完善中醫藥監督執法體制,促進中醫養生保健市場規范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李楓光建議,在綜合醫院優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將中醫診療技術納入西醫病種管理,按病種分值付費,便于醫保統籌。

        “擴大報銷范圍,進一步提升群眾對中醫藥的‘接受度’。”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政府及醫保部門要依據本地實際情況,逐步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切實將中醫保健類和“治未病”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使有需要的人群樂于接受中醫藥治療服務。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郭敏 通訊員李淑慧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