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家大型企業或一個產業集群發展經濟,是很難持久的!比缃,回顧陳江街道十多年來走過的路,街道辦副主任蘆俊超這樣總結。
陳江位于惠州仲愷高新區。2013年,隨著惠州三星產值急劇攀升,陳江成為惠州首個工業總產值破千億元的街道。但由于缺乏其他先進項目,陳江的產業格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形容為“月朗星稀”。
十多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經濟增長的動力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催生新興產業,產業調整和轉型升級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在此背景下,2019年,陳江掉隊,工業總產值降至千億以下。此后,陳江著力調整發展動能,并于2023年重返千億行列。
沉浮十年,陳江經歷了什么?
10億和1.7億,要哪個
7月,隨著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爆發,惠州多科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多科達”)的車間全部滿負荷運轉。
“幾天不出貨,就放不下設備和材料了。”多科達業務總監趙雪川指著略顯狹窄的車間說。
這是一家位于陳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方形、圓柱等動力電池領域具備整線設備的開發能力形成其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由于訂單增長和產能持續攀升,公司租的廠房無法滿足生產需求,拿地顯得迫在眉睫。
2023年,時任陳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海平獲知此事后多次前往該公司了解情況,又和區有關部門多方協調,最終為其提供了一塊2.31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同樣在陳江,另一家做電纜的企業就沒有這么幸運。該公司雖然也在增資擴產,但最終沒拿到地,2023年不得不遷往其他地方。
張海平說,從2022年的產值來看,多科達是1.7億元,而這家電纜企業超過10億元!10億元產值的企業,不小了,很多地方搶著要呢。”既然這樣,為什么兩家企業拿地的結局不同?
張海平解釋,多科達當時雖然產值只有1.7億元,但它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含量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巨大,并且符合仲愷高新區“5+1”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5+1”產業體系即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與增材制造共五大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是仲愷高新區著重打造的主導產業體系。
而那家電纜企業雖然產值超10億元,但它不在這一主導產業體系里面,且能耗大,是惠州市用電大戶,加上要拿地的企業很多。因此,綜合考慮下來陳江沒有為其供地。
如果時光倒回十多年前,張海平認為,肯定會把地提供給這家年產值10億元的企業。陳江之所以做出相反的決定,根源在于這些年走了一條非常曲折的路。
“月朗星稀”的隱憂
上世紀九十年代,珠三角制造業風生水起。陳江地處惠州市西南,鄰近東莞和深圳,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也迎來許多發展機遇。
1992年,三星在惠州設廠,并落戶陳江,持續多年以生產音響產品為主。直到2006年,隨著手機逐漸普及,惠州市負責招商引資的干部前往三星中國總部拜會,爭取對方在惠州增加手機生產線。不久后,惠州三星的手機生產線從3條增加到30多條。此后,惠州三星進一步增加產線,2013年成為超千億元產值企業,這是當時三星在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
“從做音響轉向做手機,是它從年產值幾十億的企業變成千億級企業的關鍵!膘鑲フf。2007年到2019年,扈偉任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長期負責對外招商等方面的工作。到仲愷之前,他曾在惠州市外商投資促進中心任職,熟知外企在惠州的發展歷程。
對陳江來說,2013年是個高光時刻,受益于手機制造產業迅猛增長,陳江規上工業總產值拉高到1402億元,一躍成為惠州首個工業總產值千億街道。
當年,惠州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為6399.1億元,陳江作為一個街道就貢獻了22%的產值。就廣東省內,在當時名列前茅的一批鎮域經濟體中,規上工業總產值單項,廣州新塘為598.51億元,佛山獅山為2395.3億元,東莞長安約為990億元。陳江當時的工業發展成績難能可貴。
一時間,陳江聲名鵲起。
然而,擁有一家耀眼的“巨無霸”企業,卻沒有形成有競爭力的企業梯隊,這種格局被形容為“月朗星稀”。這一方面為陳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紅利,另一方面也埋下了很大的產業風險。
兩個千億企業的不同選擇
新一輪科技革命大力推動全球產業升級,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的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此時,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升,經濟增長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尤其是在制造業領域。
而惠州三星作為全球性的手機生產基地,幾乎不涉及重要的研發活動,具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特征。2019年9月,惠州三星走了,公司副總經理徐惠博告訴記者,這是公司基于市場變化做出的調整。
這對陳江乃至整個惠州的工業發展無異于重磅炸彈。由于惠州三星是鏈主企業,它的離開影響到當地數以百計的供應鏈企業。2019年,陳江街道工業總產值于當年掉出千億規模。2020年下探至最低點,工業總產值僅有627億元。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惠州另一家千億企業TCL醞釀了新一輪改制。2019 年初,TCL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并于2020年初將“TCL集團”更名為“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說,今后將重點聚焦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以及其他“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賽道。
此時,作為惠州本土發展起來的TCL,已經錨定科技創新的“藍!弊鳛榻窈蟮闹鞴シ较颉6惤趦鹊碾娮有畔a業集聚區,成為TCL精耕細作的重鎮。
換動力,調結構
從增長動力的轉換到新興產業的勃興,大企業憑著敏銳的嗅覺迅速調整業務。實際上,政府部門也沒有閑著。
對于陳江產業結構的隱憂,從惠州市到仲愷高新區的干部當時已有警覺。早在2016年,他們便從戰略和戰術上做了許多調整。
從全區層面考慮,仲愷結合國際國內產業趨勢,確立了一批該區有一定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以確保引進和培育的企業以創新為根本動力。同時,仲愷把招商權從鎮街收回到區里,保障引進項目的先進性和較高的“畝產”,以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在這一次的產業調整中,仲愷在陳江著重布局了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激光等多個產業的先進項目,以避免重蹈之前企業結構“月朗星稀”的覆轍。用他們的話講,既要有“月亮”,也要有“星星”。
“月亮”怎么來?短期來看,靠的是引進來,甚至是“搶”過來。
TCL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就是這樣一個“搶”過來的項目,它包括華星光電模組工廠和TCL多媒體智能顯示終端兩個子項目,具有全球最高世代模組產線,加上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可帶動上千億元產值。因此,多個城市都在爭取這個項目,競爭十分激烈。
2016年春季,經過艱難的談判,TCL高層提出大約兩個月的交地期限。以這樣大的項目用地考慮,這在日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惠州答應了。
那段時間,陳江街道項目征地組辦公室主任秦放最早也要晚上11點才下班。有時為了解釋一項政策,甚至會在村民家里熬到凌晨兩三點。
如今,TCL華星惠州華星模組廠廠長鐘川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覺得不可思議。這塊地位于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和潼僑鎮,當時,他在現場看到滿眼盡是房屋、水塘和農莊,涉及很多戶村民。最后,仲愷只用了大約兩個月,就交出一塊幾十萬平方米的凈地。秦放說,這塊地通常至少要半年才能拿下。
為什么這么趕?鐘川解釋,電子信息產業迭代周期短,一個月都很寶貴。當時面板市場很好,TCL要保障惠州華星無縫銜接深圳華星的前端工序,差一兩個月可能導致產能損失20—30%。
如今,這個原計劃投資129億元的項目,已經投資了160多億元。今年6月,該項目針對市場需求增加了一條100寸的生產線,預計7月份實現量產。
高效的服務還打動了一批扎根于此的企業家,通過他們“穿針引線”,更多先進項目源源不斷引進仲愷。
“前前后后,他推薦了七八個好項目給我們。”仲愷高新區科促局招商和投資促進組組長黃樂全負責招商工作多年,他說的這個人是舒斯雄。
為什么這么熱情?原來,2019年,舒斯雄任高管的盛弘電氣在仲愷拍到一塊地,但面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加上地下管網,以及附近的高壓線、水塔等因素,造成很大的施工困難。盛弘電氣反映問題之后,當地政府多方奔走協調,用了大約一個月就全部處理好了。
舒斯雄說,公司管理層對于這樣高效的服務感到非常驚訝,這保障了公司正常建設和投產,所以很樂意向仲愷推薦好項目。最后,首航新能源等優質項目經他牽線,落戶于仲愷陳江街道。
“月亮”有了,“星星”多了
作為惠州市工業高地,陳江街道有著良好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再加上對中韓(惠州)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國家和省級平臺的利用,陳江爭取到更多用地指標,迎來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先進項目。如今,它們正通過產業鏈聚合發展的方式形成多個優勢產業集群。
在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方面,TCL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成為全球最大的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可帶動周邊供應商產值超過1000億元。
在智慧能源產業方面,首航新能源產研制造基地兩期項目滿產后,預計可形成100億元產值,該公司是全球五大儲能逆變器供應商之一。億緯集能、贛鋒鋰電、樂億通……一批龍頭企業聚集在陳江,形成新能源產業高地。
在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方面,從深圳引進的杰普特、聯贏激光等企業,均為該領域龍頭企業,正在集聚更多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鏈日益完備的激光產業園。
在完善先進產業體系的同時,陳江的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5家,其中包括3家百億元以上規模的鏈主企業,以前個別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不只是引進企業,更多科創型企業也在這里培育出來。這被扈偉概括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引進優質項目,另一方面培育創新型企業。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陳江百億產值以上的“月亮”有了,產值暫時較小、聚焦創新的“星星”也多起來了。2023年,陳江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279家、專精特新企業62家,分別同比增長25.66%、93.75%。同時,還培育了2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陳江的科技企業十年前少之又少,現在如繁星點點,通過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孕育了強勁的轉型升級動力。”張海平說。
唱響轉型升級“同一首歌”
從“月朗星稀”到“星月同輝”,陳江正在逐步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陳江沒有廣州、深圳那樣豐富的資源,能做到現在的產業格局,顯然各級政府部門對它提前有布局,發揮了它多年積累的產業優勢。
盡管如此,陳江的干部們覺得遠沒到可以松一口氣的地步。放眼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南山粵海、廣州天河冼村、佛山獅山等地,已是GDP超千億元的街道或鎮域經濟體,更不用說工業總產值。經過橫向和縱向對比,他們認為,陳江的產業結構還要再優化,尤其要著重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降低企業在生產和物流等方面的成本。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提醒,陳江接下來應該注意培育更多根植性強的本地企業,并在產業轉型的基礎上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企業更積極主動地走創新之路。要通過培育本地鏈主企業,把供應鏈和市場掌握在自己手上。同時,要吸引搞雙循環的企業,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蔣麗認為,陳江產業走出了一條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型的路子,這在全國具有典范意義,可以為其他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借鑒。
此時,距離原先惠州三星廠址不遠的地方,愷晨等多個孵化器已經引進大量科技項目。從這里孵化出來的廣東立冠科技有限公司,為國內外500多家服裝企業提供了智能工廠數字化改造等服務。放眼整個陳江,一大批注重研發和創新的科技企業將從這里孵化而出,成為廣東制造業冉冉升起的“新星”。
【采寫】南方+記者 劉光明寶 于蕾
【攝影】南方+記者 梁維春 王昌輝
【統籌】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