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推廣“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提升居民幸福感
“回家”黨員開設“六點半課堂”為居民子女提供課后輔導,牽頭組織業主、物業、駐點律師等共同協商解決小區治理難題……在我市廣大居民小區,通過社區聯合轄區“回家”黨員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已成常態。
“回家”黨員為長者之家的老人們送清涼。惠州日報記者羅劍業 攝
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基層服務效能,去年以來,我市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廣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努力構建起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新格局,不斷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感。
滿足小區居民“微心愿”
“自從‘回家’黨員幫我們在這里安裝了路燈,附近100多戶居民晚上出行更方便了,大家都很滿意。”居民韓振光家住惠城區江南街道共建社區糖廠小區,說起黨員“回家”服務,他就豎起大拇指。
現實中,居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難題,盡管這些問題并不大,但不盡快解決,就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實施以來,我市各地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聚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大亞灣開發區澳頭街道文興社區組織“回家”黨員圍繞消防安全、垃圾分類、積分入學政策解讀等,耐心為居民解決各種小問題。
惠陽區平潭鎮平潭社區組織發動“回家”黨員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義剪、義診等進家門活動,深受居民群眾好評。
惠城區龍豐街道國華·湖畔新城小區推行“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黨委評單”的“菜單式”服務模式,目前已幫助居民解決微實事上百件。
……
“回家”黨員主動作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好做法,讓廣大居民在家門口享受“零距離”服務,提升了幸福感。
惠城區龍豐街道惠山居小區內有2位獨居老人、9戶貧困家庭,該小區25名“回家”黨員主動報名結對,每逢節日上門慰問,并定期鏈接家庭醫生上門義診。70歲的獨居老人周阿姨表示,“平時有困難可以找‘回家’黨員幫忙解決,感到很溫馨、愉快。”
推動黨員“回家”服務提質增效
“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是發揮黨員作用服務社區居民的一種探索,如何使其更好落地落實,我市各地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推動黨員“回家”服務提質增效。
作為我市“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試點先行地,惠城區注重長遠謀劃,強化頂層設計,圍繞解決報到黨員“回家”后“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建立“1+4”工作體系(“1”即以黨建網格化治理機制為統領,“4”即以落實共建議事、志愿服務、矛盾調處、應急處置等4項制度為具體要求),明確“回家”黨員職責,推動“回家”黨員主動參與到小區治理中。
“結合年度考核對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鎮村黨組織、‘回家’黨員進行考核考評,對表現優秀的‘回家’黨員、先進小區等給予表彰表揚。”惠城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共評選先進示范小區10個,并給予10萬元的獎勵,通過考核激勵機制,激發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推進“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的內在動力。
在各社區,基層黨組織也圍繞推動黨員“回家”服務工作不斷探索創新。
大亞灣開發區澳頭街道金灣社區建立黨員“回家”服務問題反饋溝通機制、主題黨日活動機制和任務認領機制等,推動工作落實。“我們建立了1個報到黨員聯絡群和11個小區報到黨員群,定期發布居民的服務需求,引導‘回家’黨員結合自身優勢認領任務,并及時協調處理‘回家’黨員反饋的各類問題和需求。”金灣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海波說。
惠城區龍豐街道新聯社區探索建立“物業黨員+回家黨員”雙樓棟長制度,黨員樓棟長在小區(片區)中亮身份、顯作用,為小區治理注入強勁“棟”力。同時,完善“心愿評定星級”激勵機制,按照難度系數大小將“微心愿”“微實事”劃分一至四星級,與“回家”黨員服務效能掛鉤,調動他們參與社區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促進黨員作用發揮常態長效
“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黨員常態化長效化發揮作用,在實踐中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居民所需,不斷完善服務體系。
“社區的建設發展需要更多力量來支持,‘回家’黨員就是一支重要力量。”惠城區龍豐街道新聯社區工作人員古特表示,希望出臺更多激勵措施調動“回家”黨員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自身職業特長和資源優勢,為推動城市基層治理貢獻力量。
惠城區江南街道共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梁東平認為,要有效滿足社區居民多種多樣的需求,各轄區“回家”黨員力量還不夠。“希望在健全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服務力量,如通過街道協調,推動相鄰社區資源共享,‘回家’黨員可以跨社區服務居民群眾。”梁東平說。
“讓黨員更好發揮作用,讓小區居民更有幸福感,這是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促進黨員作用發揮常態長效,為推動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注入新活力。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通訊員惠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