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目標任務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惠州:打造新增長極有信心有底氣

      原標題:

      錨定目標任務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惠州:打造新增長極有信心有底氣

        時代浪潮,浩浩蕩蕩,新時代惠州大地熱潮涌動。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惠州指明了方向——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這是新時代賦予惠州的重大歷史機遇,是省委、省政府寄予惠州的殷殷厚望,是惠州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時代賦予重任,使命催人奮進。《意見》中,惠州被賦予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四大戰略定位,期望惠州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委、省政府專門發文支持惠州,其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考量?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惠州又將如何扛起使命任務,以昂揚姿態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這座灣區之城、活力之城風景優美,宜居宜業宜游。惠州日報記者陳子杰 攝

        ●惠州擔當

        堅持集中集約,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去年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也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唯一出路。

        站在中海殼牌二期觀景臺向外望去,管道縱橫交錯,油罐鱗次櫛比,大亞灣石化園區大半景致盡收眼底。

        在這片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的園區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兩大全球“巨無霸”項目加快建設,成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題中之義就是要高質量發展。

        作為廣東經濟“第五城”,惠州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自覺把惠州發展融入國家、全省大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系統性思考,前瞻性謀劃,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以集中集約的發展方式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惠州模式。

        近年來,惠州保持戰略定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堅定把高質量發展的標桿立起來,打破零敲碎打、粗放發展的舊模式。

        ——堅持集中集約。唯大產業方可支撐大發展,唯集群集聚方可發展大產業、推動大發展。不同于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惠州的發展模式特點是集中集約,全力打造“2+1”現代化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形成更具韌性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積累,惠州產業已由散轉聚、由大轉強,構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2+1”現代化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突破1.3萬億元。惠州錨定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持續鍛長板、揚優勢、強支柱,加快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

        截至去年,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5%;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實現產值約1160億元,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搭建平臺載體。高質量的產業發展需要高水平的空間載體,支撐產業邁向高效、高級、高端。近年來,惠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走新型工業化路子,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為目標,以建設“3+7”產業園區為抓手,推動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打造主導產業明晰的特色園區。“3+7”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達277.3平方公里,為打造“2+1”現代化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2023年,大亞灣開發區連續5年領跑‘中國化工園區30強’,與仲愷高新區雙雙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去年,“3+7”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2億元,完成工業投資982億元、規上工業產值8027億元,貢獻了全市超六成的工業投資和七成的工業總產值。

        “產業園區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看來,產業園區能夠有效集聚產業,通過資源共享,帶動關聯產業,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不斷厚植惠州制造業當家的優勢。

      大亞灣石化區。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惠州速度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積蓄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今年2月,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全球石化巨頭埃克森美孚稱,惠州乙烯項目今年還將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這標志著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堅定看好惠州、投資惠州,彰顯惠州“磁吸力”。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惠州緊緊牽住重大項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引進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不斷塑造惠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如今,埃克森美孚乙烯、中海殼牌三期、太平嶺核電、“兩大科學裝置”加快推進,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恒力石化PTA、億緯動力儲能等產能全面釋放……

        國內外頭部企業紛紛看好惠州、扎根惠州發展,持續加大投資增資擴產,項目扎堆搶灘成為“惠州現象”——

        今年,惠州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25宗,總投資7253億元,年度投資計劃1271億元。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以及超預期的復雜嚴峻形勢,近年來惠州狠抓實體經濟、大抓工業投資,推動經濟總體向上向好——

        2022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2%,增速居全省第一;13項主要經濟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和規上工業增加值等7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

        2023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6%,增速居珠三角第二,多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工業投資總量全省第二,連續43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凸顯了惠州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活力。

        在專家看來,惠州投資吸引力不斷增強,大項目持續突破,形成滾雪球般的聯動效應和增長效應,帶動經濟向上向好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惠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吸引項目投資的“強磁場”。

        今年1月底,本著對惠州發展前景的看好,A股上市公司宇新股份更改注冊地,將注冊地和總部搬遷至惠州,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惠州上市公司。

        “這里交通便利、原料充足、產業配套完善,整體生產成本低,創業環境好,商機也更好。”在談及公司投資惠州初衷時,宇新股份董事長胡先念表示,作為首家入駐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企業,宇新將鼓足干勁打造成標桿,力爭成為園區的龍頭企業。

        為了讓企業扎根惠州、發展壯大,惠州提供了“精心呵護”、優質服務的土壤——

        堅持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每年推出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確保項目能夠快速落地;建立“1+6+1”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體系,定期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地、用海、用工、用能等難點、堵點問題。

        堅持不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通過實施服務企業“直通車”、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周六延時服務、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用心用情當好企業“服務員”“店小二”。

        目前,惠州全市實有經營主體近90萬戶,營商環境評價全省排名持續上升,經營主體滿意度全省第三。

        如今,惠州這座灣區之城、活力之城,正加速將“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成為大灣區投資興業的新高地。

        ●惠州潛力

        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各類要素資源加速集聚

        “從惠州北站坐贛深高鐵,南下可到深圳、香港,北上可達贛州、北京,非常便捷。”在惠州開辦企業的李先生越來越喜歡搭乘高鐵外出探親訪友、出差辦事。

        隨著贛深高鐵、廣汕高鐵相繼建成運營,如今從惠州市區坐高鐵30多分鐘可直達深圳、1個小時直達廣州和香港。

        這得益于惠州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優勢。

        ——惠州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域、毗鄰廣深港,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東部樞紐門戶,亦是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素有“嶺南名郡”美稱。

        “豐”字交通主框架、千萬級新干線機場、“3線9站”高鐵布局、億噸級海港……惠州基本形成“海陸空鐵”大交通格局,資金、人才、創新要素資源加速集聚,各種生產要素、產品能速達大灣區、內地乃至全球市場。

        ——惠州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里,開發強度卻只有11.68%,是大灣區東部唯一擁有大面積未開發土地的城市,有足夠的空間承載大項目、大產業,有充裕的條件覆蓋一二三全產業鏈條。

        前不久,深圳東佳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0億元項目落戶惠州。“惠州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該公司總經理林必祥坦言,惠州毗鄰香港和深圳,還是新興工業生產聚集地,這些優越的條件堅定了企業在惠州投資發展的信心。正是看中了惠州發展潛力,該公司計劃將公司總部搬遷至惠東縣。

        ——惠州有著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國家森林城市,惠州森林覆蓋率達57.91%,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85平方米,是名副其實的優美花園城市。

        “來到惠州,可以感受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自然生態,可在這里盡情‘深呼吸’。”不少來到惠州的游客如此感嘆。去年,惠州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4%,珠三角城市排名第一,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

        林江認為,惠州有羅浮山、南昆山、蓮花山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名山挺拔、秀水蜿蜒,在綠色環保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

        惠州正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推進更高水平開放。近年來,惠州一方面不斷優化提升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的措施,鼓勵支持更多港澳青年來惠州創業就業、安居生活,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另一方面,與大灣區城市聯動發展、優勢互補,積極探索“深港研發+惠州轉化”“港澳產品+惠州應用”等產業化模式,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惠州、扎根惠州,目前惠州人才總量超過140萬人。各類“高精尖”科研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還有一大批工匠大師和技能人才,在各行各業揮灑激情和汗水,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當前,惠州發展的信心和底氣前所未有,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策劃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謝寶樹 袁暢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