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25歲男子因腹痛來到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醫生問診了解到,該男子常常感到上腹部脹痛,且臍周不適,排便異常,每天都會有幾次不成形的糞便,偶爾還會出現便血的情況。與此同時,他還有家族遺傳性息肉病史。經腸鏡檢查,醫生發現其腸道內散生百余顆息肉且直徑在0.3~1.5cm。經病理診斷證實為腺瘤,結合家族史,最終診斷為腺瘤性息肉病。
年紀輕輕,腸內竟然有上百顆息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腸息肉會演變為癌癥嗎?本期,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林燕華帶領大家一起了解。
年輕男子腸內查出上百顆息肉。市一院供圖
腸息肉的形成涉及多種因素
記者了解到,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那么,什么原因會引起腸息肉呢?
林燕華表示,腸息肉的成因,概括來說,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遺傳因素是一個明確的原因。當家族中存在腺瘤性息肉病病史,或直系親屬有腸息肉甚至腸癌病史時,個體患腸息肉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其次,腸道炎癥也是腸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在長期炎癥的刺激下,其發生腸癌的概率會有所上升,這也間接增加了腸息肉的可能性。再者,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腸息肉的形成也有顯著影響。長期飲酒、攝入油膩辛辣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都可能增加腸息肉的風險。此外,膽囊切除術后的患者,其腸息肉和腸癌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最后,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的提高,尤其是年輕人群體檢意識的增強,我們也能更早地發現腸息肉的存在。在年輕患者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較為常見。同時,也存在一些從娘胎里帶來的幼年性息肉,這種息肉在小朋友中較為多見,其癥狀可能表現為反復便血。
綜上所述,腸息肉的成因多種多樣,涉及遺傳、腸道炎癥、飲食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并治療腸息肉。
警惕!這種息肉癌變幾率高
息肉距離腸癌有多遠?這是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林燕華表示,這其實要根據息肉的病理類型來區分,一般來說,腸息肉可分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還有一些幼年性的息肉。容易癌變的主要是腺瘤性的息肉。據介紹,腺瘤性的息肉一般從腺瘤性息肉發展到腸癌,大概時間5到15年左右,根據病理的結果不同,它進展成腸癌的時間長短會有所不同。
腸癌的發生往往經歷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的階段過程。如果在息肉,包括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腺瘤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階段進行治療,5年的存活率可達100%;如果在Ⅰ期腸癌階段進行治療,5年的存活率超過90%;而如果在Ⅳ期腸癌階段進行治療,5年的存活率只有約10%。
林燕華提醒,如果不想讓原本很好處理的息肉,變成“漏網之魚”甚至演變成中晚期癌癥,患者千萬不要錯過這兩個時機:第一,早期結直腸癌的最佳早診時機在息肉階段,包括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腺瘤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這是第一次重要時機。第二,即使息肉剛剛癌變,早期仍可通過內鏡治愈性切除。若及時就診,就可在內鏡下進行超微創切除,無需開腹,無需切除腸段,可以保持腸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腸癌根治手術帶來的巨大手術創傷——這是第二次重要時機。
相關鏈接
預防腸息肉不妨這么做:
1.調整飲食。盡量避免攝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并適量控制煙酒攝入。
2.慎用通便產品。對于有便秘癥狀的人群,應謹慎使用通便茶、減肥茶等,因為這些產品可能引發大腸黑便病、腸息肉等問題。
3.提前腸鏡檢查,有利于早期發現和處理腸息肉。若家族中有腸息肉或腸癌病史,年輕人應提前進行腸鏡檢查。
關于腸息肉的常見認識誤區:
1.腸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并且切除風險很高。事實上,只要沒有內鏡治療的禁忌癥,通常建議進行內鏡切除,且該操作安全系數較高。
2.切除息肉后就不會再長或每年必須復查腸鏡。事實上,息肉的復發與基因、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是否復查及復查頻率應根據息肉的病理結果來判斷。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