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政協“高質量·惠協商”委員培訓班首場講座聚焦低空經濟發展
加速推動低空經濟在惠州“展翅高飛”
當前,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領域,日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提及低空經濟,全國各地紛紛加入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達2.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
低空經濟在惠州發展前景如何?競速“新賽道”,惠州該如何發力?5月30日,在市政協“高質量·惠協商”委員培訓班首場講座中,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黃山圍繞“從惠州起飛,低空經濟的發展機遇”主題進行闡述,作出客觀分析。
下好“先手棋”,穩妥布局相關產業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黃山表示,低空經濟涉及領域多,產業鏈條長,主要由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構成,橫跨一、二、三產業,其上游包括電池、高分子材料、飛行動力系統及航空電子系統等,中游涵蓋飛行器整機制造、低空保障及綜合服務等,下游涵蓋典型低空應用場景、低空金融服務、培訓教育和維修保養等。
可以說,低空經濟以其繁榮的產業生態,在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等方面意義重大。
“當前低空經濟迎來政策風口,發展勢頭強勁。”黃山說,近日發布的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6年,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而緊接著出臺的惠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到2026年,形成以低空應用創新為牽引、低空數字服務為動力、低空裝備制造為支撐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打造面向未來、立體協同、便捷智能的“天空智城”。
“惠州區位優勢明顯,空間資源豐富,又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產業基礎,發展低空經濟前景廣闊。”在談到當下“低空經濟熱”時,黃山表示,現階段,惠州要搶抓機遇,下好“先手棋”,繼續在做好頂層設計、政策扶持及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發力,同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具體場景需求,穩妥有序布局相關產業。
“目前,‘低空+城市治理’‘低空+數字經濟’‘低空+現代農業’等多種終端應用場景在惠州具有一定基礎,未來可在打造低空經濟研發制造、試驗試飛、飛行服務及開拓‘低空經濟+旅游’‘低空經濟+物流’等新業態方面不斷探索。”黃山說,在探索應用場景時,惠州可加強與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交流合作,打造更完整的應用場景,反過來促進自身低空經濟產業鏈優化。
競逐“新賽道”,快速形成規模效應
講座中,黃山結合全球低空經濟的發展歷程,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闡述,指出我國低空經濟經歷了規劃、推廣和深化三個階段,當前正進入應用普及階段,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看準的“新賽道”。
在黃山看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低空經濟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eVTOL航空器等技術的發展,使低空經濟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低空經濟要飛得高,還要飛得穩、飛得遠。”黃山說,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完善的軟硬件基礎和配套設施,如建立健全低空領域行業標準體系、明確低空空域的管理政策、建立完善飛行器適航標準及優化安全監管體系等,以保障低空飛行的安全有序。同時,要建設好使用低空飛行器飛行需要的起降坪、無人機自動起降平臺等設施,為應用場景的打造奠定堅實基礎。
“低空經濟還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等特點,呈現出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征。”黃山表示,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更是未來產業,除了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更需要強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就目前來看,與低空經濟發展相關的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亟待突破。”
低空經濟“展翅高飛”,值得期待。惠州將如何發力?黃山認為,要在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挖掘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揚長補短”豐富低空數字經濟產業的同時,圍繞低空經濟發展,持續優化相關支持政策和服務措施,打造產業服務加場景應用推動中試加制造落地的模式,建立“廣深研發、惠州配套”的區域分工體系,培育壯大惠州低空經濟全產業鏈。
“同時,通過開發政府和社會場景應用,帶動各類低空飛行器的常態化應用,推動整機以及電機、電池、機載態勢感知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鼓勵發展低空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研發、制造、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發展。”黃山建議,以場景開放驅動產業發展、產業服務推動企業聚集的產業鏈建設的思路,將惠州打造為廣東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快速形成低空經濟規模效應。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