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惠企代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原標題:

      12位企業代表在惠州市促進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座談會上發言表態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2月19日召開的惠州市促進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座談會上,我市41家在產業創新發展領域表現突出的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省級產業鏈“鏈主”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話創新發展大計,共筑創新高地。其中,12名企業代表進行了現場發言,大家對惠州在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的第二天就召開促進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座談會倍感振奮,紛紛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助力建設一個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新惠州。

      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

      力爭到2028年實現營收200億元

      陳濤

        “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的第二天就召開這場座談會,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企業的關心和支持。”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表示,2023年是勝宏科技充滿挑戰的一年,公司始終堅持“三大戰略”和“四個創新”,出海并購MFS,引入博世、安波福等66家國際大客戶,企業全球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惠州園區加MFS總營收突破百億元,順利完成企業首個百億目標。

        陳濤稱,2023年,公司投入研發經費超3億元,實施研發項目76項、完成39項,其中,高端顯卡技術全球領先,并在算力、AI服務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參與AI服務器產業鏈,為企業擴大高端服務器產品市場打下堅實基礎。公司按照第三方機構標準打造的中央實驗室升級建設完成,為后續研發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撐。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勝宏科技未來五年第二個百億目標的啟航之年。”陳濤表示,勝宏科技將繼續深耕拳頭產品高端顯卡,以“PCB行業里的臺積電”為定位,實現英偉達、亞馬遜、谷歌、聯想、浪潮等全球科技大企業全覆蓋。同時,勝宏科技將繼續在AI服務器、算力加速、智能汽車等新興領域和未來賽道加強創新創造、技術營銷和品質制勝,“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PCB,而且對產品要求非常嚴格,我們要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和前沿市場需求,走差異化創新之路,持續打造精品,力爭到2028年實現營收200億元。”

      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大鵬:

      堅持技術創新數字賦能,激發企業內生活力

      高大鵬

        “作為一家扎根惠州38年的企業,德賽西威去年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連續4年雙位數增長,多個細分領域的產品國內市占率第一,這些成績主要得益于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重點舉措。”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大鵬介紹,公司一直堅持研發經費高投入,連續多年以10%以上營收占比投入研發,通過創新重塑競爭力,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陸續實現業務轉化,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

        同時,堅持引進高水平人才。德賽西威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與高校戰略合作,啟動了天狼星、北極星、瑤光星等人才引入項目,多維度構建人才梯隊,扎實推進人才結構從“金字塔形”向“橄欖形”轉變,以骨干型人才為主體,高級和一般人才兩端分布,公司現有工程師3700多人,占比達45%。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申請專利3100余件,主導或參與國內外或行業技術標準超75項,先后榮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福布斯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等榮譽,獲得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

        2024年,德賽西威將堅持技術創新、數字賦能,進一步深化企業轉型舉措,激發企業內生活力。面向汽車智能化技術創新,將繼續堅持高研發投入,探索提質增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更強的韌性穿越戰略周期,布局未來產業;堅持標準引領,通過創新激發質量、提升活力;打造綠色企業,做低碳出行的踐行者,依托技術改造、能源精細化管理、產品可持續化研發等舉措,進一步推動綠色能源、綠色設計、綠色供應鏈及綠色園區建設,打造汽車行業碳中和標桿企業。

        未來,德賽西威將堅持對技術和質量的追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扎根惠州,布局全球,逐步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公司。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建華:

      努力成為惠州新質生產力代表

      劉建華

        “預計未來十年,鋰離子電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在座談會上,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建華分享了公司對行業技術發展的判斷。

        劉建華表示,作為鋰電池平臺型龍頭企業,億緯鋰能一直致力于掌握核心技術,兼具規模優勢和全面解決方案。2023年,億緯鋰能儲能電池全球出貨排名Top3,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全國第4名,同比大幅增長。

        目前,公司在物聯網領域有綜合優勢,產品供不應求,正準備在惠州擴大產能;在動力電池領域,46系列大圓柱電池成為國際車企的重要選擇;在儲能電池領域,超大容量電芯方案能解決大規模電站時代的管理復雜化、熱失控及經濟性問題;在前沿科技領域,發布了涉及體內外應用的醫療電池解決方案。

        惠州是億緯鋰能的大本營。2024年,億緯鋰能在惠州部署了3個項目,分別是高溫鋰錳電池項目、儲能電池系統項目和消費電池項目。其中,高溫鋰錳電池項目計劃下月動工,爭取在年內建成交付投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們擁抱挑戰、勇于變革,在惠州這片沃土上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穩健增長,成為惠州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同時,出海戰略也在扎實推進。擬設立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儲能公司,預計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在馬來西亞建成海外第一家儲能工廠。

        “這幾年中國鋰電產業鏈上研發的科技創新成果和能力得到了迅速加強,已經進入整個產業鏈為全球服務的新階段。”劉建華表示,在這個階段,億緯鋰能要建立起全球制造、全球服務、全球合作的能力,讓全球的客戶和消費者喜歡中國公司。

      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勇:

      推動形成整機產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

      陳志勇

        “講到產業創新,我的感觸特別多。作為一名科技創業者,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更加有底氣投身創新和企業發展工作。”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勇表示,2017年落戶惠州至今,公司在微型鋰電池領域已做到全球第二,先后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榮譽,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500多項。2023年,公司生產的微型鋰電池有1億顆,預計2024年產量將再翻一番。

        針對產業創新發展,陳志勇建議,要以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制造業發展。目前,惠州缺少大型鋰電系統集成企業,建議推動形成整機產業,特別是鋰電新能源和集成電路數字高清產業集群,通過加強零部件與整機的協同,提升產業鏈的完整性,實現更大的產業價值和更高的地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強有力的支持。

        同時,致力于打造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推動我市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速研發成果優化、落地和投產。通過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可以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產業的不斷創新和升級。

        除了鼓勵企業設立海外銷售中心外,還應推動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吸納當地優秀人才。通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惠州智慧園區等方式,更好融入當地市場,實現就地轉化生產,從而將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推向全球,助力擴大中國制造的國際影響力,促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更重要的角色。

      廣東科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曉蓉:

      將形成年產規模超8GWH儲能用鈉離子電池產能

      鄭曉蓉

        “近年來,公司不斷增加技改投入和科研投入,產品更新迭代加速,已進入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數據中心等領域。”廣東科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曉蓉表示,公司是PCB行業企業,設立了多個研發創新平臺,如廣東省高密度印制電路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獲得了240項授權專利、33件高新技術產品認定、50件國家綠色設計產品,參與制定了《電子電路術語》《埋置或嵌入銅塊印制電路板規范》等多項行業標準。

        目前,科翔電子科技具備高多層、HDI板等多種PCB量產技術,已實現量產的產品包括低軌衛星通信高速板、AI超算板、新能源汽車800V充配電板等,同時在服務器EGS/Genoa平臺、56G交換路由、毫米波六代雷達板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鄭曉蓉說,接下來公司將向新能源領域布局延伸,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此,去年在惠州增加投資,建設科翔8GWH鈉離子儲能電池及相關產品項目,將建設4棟廠房及其附屬配套設施。該項目從拿地、設計到動工只花了不到3個月,計劃在本月底正式動工建設,建成投產后將形成年產規模8GWH以上的儲能用鈉離子電池生產能力。

        鄭曉蓉介紹,科翔電子科技在鈉離子電池的研發上與多所高校、科研機構有深度合作,擁有獨特的原材料無鎳配方、獨有的先進燒結處理工藝參數、獨具的工藝路線排他性等優勢,在保障鈉離子電池高性能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惠州華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晉文:

      創建以技術為導向的實驗室

      莫晉文

        “通過科技創新為社會創造價值,是企業的使命和擔當,我們將繼續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拼搏,作出應有貢獻。”惠州華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晉文介紹,華陽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醫用高端敷料、止血材料及可吸收材料三大模塊,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和美國,出口占比90%以上,2023年企業實現產值3.19億元,銷售增長20%,利潤增長30%。

        莫晉文認為,得益于公司保持戰略定力深耕新產品,長期堅持以“大客戶戰略”“復合人才戰略”“產品系統化戰略”為抓手,重新整合資源,優化架構,全力開發慢傷產品,并瞄準歐美國家的成熟市場,趕上市場發展趨勢,實現快速崛起。先后開發出了可吸收縫合線和止血夾原材料PGLA、PGA和PDO等全系產品,也是國內首家能夠生產這類生物可降解原材料的企業,當時世界上也僅有強生、貝朗等少數跨國企業可以實現量產。

        同時,自有知識產權一直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創建了以技術而非產品為導向的實驗室,目前已設立抗菌敷料實驗室、控液敷料實驗室、膠粘敷料實驗室、壓力敷料實驗室、生物材料實驗室、凝膠與止血敷料實驗室這6大技術平臺,以及用于評價和分析的微生物檢測實驗室、電鏡室等平臺。未來,還將建設動物實驗室、動物傷口模型、生物學評價實驗室等,實現自主研發、自主注冊、自主生產、自主核心原料及自主品牌。過去,核心原料中的硅凝膠、聚氨酯泡沫要靠進口,現在公司已經全面做到100%自主研發、設計、生產,有效預防了被“卡脖子”的風險。

        接下來,公司將堅持用創新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彎道超車,堅定不移繼續走細分領域道路。近期將著手布局“第三代敷料”,完善公司產品矩陣。2024年將施行更加積極的海外市場開拓策略,完善海外市場布局,加速推進自主品牌銷售,計劃實現銷售增長27%,最終達到2025年銷售額超5億元的中期目標。

      惠州市固德爾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

      今年銷售預計增長20%~30%

      張濤

        “2023年,在國內建材市場相對低迷的背景下,公司繼續保持滿產滿銷,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5%,這得益于降本增效初見成效,以及細分領域產品創新保證了整體銷售額穩定。”惠州市固德爾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表示,公司是一家專注熱固型樹脂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用了15年時間從小微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的創新發展策略是強化精準生產,提高效益。

        固德爾合成材料位于產業鏈中不飽和聚酯樹脂合成的制造環節,掌握不飽和聚酯樹脂合成加工及工業材料初級形態塑料成型的核心技術,是連接化工原料生產與不飽和聚酯樹脂工業材料應用的關鍵環節。

        張濤說,公司采用了“三利用、三引入”策略提升競爭力,即利用惠陽便捷的區位優勢降低運輸成本,利用大亞灣石化區的供應鏈優勢降低采購成本,利用惠州交通和環境優勢吸引人才;引入JIT(準時制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引入合伙人銷售模式提升銷量降低呆賬、引入應用工程師助力下游應用領域共同成長,從而確保成本、質量、按時交貨和供應鏈三要素的優勢。

        目前,固德爾合成材料正橫向發展熱固聚氨酯和改性環氧,深耕熱固性樹脂領域,以研發為基礎,深入下游應用市場,公司2023年成立了跨境電商事業部,2024年則計劃在原廠區擴建三期項目,提升原有設備設施,建立新的研發中心。同時,籌備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新建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滿足訂單增長需求,預計2024年整體銷售可實現20%~30%的增長。

      廣東萊佛士制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偉平:

      堅持創新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葉偉平

        “市委、市政府和大亞灣開發區對產業創新發展非常重視,萊佛士制藥的發展經歷,也證明了惠州是一個適合創新創業的城市。”廣東萊佛士制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偉平介紹,萊佛士制藥可進行抗惡性腫瘤、抗病毒等7大類疾病領域相關藥物原料藥的研發生產。公司累計申請專利60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44項、PCT專利16項,未來每年會申報5~10個新產品。2024年1月順利通過國家藥監局注冊核查和現場GMP檢查。

        葉偉平表示,萊佛士GMP工廠經過1年多的運營,已經具備完善的產業化能力,2024年預計服務藥企300家,實現營收翻番的目標,創造營業收入1.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

        未來,公司主要業務還是聚焦小分子藥物領域。小分子藥物在常用藥物中數量占比達90%以上,但也只占了不到1%的化學空間,仍然存在大量空間可以開發新分子。此外,各種新型治療方法,如抗體、XDC以及基因療法等,都可以和小分子合成相結合,公司在這些領域已有相應項目在執行。另外,公司在積極探索AI技術與化學合成場景的結合,可以提供分子逆合成、工藝優化、催化劑篩選以及與自動化的結合。

        接下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能力建設,提升生產產能。繼續立足華南,深耕華南市場,投資建設CRO/CDMO合成服務能力,并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擴展制劑CDMO服務能力。隨著GMP工廠投產并順利通過GMP審核,產能利用率將逐步提升,并有望布局新的產業空間。未來IPO前后,將建立專業團隊向大分子、核酸藥物CDMO等方向拓展。

        “堅持創新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葉偉平建議,惠州要充分利用資本、基金優勢,吸引生物醫藥優質企業落地落戶;積極發揮地域產業優勢,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吸引優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繼續引進高水平人才來惠州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護航產業創新發展,助力石化產業的延鏈補鏈。

      惠州市惠德瑞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文碩:

      與松下等世界一流企業同臺競爭

      潘文碩

        惠州市惠德瑞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注于一次鋰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產品性能優異,與松下等世界一流企業在國外市場同臺競爭。

        “我們的主要產品是3V不可充電鋰電池,主要應用于電、水、氣和熱表、安防、醫療、GPS、物聯網、軍事等領域長時間不需要人看管的產品上,例如安防領域的煙感報警器等。”座談會上,惠州市惠德瑞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文碩表示,公司產品的使用場景要求電池使用壽命達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客戶對電池的認證周期很長,這一特點決定了公司產品的每一次創新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近年來,惠德瑞持續投入研發和改進工藝,被認定為“廣東省新型高性能鋰一次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備自動化程度也逐步提高,過去三四年間實現產銷量增長了一倍,但員工數量沒有增加。2023年,惠德瑞銷售達成預算目標的106%,2024年預計同比增加20%。

        潘文碩表示,為了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惠德瑞于去年增資擴產,新工廠已經于去年底動工建設,計劃今年建成,2025年內投入使用,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要求。“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常規產品的改善力度,為滿足下游市場的需求增加新產品的研發投入。”

      恒昌涂料(惠陽)有限公司總裁陳傳生:

      堅持產學研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

      陳傳生

        恒昌涂料(惠陽)有限公司隸屬于香港上市公司葉氏化工集團,業務范圍涵蓋涂料、樹脂、油墨、潤滑油、溶劑等,是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之一。集團在全國共設立9個生產基地,銷售網絡覆蓋全國,旗下品牌“紫荊花”為全國十大涂料品牌。

        2004年,恒昌涂料由深圳搬遷至惠陽新圩,業務涵蓋玩具涂料、木器涂料、數碼涂料、防腐涂料、樹脂等,分別打造了“紫荊花”“駱駝”等多個知名品牌。“公司堅持產學研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恒昌涂料(惠陽)有限公司總裁陳傳生介紹,該公司堅持“人才-技術-市場”原則,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已形成一支學科配套、結構合理的研發隊伍。目前,公司已獲專利授權22項、制定企業標準19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在玩具涂料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為中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一,2023年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陳傳生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組合中高端產品的比例。同時,推動國內高端玩具的供應鏈管理標準,加大與國內上市玩具商如泡泡瑪特等大客戶的合作力度;在上游樹脂業務方面,致力于打造包括高固低黏樹脂、水性樹脂等環保特色產品,強化本土供應力量,解決一些“卡脖子”問題。

        2024年,該公司將堅定不移做好研發創新以創造需求,降本增效以應對競爭,將策略性地進入以金屬為底材的工業涂料領域,實施國家高端制造規劃、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強化本土供應、可持續發展,貢獻恒昌涂料的一份力量。

      惠州市正牌科電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正明:

      預計2024年新能源板塊將增長30%

      余正明

        電競游戲行業風頭正盛。惠州市正牌科電有限公司正處于電競游戲行業中的制造環節,其研發生產的核心開關元件、編碼器等主要應用于鍵盤、鼠標等,因壽命長、穩定性高,質量好而廣受歡迎。

        “杭州亞運會后,電競游戲市場需求迅速擴大,現在不僅羅技,許多廠商如蘋果、惠普、華碩等都進軍電競市場。”惠州市正牌科電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正明表示,公司是行業隱形冠軍和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于產品質量好,公司口碑順利出圈,以前都是做B端市場的,現在在國內國際的C端市場占有率也排到了第一位,成為電競游戲領域的高端網紅產品。

        正牌科電另一個主營板塊是新能源領域的電池連接器,目前已成功打入華為、廣汽、南方電網等企業供應鏈。2023年正牌科電新能源汽車及儲能板塊銷售額增長165%,自主創新研發項目19個,其中9個項目已結案,形成產品線,“例如問界M7、M9都采用我們的零部件,未來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方面會有很大發展,預估從今年開始的未來3年都有30%的增長。”

        目前,正牌科電的客戶名單涵蓋惠普、戴爾、金士頓、雷蛇、瑞士羅技、德國博世、霍尼韋爾、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格力等一大批在行業內聲名赫赫的企業。余正明表示,2024年正牌科電計劃將銷售額8%左右的經費投入到研發創新上,計劃立項開發10款以上新產品,爭取授權專利在10個以上,其中PCT專利在2個以上,持續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預計今年新能源板塊將實現30%的增長,傳統業務板塊預計實現10%左右的增長。

      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山:

      堅持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運用相融合

      黃山

        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產、銷、服于一體的全空間無人系統產業賽道領跑者,現已逐步建成廣東省覆蓋區域最大的低空感知網,成長為國內技術領軍企業。先后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榮譽。

        “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運用融合,完成第一個十倍增長任務。”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山介紹,泰一科技持續發力低空數字經濟建設,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運用融合,自主投資建成了目前全國最大的無人機感知網絡,覆蓋18萬平方公里,為惠州數字經濟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子。企業先后產出無人機領域國際標準3套、無人機領域國家標準9套,獲得專利180余項。

        同時,聚焦新質生產力建設,創新探索了“一張網、三大能力”(全國第一張低空感知網和“百千萬工程”項目跟蹤能力、立體畫像能力、數字化決策能力)服務模式,有效支撐全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也是當前發展迅速、空間巨大的新增長點。”黃山表示,未來三年,泰一科技將實現十倍增長發展任務,計劃進一步完善“城市云眼”低空全域感知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我市低空數字經濟基礎,支撐我省低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低空數字經濟核心技術攻關和低空數字經濟安全監管。大力推進自主可控安全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推動開源鴻蒙系統在無人機設備中的應用;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研發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搶占低空經濟領域技術創新高地;推動先進低空感知探測技術和經濟細化管理及技術創新與應用,加速新型低空管控系統平臺部署,提升低空數字經濟的安全保障能力。同時,投資建設低空物流一張網,力爭2024年實現感知網和物流網的雙覆蓋,打造大灣區低空應用第一城。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劉豪偉

        圖片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張藝明 黃鑫威 肖泓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