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3年惠州工業投資總量居全省第二,連續4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投資“領跑”,經濟發展凸顯強大韌性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惠州再次驗證了“制造業當家”的強大韌性。
市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23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惠州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其中,工業投資總量排全省第二,占總投資比重為近10年最高,已經連續4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4.7%。
今日的投入就是明日的產出。亮眼的投資數據背后,是惠州堅持制造業當家、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篤定前行,是惠州積極推進融深融灣持續積累優勢,持續用力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持續推進“3+7”產業園區提質增資,抓住了“投資”這把在變動中實現穩中求進的關鍵“鑰匙”。
構建大招商格局
新過會項目投資總額突破3400億
在2023年惠州市招商大會上,500家企業參會,達成166個合作項目,項目投資總額達1251.88億元;在歐洲,惠州市代表團用8天時間與法、荷、德等國的6家企業簽下149.7億元大單;在北京,2023京惠產業協作招商對接會現場簽約86個項目,總投資超786億元……
大招商帶動大發展,招商引資被視為城市鍛造發展新勢能、積蓄發展后勁的源頭活水之一。2023年,惠州將“持續用力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寫進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積極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鏈主招商、以商引商、以僑引商。
過去一年,全市上下進入招商引資“狂飆”模式,跟“老朋友”碰面、與“新朋友”握手,全力以赴、想方設法吸引優質企業來惠州投資興業。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圍繞聚合物產業鏈和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開展精準招商,2023年新簽約產業項目14宗,總投資約220億元;2023年大亞灣開發區赴歐招商引資,投資近百億元的中海殼牌聚碳酸酯項目簽訂投資協議,在深圳舉行招商對接會,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超百億元;潼湖生態智慧區圍繞“5+1”現代產業體系中已落戶的優質項目進行強鏈補鏈招商,截至2024年1月,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85宗,計劃總投資額約1132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2769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惠州全年聘任16名招商顧問,全市新過會項目投資總額突破3400億元。
今年招商引資行動將進一步升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招商引資提效行動,落實好“一把手”工程,不斷完善招商工作機制,配足配強招商隊伍,著力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圍繞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招商顧問作用、龍頭領航作用,突出以商引商、以鏈引商、以僑引商、聯合招商,提升招商引資實效。高度重視服務好企業增資擴產,支持TCL、德賽、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在惠布局更多延伸產業鏈項目,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開展先進制造業招商專項行動也被列為今年招商引資重點工作。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參加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等重大招商活動,聚焦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以及東盟、中東等地區,瞄準世界500強、總部企業、龍頭企業、高成長企業,努力招引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推動年內新過會項目1000宗以上、計劃投資總額3500億元以上。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政府招商引資力度大,堅持制造業當家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大,企業可明顯感受到這股熱情。”廣東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寶玉說。
園區建設提質增資
去年“3+7”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2億
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連片土地完成了場平,為產業項目快速落地創造條件。該產業園2023年完成起步區場平約5平方公里,園區內12條市政道路已建成貫通,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與大亞灣區互聯互通的石化專用通道等公共設施建成……截至目前,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約100億元(含征拆費用)。
2019年啟動規劃建設,短短5年時間,這座旨在打造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的現代產業園將荒山野嶺變成了發展沃土。
這是惠州堅持“制造業當家”的生動實踐。“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產業園區必須以產業集群培育為目標、以強鏈補鏈為手段,積極構建產業生態。惠州這方面的意識走在前面,2021年就提出‘3+7’產業園區提質增資行動,要素向園區集中,項目進園區,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取得亮眼的成績。”一位政經觀察人士說。
數據顯示,2023年“3+7”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2億元,供地類項目新簽約221宗、新開工140宗、新投產126宗,完成工業投資982億元,占全市62%;完成規上工業產值8027億元,貢獻全市70%的規上工業增加值。
“3+7”產業園區持續提質增效,發展能級也不斷提升,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公共成本最小化,推動產業高端化,一個全新的工業格局浮現出來:大亞灣石化區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同頻共振,協同發展,石化產業形成“南北聯動”發展新局面。
今年,惠州將集中資源力量建設“3+7”產業園區,全面提升園區的金融、物流、人才、生活等綜合服務功能,引導鼓勵國企、“鏈主”企業積極參與園區開發運營,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280億元以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臺支撐將進一步加強。
推進融深融灣
去年全市交通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3億
惠龍高速通車,不但打通惠州、東莞地區通往湖南、江西的第二通道,還自北向南串起龍門縣、博羅縣、惠城區,為惠州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打通了一條“經絡”;廣汕高鐵開通,惠州跨入廣州“一小時生活圈”;“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惠霞高速全面動工……
過去一年,惠州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主動加強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對接交流,全力推進廣汕高鐵、莞惠城際北延線等大通道、大樞紐和一批道路橋梁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速。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惠州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4.7%,其中交通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3億元,增長21%。
數據顯示,2023年,惠州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930公里、穩居全省前三;惠州南站、北站日均開行列數170次,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惠州機場完成飛行區擴建,年旅客吞吐量260萬人次,創復航以來最高紀錄;惠州港形成“一港四區”發展格局,正在向產業港、貿易港轉型,2023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31億噸,吞吐量創新高,惠州形成集海陸空鐵水于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
如今,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被定位為深圳都市圈“一主兩副一極四軸”的兩個副中心之一。根據《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深圳將聯動惠州建設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產業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加強深莞惠三市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建立區域產業、職能的分工協作機制,形成中心集聚、軸線拓展的集約發展態勢。
今年,惠州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更加積極主動參與深圳都市圈建設,爭取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
對于惠州的發展,各界人士表示信心滿滿。市人大代表、惠州宇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程師李軒說:“惠州有非常強的制造業和產業鏈,非常便利的交通,這里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