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華康醫院醫生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
踐行責任擔當 守護患者健康
無影燈下,一雙巧手擎起健康的希望;診療室中,一顆仁心驅散千般病痛;急診科里,一襲白衣拯救“生命脈搏”……多年來,惠州華康醫院(以下簡稱“華康醫院”)的醫者們,堅守在生命救治一線,用平凡演繹不凡,用專業守護健康,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技、有溫度的服務,守護著市民的生命健康。
第六個中國醫師節即將來臨,近日記者走進惠州華康醫院,傾聽他們的從醫故事,感受醫者的溫暖。
惠州華康醫院。惠州華康醫院提供
左建文
用妙術控制患者疼痛 以仁心守護生命健康
他是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奮戰一線的醫者,他是華康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左建文。在部隊從醫20多年,轉業到華康醫院工作4年多,左建文始終把奉獻看作責任、付出當作回報,用認真嚴謹的態度詮釋退役軍人優秀本色,以仁心仁術踐行醫者初心。
麻醉科副主任左建文。 惠州華康醫院提供
無影燈下的“守護綠”
在華康醫院手術室內,有一群默默無聞卻至關重要的人,他們身穿綠袍,頭戴藍帽,全神貫注給患者實施麻醉從而控制手術切割引起的疼痛,并通過各種生命監測儀器,守護患者的生命。
談及麻醉工作,左建文認為,患者和家屬大多知道手術的主刀醫生是誰,卻鮮少知曉手術的麻醉醫生是誰。實際上,每一臺手術的成功都離不開麻醉醫生的配合。“手術前,麻醉醫生不僅要進行麻醉操作,還要在手術過程中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發現手術、麻醉過程中的突發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手術過后,麻醉科醫護人員還要幫患者恢復意識等。”
麻醉醫生承擔著術前的評估與準備、麻醉實施、維持、管理、術后復蘇及鎮痛等職責,“生命支持技術”是他們的基本功同時也是強項。“回想20多年的軍醫生涯,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鍛煉,學到了真本事。”盡管已經脫下軍裝來到華康醫院多年,但左建文身上始終保持著一名軍醫的氣質和作風,用較真的態度、專業的技能服務每一位患者,也感染身邊的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原本是醫學生入學的誓言,卻微妙地詮釋了患者對麻醉醫生的囑托。作為科室管理者之一,左建文深知麻醉工作的重要性與高風險,每一項細微工作都關系到患者手術的成功與否。因此,他對團隊成員嚴格要求,對大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并定期進行科室疑難病例的討論,讓團隊成員互相分享經驗、攜手共進。
精湛技術護航手術
“許多人存在誤解,以為麻醉只是打一針,便可無痛苦做手術。實際上當患者躺在手術臺上時,他們的安危、生命就交給了麻醉醫生。”左建文如是說。因為這樣的認知,在工作中,無論手術病人病情輕重與否、手術的大小,年齡的高低,他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新人”,不因過往的經驗而產生惰性,每一次都認真、仔細地判斷病人能否承受手術中的創傷、失血和麻醉藥品在體內對生理的干擾。
近年來,華康醫院收治的老年和危重患者越來越多,對于麻醉科技術要求亦隨之提高。對超高齡、疑難疾病和危重患者,左建文總是主動參與救治,并及時組織學習,總結經驗在全科分享。
今年4月,一例103歲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需實施“右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檢查結果顯示,這位老人右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同時患有老年性骨質疏松、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老年性肺氣腫等多種疾病,麻醉風險極大。左建文在科室主任的指導下,頂著重重壓力,組織全科人員進行手術麻醉前討論,商議最穩妥、安全的麻醉方案。最后,在做好充分術前評估和術前準備下,手術順利完成。
“高齡患者手術和麻醉的耐受極差,極大地增加了麻醉難度。”左建文稱,在高齡、超高齡患者手術麻醉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麻醉醫師需要擁有堅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嚴謹細致的操作和管理技能,才能充分保證超高齡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圍術期風險,減少并發癥發生,實施安全平穩的麻醉復蘇,提供有效的術后鎮痛,為術后順利康復奠定堅實基礎。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醫學知識不斷更新、日新月異,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為了“行仁愛之術,控制患者疼痛”這一目標,左建文與團隊不斷學習前沿麻醉技術,用精湛醫術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適的服務。
“近幾年,我與科室同事積極學習和應用‘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這項技術使用效果很好,對神經的損傷也很小。目前科室醫生對這項麻醉技術的操作也很熟練。”左建文認為,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不斷學習的職業。作為醫生要不斷積累,并去鉆研和提高技術,才能更好地履行醫者的職責。工作之余,他也經常通過網絡平臺等學習新知識、新技術。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是左建文座右銘,也是他的行動指南。采訪中,他多次提到:“心要有敬畏,其實麻醉醫生比任何一個專業更能深刻體會到那種如履薄冰之感。”
李少霞
“醫二代”不忘初心 為患者排憂解痛
在接診時,她友善赤誠,是患者的暖心依靠;在臨床治療上,她細致縝密,用精湛技術解除病患痛楚;在團隊管理中,她嚴謹務實,致力于培養一支優秀專業的內科隊伍。她就是在醫道追求上精勤不倦的“醫二代”,華康醫院內科主任李少霞。
內科主任李少霞看望住院老人。惠州華康醫院提供
少時立志愿為良醫
從醫30多年來,李少霞治病救人的初心從未更改。她始終秉持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信念,為患者排憂解難,也為醫者仁心的詮釋寫下生動注腳。
因母親是醫生,年少的李少霞時常聽聞醫生救死扶傷的故事,治病救人的信念也潛移默化地扎根在她心里。從小便立志從醫的她,畢業后如愿當上了一名內科醫生。“因為母親是醫生,小時候我經常出入醫院,看到過許多患者家屬對醫生那種無以言表的感謝,打心里覺得醫生這一職業是崇高的。”李少霞說。
已逾知命之年的李少霞,言談之間總透著豁達、灑脫之感。1992年,李少霞畢業后便進入梅州一所公立醫院工作。18年后,她跟隨丈夫工作調動,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仲愷高新區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多年。其間,靠著積極進取、求知若渴、嚴謹自律、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和一切以病人為重、以工作為重的務實精神,李少霞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成長為內科領域的知名醫生、科室主任。如今,她帶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一顆醫者仁心來到華康醫院。
精心救治不負信任
每到一家醫院,李少霞總是默默耕耘,用心用情用精湛醫術撫平患者的疼痛與恐懼,收獲良好口碑。“坐診多年,我在腎科領域有一定名氣,到仲愷工作以后,許多梅州、閩南區域的病人不遠百里找上門來。”說起一路追隨的患者,李少霞感謝他們的信任,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愈他們,守護他們的健康。
近10年,李少霞主攻內分泌糖尿病領域,診療效果好,患者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的外市患者更是絡繹不絕。前段時間,一位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從朋友處了解到李少霞的醫術和人品,便慕名前來華康醫院內科就診。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強烈的疼痛會讓患者坐立不安、難以入眠,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初診時,患者告訴我,他的大腿一旦吹風便疼痛不已,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生活,甚至讓他的內心有時會崩潰。”李少霞說,該患者聽聞她擅長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便迫不及待從外市趕來惠州就診。為了配合治療,更是選擇直接在惠州住院一個月。
“詳細了解病人的情況和過往治療手段后,我們給他調整了治療方案,使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以及免測血糖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李少霞告訴記者,經過一個月的積極治療,該患者出院時病情已經明顯好轉。出院后,他繼續按照醫囑進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目前患者反饋的情況是已經可以去跳廣場舞,基本恢復健康狀態。”
仁心仁術換來醫患情深,行醫多年,李少霞治愈的患者數不勝數,收獲的錦旗亦不勝枚舉,更重要的是,她與很多患者成了朋友。“從醫多年,我治愈了很多患者,許多人到現在依舊跟我保持聯系。”談及醫患情誼,李少霞想到從前不少經她治療痊愈的小兒腎病患者如今已順利考上大學,有的甚至受她影響成了醫生,便備感欣慰。
嚴謹治學誨人不倦
在患者眼里,李少霞是和藹可親、醫術高超的大夫;在同事眼中,她則是誨人不倦的“好教師”、治學嚴謹的“李主任”。多年來,李少霞致力于培養優秀團隊,帶教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醫生,精湛的醫術、嚴謹的態度,也讓她成為科室年輕醫者眼里的榜樣。
“我對團隊的管理,既寬容又嚴格。寬容是對人,因為醫生本就壓力大,若工作中出現不妥,及時提醒他改正即可,沒必要過度批評;嚴格是對事,醫生面對的是生命,是一個容不得半點馬虎的職業,應嚴格按照醫療規范做事。”李少霞透露,在科室團隊管理上,她主張建立“內有制度、外有標準、團隊協作”的管理模式,要求團隊醫生執行會診制度,匯報交流每位住院患者的基本情況,確保遇到突發狀況時,值班醫生可快速判斷患者病情,做好急救措施。
“我時常對身邊人說,醫生是‘越做越膽小’的,因為經歷更多就明白,一點疏忽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李少霞直言,不管經驗多豐富、行醫資格多老的醫生,在面對每個病人時,均要事無巨細地了解清楚情況,每一個診療措施都要嚴格按照標準實施。
學醫需要學科嚴謹,也需要滿腔熱情,唯有始終保持對生命健康負責的態度和堅持對醫學技術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造福患者。“在工作中,我習慣和團隊醫生交流分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工作之余,我也參加各種醫學講座、培訓,獲取新知識。”李少霞認為,作為醫生要不斷積累,并去鉆研和提高技術,才能更好地履行醫者職責。
張靖
有速度更有溫度 24小時守護群眾健康
有一種擔當,叫在崗在位;有一種堅守,叫“我們在急診科”。在華康醫院急診科里,病人總是來來往往,他們的病情有輕有重,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要進行一場搶救。“門診下班時間,急診科往往就迎來就診高峰期,就診患者絡繹不絕,科室人員習慣性忙碌。”華康醫院急診科主任張靖如是說。
急診科主任張靖為小兒患者診療。 惠州華康醫院提供
24小時的忙碌與堅守
“請到診室門口等候叫號。”“患者手部外傷需要馬上止血。”“您的病況需要請內科醫師進行會診。”在華康醫院急診大廳,醫生和護士來回穿梭,掛號、繳費窗口前排著長隊,候診區的椅子上坐滿了患者和家屬,處處充滿緊張感。
“一般而言,急診科是比較忙碌的科室,工作壓力也比較大。”張靖坦言,剛調任至急診科時,他的內心較以往做專科醫生多了一份忐忑。急診科工作節奏快,接觸病患的類型和面對的突發狀況更多,而且醫護人員常常還需要擔任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接的角色。
華康醫院急診科經常接到嚴重交通事故等危急重癥的搶救任務,幾乎每一次“急診人”都是與死神賽跑。在急診科,爭分奪秒的搶救不斷上演,不僅考驗醫生的醫術,也考驗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
“對比專科治療,急診科顧名思義是突出一個‘急’字,醫生的主要任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救治危重癥患者的生命,如心肺復蘇、上呼吸機、洗胃等緊急處理,盡可能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張靖表示,相對而言,急診科醫生需要頭腦思維清晰,具備全科醫學觀念,能迅速診斷,控制患者的病情。
“今年3月,附近學校有一名學生在軍訓時突然暈倒。我們接到120指揮中心的出診指令立刻前往現場。當我們到達現場時,小女生已呼吸驟停,我們爭分奪秒給她進行除顫、心肺復蘇術,孩子最終恢復了心跳呼吸。后經過EICU及內科治療,孩子完全康復并復學。”張靖表示,急診科忙起來確實勞累,但患者及其家屬一個感激的眼神,就足以治愈醫護人員身體的疲憊。
“身為醫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挽救生命。”說起在急診科的工作感受,張靖表示,一次次的搶救讓他感受到急診科醫生是一個從死神手里搶生命的職業,也堅定了他從事急診工作的決心。
打響中醫骨傷特色品牌
骨科是華康醫院的重點學科,中醫骨傷則是該院的骨科治療特色。華康醫院急診科就診人員中,骨傷患者占大多數。“我們急診科創傷患者大約占70%,非創傷患者大約30%。”張靖介紹,華康醫院急診科對于骨傷的治療相對有優勢。
該院急診科經常接診兒童骨折患者。張靖介紹,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等中醫骨傷療法在兒童骨折治療方面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對于年幼患者,骨折愈合快,恢復也快,可避免手術所造成的風險和痛苦。因此,對于兒童骨折,該院急診科醫生會根據情況判斷,盡量采用中醫骨傷傳統技術實施保守治療。“最近有位13歲的小朋友不小心摔倒,致傷左前臂疼痛、畸形,在外院拍片顯示左尺骨和橈骨遠端骨折,骨折端明顯移位,需行手術治療。為尋求保守治療家長帶小孩前來我院,這時已經傷后8小時,肢體明顯腫脹,復位難度大。我們經過查體閱片確定傷情,在與患者家長溝通后,為小朋友進行‘中醫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術’治療,孩子即刻感覺疼痛有所緩解。復查X片顯示骨折端對位對線良好。最終孩子避免了手術治療,家長非常感激!”
“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醫骨傷療法的優勢。”張靖表示,接下來華康醫院急診科要實現創傷救治系統化,加強急診中醫骨傷技術運用,把華康醫院的創傷品牌優勢在急診治療中體現出來。
惠州日報記者鄔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