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13歲少女患厭食癥,體重50多斤險喪命

        日前,15歲少女為愛減肥得厭食癥離世的新聞上了熱搜,那么厭食癥是不是真的這么可怕呢?我們的記者從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了解到,原來厭食癥這種疾病并不罕見,患者通常首先發生心理問題,進而因絕食、厭食患上營養不良、消化系統疾病,嚴重的最終可導致臟器功能衰竭而喪命,而就在我們惠州,就有類似案例!

        你敢信嗎?這是惠州一名13歲厭食癥少女的四肢,小腿還沒有正常人的胳膊粗,醫生介紹,女孩被送院救治時,全身皮包骨,身高162公分體重一度跌至26.5公斤。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 副主任 孫詩博

        大概在我們醫院住院了三、四次。我們通過問診知道,這個孩子通過網上搜索怎么飲食是健康的,是更科學的,但是她只理解到很皮毛的點,就去復制這種飲食生活,只吃粗糧,肉吃很少,然后幾乎不吃油。她媽媽說她看到湯里有油,會把湯偷偷倒掉,趁媽媽不注意也會把肉丟掉,主食只吃雜糧,一粒白米都不要,后面就出現了閉經。在大概第四次住院的時候,她出現了甲狀腺功能減退,心動過緩。她也在很多上級醫院看過,其實這種就是以進食障礙為表現的心理疾病 。

        營養專家孫詩博介紹,自從業以來曾經接診過4例因厭食癥誘發生理疾病的年輕患者。厭食癥是一種慢性進食障礙,屬于身心疾病,較為常見,好發于10至20歲之間的年輕群體,其中女性患者占比高于男性,多是由于患者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體重降低,并維持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發病原因與遺傳、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比如案例中的13歲厭食癥少女,當時在營養科住院時,就曾拒絕接受治療。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 副主任 孫詩博   

        你告訴她什么是對的,她是不聽的,她往往有什么情緒呢?不像正常人減肥說目標體重是有依據的,她們不是,她可能就是說我想瘦到80斤,當體重80斤的時候她就目標又定到60斤了,沒有理由的,就是對體重、食物、吃飯有非常大的排斥感。這個病就是有很高的致死率,有數據統計這種厭食癥的死亡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

        由于是“身心疾病”,厭食癥患者能否康復,與心理治療密不可分,那么,要如何及時察覺孩子是否發生心理變化?是否有厭食情緒?家長要如何早甄別早干預?記者找到精神科醫生進行咨詢。

        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 副主任醫師 鄭元欣

        有厭食癥,往往會有容貌焦慮,他會在意自己的容貌,可能在聊天中有意無意提到,我最近是不是又肥了?我是不是不好看了?當孩子不斷去強調這些,我們就要在意他是不是有容貌焦慮。再一個就是要觀察他的飲食,比如飯量是不是較之前減少了,有沒有過度運動,甚至是不是在吃減肥藥,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的。當發現孩子消瘦比較厲害,體重下降比較快,這時候就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小編寄語

        醫生呼吁,家長需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飲食習慣、食量,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避免營養相關疾病發生;再次呼吁學校有條件的定期開展兒童營養和疾病相關的教育,老師、家長、孩子一起注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審美觀。

        拒絕容貌焦慮 做更好的自己   

        孩子們之所以得厭食癥,通常都是對自己的容貌和身材產生了焦慮,入夏以來,變瘦變美的話題又回到風口浪尖,前有盲目減肥絕食病逝的少女,后有為事業暴瘦成80斤器官衰竭的模特,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里,確實不少愛美人士隨波逐流,甚至誘發容貌焦慮,那么,瘦就一定美嗎?

        鋪天蓋地的醫美、化妝品廣告,網絡上近乎完美的帥哥美女,各種各樣的新詞——A4腰、直角肩、漫畫腿、冷白皮……像鏡子一般讓人無處遁形,容貌焦慮還蔓延到穿衣焦慮,近日有網絡博主吐槽,到商店買衣服,明明是標準身材,買衣服卻只能買加大碼。

        小紅書ID:384342015

        L碼的腰圍58CM?100斤要穿XL碼?到底是誰讓女生被尺碼PUA,你們有沒發現,現在的衣服越來越小,布料越來越小,堪比童裝!

        市民蒲先生就擔憂,自家女兒身高167公分,十分苗條卻還天天嚷嚷著減肥,擔心孩子身體吃不消。

        市民 蒲先生

        蒲先生:她身高差不多167公分,體重不到100斤,只有90多斤。記  者:你會說她減肥嗎?蒲先生:說她也不聽,就按照自己的來。記  者:那你希望她吃胖一點嗎?就是有肉一點?蒲先生:對,還是希望能胖一點,相對來說身體免疫力好一點。

        不少市民也認為,身邊“顏值內卷”的人越來越多,為了美貌、為了身材不惜犧牲身體健康。

        市民 鄒先生

        記  者:你覺得現在女性容貌焦慮的多不多?鄒先生:挺多的,像控制飲食,嘴里經常喊著要減肥,如果不化妝就不好出來見面,這些挺多的。

        市民 陳女士

        我自己也是會減肥,但是減肥也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有的時候節食,然后發現會低血糖、會不舒服,我也及時制止。反正不會說走極端,身體總是重要過其他的。

        心理專家介紹,網絡時代的影響之下,社會上掀起一股“白幼瘦”的審美風潮;蔚膶徝雷非螅s束著女性的身材,更扼殺多元審美。心理專家表示,美是多元的,苗條婀娜是美,圓潤豐滿也是美,胖瘦絕不是定義美的唯一標準,真正的美應該是以健康為前提,建議市民理性看待身材問題,避免在盲目瘦身的過程中誘發一些身心疾病。

        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 副主任醫師 鄭元欣

        為了追求瘦,可能采取過度做法。比如整容(吸脂),甚至過度運動,甚至有的人服用減肥藥,追求美、達不到(效果)的時候就開始產生焦慮。容貌焦慮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自卑,首先需要去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己要有自身的評判標準,不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第二點要建立對美的正確認知,何為美?我們經常說到的是心靈美。

        小編寄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但極端操作往往適得其反。沒有人時時刻刻是完美的,學會正視和接納自己,才能讓我們的內心更強大。只有內心真正強大,對于他人和外界的評價才能夠做到云淡風輕,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和行為。一句話總結,就是“接納自己,才能更好生活!”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