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石化巨頭扎根惠州23年 投資1180億創多項紀錄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昨日開工,助力大亞灣石化區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
5月19日上午,總投資521億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建設。
雖然沒有去項目開工現場,但59歲的陳運良依然感慨萬千:“我28歲來到惠州港參與建設,經歷了港口初期的大發展,也感受了中間停滯不前的迷茫,在退休之前還能看到中海殼牌三期項目動工,真的非常開心!”
時光回溯到2000年。彼時,惠州港發展陷入低迷期,鮮有工程項目動工。在這里工作了9年的陳運良甚至動了離開的念頭,“當時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很多朋友勸我另謀出路!
所幸,轉機很快出現。2000年10月28日,中海殼牌80萬噸乙烯工程合營合同在北京簽署。同年底,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殼牌”)成立,正式落戶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2年11月,隨著中海殼牌一期項目在現場打下第一樁,大亞灣正式踏上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的征途。
一個企業重塑一個地區,一個項目帶動一座城市,這樣的例子并不多見。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建設。
23年來,中海殼牌扎根惠州,持續深耕石化產業,投資總額1180億元,創造了多項國內紀錄:一期項目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中海殼牌成為國內在運行的最大單體乙烯生產工廠之一,并帶動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第一;三期項目建設的乙烯裂解裝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裂解裝置之一……
作為首家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的企業,中海殼牌充分發揮“榕樹效應”,吸引了10多家優質的“隔墻”客戶落戶大亞灣石化園區。
依托中海殼牌穩定可靠、優質多元的石化產品生產供應,與中海殼牌形成“隔墻供應”的客戶包括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等世界知名和行業領先企業,中海殼牌近50%的液體產品實現了在大亞灣石化區就地轉化。
5月19日上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儀式在惠州大亞灣舉行。
正是在中海殼牌的帶動下,一大批世界石化行業龍頭企業紛紛進駐大亞灣石化區。目前,大亞灣石化區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比近90%,“頭部現象”顯著,“優等生俱樂部”已成為大亞灣石化區的代名詞。
隨著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建設,中海殼牌與惠州的合作故事再續新篇章。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唐令力接受專訪時表示,一二期項目的優質運營,對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企業與政府共同打造的良性生態圈,惠州服務效能的不斷提高、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讓中國海油和殼牌決定再度攜手建設三期項目。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建設。
據介紹,三期項目以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為核心,將建設包括64.5萬噸/年環氧乙烷/乙二醇等18套化工生產裝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
項目還將引入多個在國內乃至亞洲首次應用的工藝技術,包括殼牌專有的α烯烴技術,生產的高端聚烯烴產品,可以部分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市場需求,緩解國內高端聚烯烴產品供應結構性短缺問題。
項目竣工投產后,中海殼牌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大亞灣石化區乙烯產能將超540萬噸/年,未來將達到700萬噸/年,規模居世界前五。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紀紅兵認為,中海殼牌三期項目將進一步夯實壯大大亞灣石化區的規模,有利于做大做強大亞灣石化區中下游產業,為珠三角地區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高端化工原料。
在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進看來,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有效填補國內綠色高端化工品空白,促進我國化工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助力惠州打造成為國內整體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優的煉化一體化基地。
站在惠州港的碼頭上,海風習習,岸邊管道交錯、裝置林立,大亞灣石化區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中海殼牌和惠州的合作佳話仍在演繹,大亞灣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夢想的陽光正在照進現實。
文: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馮麗均 匡湘鄂
圖: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王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