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談】珍稀動物用腳投票,綠美惠州火出“圈”

        前段時間,惠州令人亢奮的“鳥事”接連不斷: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鷴現身博羅象頭山;“鳥中仙女”仙八色鶇在惠東港口海龜灣出現;“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現身惠東。此前,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頻繁光臨惠東縣白盆珠水庫。

        “山林精靈”中華穿山甲定居惠東縣烏禽嶂,獼猴、藏酋猴活躍在蓮花山山林間……如果動物圈也有微信和抖音的話,惠州肯定“爆屏”和上熱搜。

        動物界的“貴族”頻現惠州,它們用腳“投票”,為綠美惠州打卡、點贊。是什么樣的魅力讓這些動物界的“大佬”蒞臨惠州,讓綠美惠州火出“動物圈”?

      今年2月初,東方白鸛首次現身惠城區三棟鎮西枝江附近。徐斌 攝

        (一)

        海南鳽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為極為罕見,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據惠東縣自然生態保護促進會工作人員介紹,這種鳥喜歡晝伏夜出,如果不是借助紅外相機,還很難發現它。或許海南鳽原本就生長在這里,這里就是它的老家。

        而早在2007年,白盆珠水庫庫區首次發現中華秋沙鴨。此后,這些珍稀“來客”每年都到庫區水域“打卡”,而且數量逐年增多。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后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中華秋沙鴨對生態環境和水質要求非常苛刻和挑剔,而恰恰對環境這么挑剔和苛刻的物種,卻選中了白盆珠水庫水域,這里的生態環境不言而喻。

        對生態環境苛刻和挑剔的還有像博羅象頭山上的白鷴、惠東烏禽嶂中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惠東縣境內的仙八色鶇、海南鳽,大亞灣灘涂上的黃嘴白鷺等,但它們都選擇了惠州。

      在西枝江邊與鷺鳥為伴的反嘴鷸。

        如果說森林寧幽與靜謐,容易吸引珍禽異獸,那繁華的鬧市,同樣吸引珍禽異獸定居,就讓人難以置信了。

        這種怪事,就發生在惠州西湖鳥島,前段時間迎來了黑鸛、中華秋沙鴨和赤紅山椒鳥、紅翅鳳頭鵑等國家級珍貴候鳥在這里“定居”。據不完全統計,惠州西湖鳥島上鳥類有307種,總數已經超過10000只。

        本為候鳥的蒼鷺卻成了惠州西湖鳥島上的留鳥;常年身居深山的赤紅山椒鳥也常在西湖現身,這些有趣的現象頻頻在小鳥天堂上演。鬧市中群鷺齊飛、百鳥和鳴,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佳注解。

        新一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統計顯示,我市記錄記載脊椎動物990種、維管植物3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8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2種、鳥類333種。

      大亞灣志愿者在悉心呵護紅樹苗成長。

        (二)

        半城山色半城湖。

        惠州擁有山、江、湖、海、泉、瀑、林、洞、島嶼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上佳。近年來,惠州水質保持良好,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今年2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惠州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5。

        數據顯示,2022年,惠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1.67%,森林蓄積量達4357.58萬立方米,全市森林面積超過1049萬畝,全市林地面積超過1028萬畝。

        良禽擇木,鳳棲梧桐。惠州良好的生態底色和優美的生存環境無疑是眾多珍稀鳥類和動物生存的不二選擇。

        抬頭見藍,推窗見綠。惠州的綠色生態底色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綠色發展的堅守。近年來,惠州始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生態優先一直是銘刻進惠州城市基因的發展理念。

      曾曉華、王娟恒的夫婦在修復種植紅樹林。

        持續實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和瀕危古樹復壯力度,“見縫插綠”建口袋公園……

        惠州以自然保護地建設為抓手,加強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目前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地86個。隨著自然保護地建設保護及野生動植物法制科普宣傳力度的加大,惠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并持續向好,為珍稀動物在此生長創造了優越的生態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惠州迅速形成共識并得到貫徹落實。

        如果動物界有靈感和思想,它們一定感謝惠州這塊福地為它們所采取的措施和付出,為它們所努力營造的安逸生活場所。

      一群大亞灣環保志愿者及拍鳥達人在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支持下,持續開展鳥類觀測活動,其前期觀測到的鳥類編成了《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冊》。

        (三)

        生態保護意識也根植于惠州人的基因中。

        在惠州,有一大群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并自覺保護大自然的市民。

        在大亞灣,有一對叫曾曉華、王娟恒的夫婦,他們退休后10多年堅持在大亞灣海邊做志愿環保工作。在夫妻倆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環保工作隊伍,使得大亞灣海域海清草綠,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

        “這只是黑臉琵鷺,屬全球瀕危物種,已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為一級。另外一只是白頸鴉,屬全球瀕危鳥類。”在大亞灣,還有一群觀鳥者,他們不僅自備設備對各種鳥類進行拍攝,而且分門別類進行收錄和科普。目前,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將觀鳥志愿者前期觀測到的鳥類編成《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冊》,里面收納了志愿者及拍鳥達人在大亞灣及其周邊觀測并拍到的107種鳥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二級保護鳥類10種。

        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景在惠州不斷演繹。

        前不久,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一只海龜被漁網纏住,動彈不得,生命垂危。當地的馮立文醫生一家4口在散步時發現后,立即報告港口海龜灣保護區員工前來救護。隨后,在馮立文及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海龜得以解救并就地放生。

        在博羅羅浮山,一群伐木者如今轉變成護林員……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們會用翅膀來‘投票’。近年來,隨著市民生態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以及對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日益健全和完善,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了絕佳的條件。”惠州市林科所原所長、教授級高工周紀剛說。

        惠州人在努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藍圖。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惠州良好的生態環境已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和地方名片。

        一幅以“綠”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在惠州徐徐展開。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惠州占盡天時、地利和人和等優勢,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正成為美麗惠州的靚麗名片。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曾興華 李燕文 匡湘鄂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