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學校吹哨 部門報到
惠州創新實施縱深推進新時代平安校園建設實踐
“我們正準備開始巡邏,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別留意?”上學時間還沒到,惠州市華羅庚中學綜治工作站內已經忙碌起來,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對講機,喊話各個綜治單位,提前安排當天的工作。
這個安保人員齊整、防暴器械齊全、監控視頻齊集的“綜治工作站”是守護校園平安的“中樞神經”,“哨聲”就從這里發出,責任部門也來這里“報到”。
我市創新實施“學校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以“小切口”撬動“大治理”,打造出“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校園安全生態閉環,推動治理模式從事后應對向源頭防范轉型,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解決在當地,實現了平安校園建設常態化,校園內部健康生態與外部穩定生態相互作用、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推動了市域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平安惠州建設再上新臺階。
學生參觀“一盔一帶”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展板。
學!按瞪凇1733次,部門“報到”已辦結1640項
“校園安全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絕不僅僅是不打架那么簡單。以前有時候遇到什么事,真的不知道應該找哪個部門,總感覺他們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確實頭疼!笔腥A羅庚中學有關負責人無奈地說。
我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攻堅校園治理重點難點,2022年3月全面啟動平安校園建設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校園及周邊治安交通、流動攤販、學生欺凌等突出問題,并將校園周邊環境納入平安校園治理范疇,構建“大協同”綜治格局,縱向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機制,橫向建立“學校吹哨、部門報到”即時響應機制,依托學校綜治工作站和校園最小應急單元打造應急管理智慧安防體系,為校園注入常治長效“平安動力”。
針對這種“可管可不管”“不知道該不該管能不能管”的“九龍治水”、多頭管理難題,市委政法委牽頭聯動28個成員單位,從機制建設、應急處置、心理服務三方面著手,建立“學校吹哨、部門報到”對接響應機制,多措并舉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各單位主動認領本領域本系統的任務,變被動履職為主動服務。各鎮(街)、社區建立以轄區綜治中心、學校、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學校綜治工作群78個,各學校利用綜治工作群快速落實“吹哨”行動,各單位根據“吹哨”上報的問題建立“一哨一表”工作臺賬,做到明責有“清單”、履職有“賬單”、失責有“罰單”。對學校排查不到位、報告不及時、相關職能部門處理不力、推諉扯皮,造成嚴重后果或重大隱患的,一律倒查,嚴肅追責問責。
針對單個部門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由市委政法委定期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全面攻堅。同時建立督促指導制度,組建多部門聯合督導檢查組,定期深入各縣(區)開展檢查督導、現場辦公,針對聯合檢查督導發現的66類問題,領導小組統籌各成員單位加強研判分析,進一步梳理細分各領域存在的專項問題,跟蹤了解“吹哨”問題的處置進展,指導整改落實。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學校綜治工作站共“吹哨”1733次,各職能部門立即“報到”,目前已辦結1640項,正在解決93項,辦結率達94.6%。
市華羅庚中學綜治工作站。
安全陣地前移,全市建立1812個學校綜治工作站
與此同時,我市全覆蓋建立校園最小應急單元和學校綜治工作站,推動校園最小應急單元可視對講系統與公安可視化指揮平臺對接,實現自救、互救和增援快速響應,有效提升了涉校應急事件的處置效能。
作為市縣鎮三級綜治中心的延伸,全市大中專院校、技校、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共建立1812個學校綜治工作站,統籌調配校內安保及周邊的應急處置和群防群治力量開展工作,將安全陣地前移。綜治工作站充分發揮“哨點”作用,將校園及周邊安全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事項清單,主動排查研判涉校涉生安全隱患和群眾訴求,將鎮(街)、村(居)權限無法解決的問題總結形成“問題清單”向上一級反映,避免學校訴求在內部空轉,實現政府對學校“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動態良性治理格局。
我市以“群防群治”為核心思路,將治安防控和應急處置延伸到最前線。依托學校綜治工作站,按照“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原則,全覆蓋設立“校園最小應急單元”,配齊安防器械,選派特警、派出所實戰教官進校加強應急處置演練,切實提高學校師生自救互救能力,實現以“最小平安哨點”構建“最大治安圈層”。
在校園最小應急單元全覆蓋基礎上,立足校園及周邊實際,科學調整“高峰勤務”警力部署,成立校園特巡隊,分級劃分巡防區域,不斷加強校園駐點執勤及滾動式、網格化巡邏防控,嚴防發生各類案(事)件。推行“警家校”護安護暢和“一盔一帶”宣教勸阻,有效解決校園及周邊治安、交通、防溺水、衛生、食品、流動攤販等綜治難題。
我市還以構建校園心理服務體系為抓手,扎實開展中小學生心理普查,主動捕捉“弱信號”,通過自主研發的“惠心安”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組建一支68人專業隊伍,并聯合5所高校組建“心理育人同城聯盟”,推動優質心理資源跨校共享,及時向師生、家長提供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和幫扶救助,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校園心態,實現“事后處置”向“源頭治理”轉變。
我市已建成學校綜治工作站1812個、校園最小應急單元1812個,排查整改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1640處,解決各類涉校園信訪件5530宗,開展普法宣傳5436場,成效明顯,得到師生家長一致好評。
惠州日報記者付巨晗 特約通訊員劉思波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