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種植面積5年翻6倍!惠州特色茶產業的突圍路……

        原標題:

        多舉措發展特色茶產業,全市茶葉種植超六萬畝

        惠州特色茶產業的突圍路

        清明前后,南昆山云尖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工人對毛茶進行了一次采收。與常見的梯田式茶田不同,這里的茶樹長勢很高,且是沿著山坡一株株單株生長。踩著濕滑泥土,茶農小心翼翼地將樹頭的“兩葉一心”掐下,放入籮筐。

        南昆山毛茶是上個世紀80年代發現的不含咖啡堿的野生茶葉品種。這幾年,隨著毛茶價格持續攀升,毛茶已成為當地富民興村的產業新增長點。

        近年來,南昆山毛茶、柏塘山茶、惠州巖茶、惠東仙人茶等惠州茶產業迅速崛起,惠州茶正逐漸從一類小眾茶品,變為規模化、特色化茶產業的新代表。數據顯示,惠州茶葉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1.18萬畝增長至2021年的6.07萬畝,產值由0.2億元增長至8.26億元,茶產業上升態勢明顯。

        然而,面對國內競爭激勵的茶葉市場,惠州特色茶產業突破重圍任重道遠。為了讓小茶葉成就富民大產業,當前惠州農業農村服務部門在特色茶葉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加工工藝提升、示范基地建設、規劃與標準的制定、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推動茶產業走上生態、安全、品牌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路。

      博羅柏塘是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廣東省十大茶鄉。 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特色茶葉正“出道”

        全市茶葉種植面積5年翻6倍

        連日來,南昆山上細雨濛濛,對于茶農來說,這并非采茶的最好時機。不過,龍門縣南昆山云尖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張偉良依然組織工人對毛茶進行了采收,“這批茶葉將被茶科專家用于制作茶樣,以校驗毛茶標準化加工技術!睆垈チ紝@次茶樣結果充滿期待。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山大學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張宏達首次公開表示南昆山毛茶是罕見的天然無咖啡堿茶樹,從而引起了茶業人士和科研人員的關注,并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一種飲用后不會興奮中樞神經、不影響入睡,且具有防治多種疾病和保健強身功效的茶品。

        一直以來,這種特色鮮明的茶葉熱銷于很小的茶客圈,其價格也因產量稀少而一路高企。但多年來,南昆山毛茶的生產水平仍停留在小作坊層面,缺乏進一步壯大的競爭力。

        去年以來,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委托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專業技術團隊,研究制定出臺了毛茶紅茶、白茶標準化加工技術規程,并支持合作社引進萎凋、揉捻、烘干等現代化加工設備,提升加工效率。

        “我們希望加強對不同茶類如紅茶、白茶、黃茶等標準化產品的研發,幫助毛茶茶農通過標準化促進品牌化!被葜菔修r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劉鳳儀說。

        毛茶是惠州特色茶產業其中的一個單品。近年來,包括柏塘山茶、惠州巖茶、惠東仙人茶在內的惠州茶品也在加快“出道”;葜莶璁a業正逐漸從一類小眾茶品,蛻變為現代化、規;奶厣r業新代表。

        然而,面對占據全省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63.24%和50.93%的梅州、潮州、河源、清遠4市,惠州特色茶產業突破重圍任重道遠。

        “惠州從種植環境到特色茶種方面沒有劣勢,且坐擁茶葉消費大市場,推動茶葉成為富民產業,就必須從頂層設計上做文章!被葜菔修r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該中心已成立茶產業工作專班,將綜合自身資源、文化、生態環境等優勢,對惠州茶產業的發展方向、路徑、特色進行明確定位,加快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形成與其他區域的茶產業形成錯位發展格局,引領惠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惠東上圍大葉茶。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摸排野生茶樹資源

        破解特色茶種繁育難題

        “南昆產茶,僅供自用,未有出口!边@是出自清朝咸豐年間《龍門縣志》對“山茶”的記錄。

        北回歸線穿山而過的南昆山上,四季云霧繚繞,無霜期長,負離子含量高,森林覆蓋率達96.93%,這片生態資源豐富的山野,就是毛茶的原生地。

        然而,生長于此的南昆山毛茶,多以野生形式存在,個體茶農或者種植合作社仍采用原始的方式采收,要么直接采摘野生毛茶,要么將古樹砍伐后移栽種植,導致野生毛茶古樹資源遭受破壞,嚴重威脅毛茶的遺傳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

        “更關鍵的是,種植野生毛茶也不利于產業化發展,因每株茶樹間都存在差異,會導致產量、出芽時間、內含物質成分等難以統一。”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博士李紅建認為,要做強做大毛茶產業,就必須摸清其類型、地理分布、生存現狀等基本信息,通過科學育種的方式,得到穩定繁育的優質茶種。

        為了調查清楚毛茶的種質資源情況,去年9月,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委托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專業技術團隊,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南昆山毛茶實地普查和實驗室分析檢測工作,以期為南昆山毛茶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在近2個月時間內,專家團隊在當地村民向導的帶領下,以龍門縣南昆山云尖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毛茶種植基地為起點,分別向四個方向進行摸排,沿途經過了多個海拔超過650米的山峰。

        最終,團隊共查明104棵樹齡為100年以上、樹高不低于2米的毛茶古樹。“我們發現,毛茶古樹生長海拔普遍偏高,且多位于陡峭山峰半山腰處;同時,毛茶古樹生長的周邊生態環境較好,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這是大部分毛茶古樹保持旺盛長勢的關鍵。”李紅建說。

        得到了種質資源依據后,專家團隊隨即利用種子播種、扦插、嫁接等繁育方式展開了毛茶的繁育育種研究。不過,令科研人員困惑的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仍未得到較好的繁育成株。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針對南昆山毛茶茶葉發展現狀,李紅建建議,地方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毛茶古樹的保護,制定相應保護機制和法規,并建立南昆山毛茶基因數據庫;同時,設立專項基金圍繞毛茶新品種培育開展研究,得到適合大面積推廣的優良無性系品種,推動毛茶產業走上規;l展道路。

        

      惠東長坑茶葉。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科技助力工藝升級

        構建標準化種植加工基地

        相比南昆山毛茶,另一款惠州茶產業新星——惠州巖茶,其產業發展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這幾天,在位于惠東縣鬼巖山上的惠州市花海茶園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茶園內外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白天采收茶青、夜里烘干揉捻。正值春茶采收期,茶園員工已經連續工作了近3周,大家相互配合十分默契。

        “今年冬天雨水偏少,但清明前后的陣雨,讓茶樹喝飽了水分,茶樹嫩芽不斷向外冒!辈鑸@技術負責人溫新伙介紹,茶園種植面積約2000畝,由于種植面積較大,為抓住春茶采摘的窗口期,茶園使用上了兩臺機械采茶機,“一天大概可以采收5000斤茶青,相比人工采收省時省力!

        科技加持、機械助力,讓巖茶生產效率倍增。不僅如此,在農業農村服務部門帶動下,該茶園還建設了智慧茶園監控系統,茶園工人可以在電腦前或手機上,實時查看和了解茶園光照、雨量、土壤墑情、含水等各項理化數據和茶園病蟲情況。

        “春茶采收后,還要進行做青、烘干、揉捻!睖匦禄镎f,這些步驟要熬到下半夜二三點鐘,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能完成。

        據了解,惠州巖茶屬于半發酵烏龍茶,春季采收的前期工序完成后,還要經過多次氧化發酵過程,真正喝到今年春茶需要等到幾個月后!艾F在可以品嘗到的是去年采收的冬茶,上個月剛剛推出成品!睖匦禄镎f,公司在惠州開設了兩家專賣門店,近幾年銷售情況持續向好,上門的訂單越來越多。

        巖茶原產地是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山區,被譽為茶中貴族。12年前,技術人員將巖茶南遷種植于惠州。得益于惠東白盆珠、多祝等地獨特的丹霞地貌,巖茶在惠州的試種表現很好。

        “惠州自然氣候優越,巖茶產業發展具有先天優勢。”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種子部部長單澤林表示,相比巖茶原產地,惠州氣候條件更為適宜。

        為科學推動惠州巖茶產業發展,去年,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對巖茶在全市的適種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制定形成了《惠州巖茶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明,目前惠州全市擁有適宜巖茶種植的丹霞地貌約30萬畝,分布在惠東縣白盆珠、多祝和博羅縣石壩、觀音閣等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決策依據。

        “這兩年,我們重點對巖茶種植企業開展加工工藝提升、智慧茶園監控系統建設、規劃與標準制定等方面給予支持,讓惠州巖茶產業實現現代化升級!被葜菔修r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惠州將進一步加大對巖茶、毛茶、柏塘山茶等特色茶宣傳推廣、加強專業人才培育與科技交流。

        

      正在晾曬中的南昆山毛茶茶葉。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對話

        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操君喜:

        加強產業頂層設計

        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南方日報:惠州茶產業上升態勢明顯,從宏觀上來看,惠州茶產業目前發展現狀如何?

        操君喜:從近幾年的發展數據來看,惠州茶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狀態。不過,雖然惠州茶葉種植已達到一定規模,但茶產業發展尚未形成“全市一盤棋”的發展格局,在產業布局、種植結構、品牌管理上缺乏統一的發展規劃。

        對于一個農業規模性產業,當農民自發種植形成一定規模后,政府“有形的手”就要出現,亟須通過加強產業頂層設計,盤活產業發展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形成一盤棋發展格局,共推惠州茶產業大發展。

        在這方面,建議借鑒福建等茶產業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分別成立由市、主產縣(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市、縣(區)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農業農村、林業、財政、自然資源、旅游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茶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同時,加快制定發展規劃,綜合自身資源、文化、生態環境等優勢,對惠州茶產業的發展方向、路徑、特色進行明確定位,與其他區域的茶產業形成錯位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引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目前,惠州茶葉種植生產企業規模還較小,如何進一步壯大企業發展,帶動產業振興?

        操君喜:產業的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農業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條中處于主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帶動生產、深化加工、提供服務的綜合功能,能夠把“產加銷”變為“銷加產”,帶動土特產走向大市場,提升農民種植收益。

        一方面,惠州可以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重點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購買先進加工設備、建設加工倉儲廠房等,推進規模化經營,引領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提升“惠字號”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引進茶產業加工及銷售的大型企業,借助企業獨有的加工產能和市場資源,把惠州茶產品帶出惠州,融入全球,從而帶動產業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推動惠州茶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的方向高質量發展。

        

      工人制茶。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他山之石

        英德紅茶品牌價值達37.18億元

        英德紅茶作為“中國紅茶后起之秀”,先后被譽為“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和“世界高香紅茶”。

        截至2021年底,清遠英德擁有標準化茶園面積17萬畝,全年干茶產量1.35萬噸,茶葉產值超50億元,擁有茶葉企業556家、新型經營主體茶葉專業合作社163家,帶動從業人員15萬人。2022年,英德紅茶品牌價值達37.18億元。

        事實上,“英紅九號”原本是上個世紀50年代從云南引進的大葉群體茶樹,經一系列品種選育,命名為“英紅九號”,于1988年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良種。

        在隨后的繁育研究中,科研人員還利用“英紅九號”單芽成功研制出“金毫茶”,成果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從此,英德紅茶邁向了高端化發展之路。

        近年來,清遠英德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高位推進產業發展。

        在規劃方面,制定了《英德市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科學、前瞻地規劃茶產業的發展,將全市分成紅茶、高山有機茶、綠茶、新興茶葉等四個茶葉主產區,并提出了力爭到2025年將英德紅茶打造成為綜合產值達百億的產業,帶動超過20萬人就業。

        在政策方面,從2008年開始便設立了茶葉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引導、支持產業發展,累計扶持獎勵茶葉發展資金超過5000萬元,撬動超過30億元的社會資本轉投茶產業;與相關金融機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為英德紅茶整體授信累計達60億元;對茶企開展科技創新給予減稅降費優惠政策。

        在人才培養方面,清遠大力實施茶業行業人才引進及培養工程,舉辦系列茶行業技能賽事等,挖掘、培養了一批本土優秀茶葉技能型人才。2018年到2022年,清遠市、英德市財政設立茶產業特色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共120萬元/年,每年培養茶產業特色人才超過1000人。

        

      茶農正在搶抓時節采摘新鮮茶芽。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縣融媒體中心 攝

        相關

        惠州成立茶產業專班

        日前,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茶產業工作專班成立,將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更好地服務全市茶產業發展。

        根據計劃,惠州茶產業工作專班將為全市茶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咨詢、部門協調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組織開展茶產業調研,提出茶產業發展的實施區域、重點品種、種植布局、資源保護、科學種植等方面的指導性意見,指導各縣區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惠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工作專班還將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承接實施茶產業發展有關項目,組織開展茶葉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編制惠州茶葉生產技術標準,協助健全完善惠州茶葉質量管理體系,推進標準化生產管理,用科技賦能特色優勢茶產業提質增效,推動惠州茶產業提質升檔。

        ●南方日報記者 烏天宇

      編輯: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