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全國人大代表劉進:不遺余力為一線工人鼓與呼

      原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生產工程師劉進:

        不遺余力為一線工人鼓與呼

        惠州市金牌工人、廣東省優秀工會工作者、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去年底,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生產工程師、工會主席劉進又多了一重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不遺余力為一線工人鼓與呼。”已近不惑之年的劉進扎根生產車間一線20年,個子不高,嚴謹少言,但當記者跟他聊起熟悉的車間,以及他對人大代表這個身份的理解和履職計劃時,他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劉進。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創新改善生產技術,推動車間產線智能化升級

        作為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合成皮廠五課生產工程師兼工會主席,劉進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不是在工廠一線,就是在走訪座談,還有處理工會日常事務。記者約見劉進并不那么容易,前后約了三次才確定采訪時間。

        2003年,19歲的劉進從重慶一所中專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抓住在惠州投資建廠的臺塑集團到重慶職業院校大量招聘崗位工人的機遇,一路南下,來到惠州。只有中專學歷的劉進進入車間成為基層操作員,兢兢業業,一干就是10多年。車間里踏出一步步腳印,劉進也在一點點進步。從操作員干到了車間組長,再到生產工程師、主管。

        近年來,惠州在推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同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劉進所在的合成皮廠,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廢物、廢水等,環保支出成本大,企業更希望轉型升級、節能減排。

      全國人大代表劉進在工作中。

        作為生產車間主管,劉進根據多年的一線經驗,發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鉆研生產線,創新提出一系列工藝改善技術,并配合公司技術部門堅持對新技術進行測試、完善,推動生產質量體系和制程優化,實現節能減排。

        劉進創新改善清洗泵浦/攪拌機廢溶劑回收利用(危廢),改善前廢溶劑發生量約5300千克/月,改善后廢殘渣發生量約1020千克/月,月效益超過4000元。在安全環保推動上,劉進對設備設施排放標準不符部分進行汰換,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減少污染,同時也保證國家規定進一步嚴格時企業能符合標準。

        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制造業發展必由之路。皮料輕便化、環保化、智能化和舒適化程度要求不斷提升,對生產一線的性能提出更高標準。

        從2014年開始,車間推廣設備智能化,對生產管理精細化提出新挑戰。在推動生產線智能化上,劉進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他全面推動制程優化E化建置,將現有機臺進行制程數據收集,減少人工操作錯誤,經E化上線作業運行正常,每個月為廠里節約人工費用17600元。

        劉進的努力付出贏得回報,也給他帶來一系列榮譽。他先后獲得博羅縣勞動模范、惠州市金牌工人、廣東省優秀工會工作者等榮譽,2022年又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劉進所在單位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

        傳遞一線工人心聲,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有員工1300多人,90后與00后成為主力軍。劉進笑著說,他算是公司的“老員工”,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是新身份,也是新開始。今年,他將立足本職工作,深入調查、積極實踐,為國家建言獻策,為勞動者代言發聲,希望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履職,傳遞好一線工人的所思所想所盼,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力賦能。

        在年輕員工眼里,劉進是位和藹可親的“長輩”,能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即使生氣也不發火,總是先講道理。這為他在公司贏得好口碑、好人緣,大家有心里話都愿意跟他說。2013年,29歲的劉進當選公司的工會主席,這一干就是10年,已連任三屆。

        自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的同時,劉進更是不會錯過和員工交流的每個機會,深入工廠一線收集不同方面的民聲、民意、民智,為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作準備。

        劉進給人的感覺是動與靜對比十分明顯。日常工作忙碌,步履匆匆,然而,在聆聽工友們的心聲時,他又十分耐心,眼神總是平靜又堅定。

        “作為一名工人代表,我的履職視角將會更多聚焦一線工人。”談到履職計劃,劉進說,20年生產一線的工作經驗,讓他積累了大量的基層“急難愁盼”素材,今年他將圍繞一線工人的權益保障問題開啟他的履職生涯。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