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2月7日在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溫金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溫金榮作政府工作報告。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李松權 攝
2022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惠州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和質效持續向上突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01.2億元,增長4.2%,增速居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1.7億元,可比口徑增長4%;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1%;工業投資1396.5億元,增長42.1%,均居全省第二,制造業家當越來越厚實;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這一個個躍動的數據,展現了枕戈待旦抓項目的生動場景、齊心協力謀發展的雄心壯志,惠州正以更加堅定自信的步伐,奮力邁向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過去一年是攻堅克難、經歷重大考驗的一年,我們主動作為、團結一心,有效應對前所未有風險挑戰。面對新冠疫情的反復延宕,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準確把握全國全省全市“一盤棋”,堅決果斷打好系列疫情遭遇戰、攻堅戰;國家出臺“二十條”“新十條”和第十版防控方案后,及時調整優化防控措施,迅速把工作重心轉到“保健康、防重癥”上,大力推動醫療救治能力提升,實現疫情防控平穩有序轉段,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推動政策靠前發力,及時出臺穩經濟127項政策和78項接續政策,安排扶持企業專項資金4.4億元,“退減緩”稅費241.9億元。梳理“免申即享”事項清單,獎補企業11.5億元。持續擴大內外需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0.5億元,增長3.1%,增速居全省第二;外貿進出口總額3091億元,增長1.2%。積極化解企業融資難題,風險補償資金累計支持發放貸款總額166.6億元,為3584家中小微企業減少貸款成本1.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396.6億元、9479.1億元,新增制造業貸款余額390.8億元,增長32.3%。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對全市9000多家“四上”企業開展上門服務,受理訴求1.3萬宗,辦結率99.8%。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規模突破2500億元,增長53.1%。全市實有市場主體84.4萬家,增長7.9%;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90元,增長3.6%,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過去一年是開拓進取、實現重大突破的一年,我們搶抓機遇、持續發力,全力提升綜合競爭力。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堅定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424.8億元,增長6.3%,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63.9%。構建“1+6+1”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體系,完善重大項目工作專班機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5%用于工業,項目建設全面提速,193宗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112.3億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34.5億元,增長8.8%,工業投資比重比五年前提高8.1個百分點。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取得突破,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項目進入裝置安裝階段,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填海工程動工建設,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擴產項目投產,宇新先行項目、恒力石化(PTA)項目竣工;一批重大能源項目進展順利,太平嶺核電一期2號機組完成穹頂吊裝、二期項目上報核準申請,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全面動工,惠州LNG接收站項目建設提速,廣東電網目標網架第一階段2項工程在全省率先投產。16宗項目爭取到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33.57億元。建筑業產值524.3億元,增長23.3%,連續兩年增速全省第一。實際利用外資104億元,增長39.8%。“3+7”產業園區建設全面提速,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44.9億元。大亞灣開發區連續4年蟬聯“全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仲愷高新區獲評省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園,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獲批省級高新區。大園區大平臺快速發展,廣大投資者普遍看好惠州,大項目好項目紛紛搶灘惠州。
過去一年是提質增效、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年,我們精準施策、久久為功,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比提高到3.4%,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65.9%和39.1%,分別比全省高10.8個、9.2個百分點。兩大科學裝置總部暨中科院近物所惠州研究部正式啟用,東江實驗室總部區投入使用,建設重大科研平臺11個,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國內領先技術成果25項。新增省重點實驗室1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7家,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落成。各類孵化載體增至78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7.4億元。實施5項“揭榜掛帥”科研攻關項目,獲省自然科學基金、粵惠聯合基金立項70項。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TCL實業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8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2729家,增速均居珠三角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至36家。獲評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個,實現零的突破。新增6個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項目,累計推動1292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4858家工業企業“上云用云”,企業“向創新要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
過去一年是外聯內暢、打通發展動脈的一年,我們擔當實干、破解難題,全力打造現代化交通體系。堅持交通先行,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服務“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加快建設“豐”字交通主框架,1號公路新材料產業園至大亞灣段半幅貫通,惠肇高速、環稔平半島高速先行段動工,惠龍高速、惠河高速改擴建等項目順利推進。廣汕高鐵惠州段、惠城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在即,深汕高鐵全面動工建設,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加速推進。惠州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開工。3個沿海公用航道項目加快推進,新增生產性碼頭泊位7個。建成演達五路等市政道路28條,開通廣惠高速金龍互通,完成金龍大道快速化改造,實現市中心區“10分鐘上高速”;金山大橋慢行系統順利完成,鵝城大橋、南山快速路加快推進。實施國省道升級改造28公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230公里,改造危橋26座,評選“最美農村路”10條,省級以上“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率先全覆蓋。新開通至深莞公交線路各1條,優化調整6條跨市公交線路接駁深圳地鐵。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逐步成形,加快融入大灣區“半小時經濟圈”,群眾出行更加便利。
過去一年是因地制宜、加快補齊短板的一年,我們全域統籌、精建精治,有序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持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新增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2550噸、污水日處理能力8.5萬立方米、污泥日處理能力500噸,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100%無害化處理。1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空氣質量持續排名全國重點城市前列。完成植樹造林和生態修復9.3萬畝,新造紅樹林1100畝,治理水土流失63平方公里。建成碧道96.8公里,治理中小河流42公里。綠色社區創建率73%。盤活處置存量土地4.1萬畝,“掙”取建設用地指標1.7萬畝,居全省第一。拆除“兩違”建筑面積757.2萬平方米,三級以上“無違建鎮(街)”創建率95%。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46個,城鎮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40公里,建成纜線管廊11公里。維護修繕歷史建筑140處,成功申報博羅縣南溪村等4個中國傳統村落。新增5處省級文保單位、5項省級“非遺”項目,三官坑窯址獲評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豐湖書院博覽館布展開放,惠城水東街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強化古樹保護和城市綠化管養,完成4個老舊公園改造升級和10個口袋公園建設。全市新建成智慧停車場31座,新增智慧泊位18941個,群眾停車難問題有效緩解。
過去一年是示范帶動、打造和美鄉村的一年,我們以城帶鄉、內外兼修,著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啟動駐鎮幫鎮扶村建設項目362個,完工304個;協助黔西南州新增落地企業88家、實現近4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70.78萬畝、總產量61.95萬噸,超額完成省定年度任務。撂荒耕地復耕5.1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2萬畝。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0億元,增長7.5%,增速居全省第二。環羅浮山等1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初見成效,新增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2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一期投入運營,成功申報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9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全市49個圩鎮全部達到“宜居圩鎮標準”,其中10個圩鎮達到“示范圩鎮標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四小園”建設等系列活動,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堅決遏止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全市承包地確權頒證到戶率98.5%。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12%,村集體的“家底”更加厚實。
過去一年是兜牢底線、用心辦好實事的一年,我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年民生支出500.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2.2%。省、市十件民生實事63項工作順利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落實,公民辦義務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447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萬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2250個,市專門學校投入使用。成功舉辦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市中心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東江新城院區二期、健康城一期工程等項目動工,3家“縣區第二人民醫院”投入使用,龍門縣被遴選為省首批縣域醫共體建設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藥品、耗材集中采購節省費用12.8億元,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建設惠民球場151片,開放學校體育場地超千片,打造43個最美“惠享”文化空間。向困難群眾發放補助6.2億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4338套、公租房240套,發放租賃補貼901戶。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保障,發放高齡津貼1.1億元,建成長者服務之家示范中心12家、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3家;新增托育機構65家、托位6402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時刻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生產安全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3.4%、11.9%;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7%,“兩搶”零發案344天,同比增加11天;構建“智能化+網格化+群眾路線”基層治理新格局,組建最小應急單元8890個,強化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政治社會大局持續平安穩定。
同時,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軍民融合等工作扎實推進,紅十字、婦女兒童、殘疾人、移民等工作再上新臺階,統計、海事、氣象、水文、三防、消防救援、人防、海防、愛衛、科普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過去一年是接續奮斗、砥礪能力作風的一年,我們從嚴治黨、錘煉隊伍,致力形成團結拼搏的生動局面。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始終,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推動政府作風轉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持續推動政務服務從方便行政管理,轉向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上線“主動辦”平臺,“周六不打烊”服務事項從500余項增加到800余項,“惠幫辦”幫助辦理事項1035宗。完成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試點任務。系統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壓減或取消404項證明材料。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開展行政執法專項整治,新增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3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7個,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成立惠融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法治廣東建設獲評優秀。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協商溝通情況,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08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00件,辦復率100%。
各位代表!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面對延宕起伏的新冠疫情,廣大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干部職工聞令而動、沖鋒陷陣,共同演繹了全民抗疫、與病毒賽跑的動人華章!面對復雜多變的困難挑戰,各類企業、廣大個體工商戶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全力穩住產業鏈供應鏈,繪就了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的時代畫卷!面對多重疊加的風險隱患,各縣區、各部門主動防范、積極化解,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詮釋了守住發展底線、筑牢發展防線的使命擔當!我們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每一份收獲、每一步跨越,都浸透著汗水、凝聚著心血,都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各位代表!行之愈篤,知之益明。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在于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拼搏奮斗。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斗在各行各業的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惠單位、駐惠部隊、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戰員,向企業界人士和創業務工人員,向廣大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惠州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企業經營狀態有待進一步改善;創新驅動不夠有力,科技賦能現代產業體系仍需加強,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數量還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縣域經濟支撐不強,區域發展不夠協調,城鄉差距還比較大,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夠均衡;營商環境還有待優化,個別領導干部為群眾、企業分憂解難的擔當意識不強,辦法不夠多;統籌發展和安全的任務還很艱巨,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知不足而猛進,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不回避、不畏難,在持續解決問題中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站在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是新時代賦予惠州的光榮使命,是省委、省政府對惠州的殷殷厚望,也是600多萬惠州人民的熱切期盼。我們必須牢記“三個務必”,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的部署安排,在認識和把握機遇中乘勢而上,搶抓國家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窗口,努力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在認識和把握挑戰中迎難而上,敢于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開“頂風船”,努力闖出一條新路、干出一片新天地;在認識和把握方位中奮勇而上,堅定找準、看齊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全國冠軍”,以各縣區的“競標爭先”“賽龍奪錦”助推全市快發展、大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切實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能級,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4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0.6件;城鎮新增就業7.8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完成省下達年度任務;環境空氣質量穩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實現以上目標,乘勢而上推動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我們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和總抓手,堅持繼往開來、守正創新,充分認識惠州具備的優勢和基礎,清醒認識差距和不足,既要善于總結好經驗,又要勇于創新開辟新賽道。
一要堅定不移走集群化園區化發展路子。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體會到“挺起產業脊梁”的緊迫感。必須堅持制造業當家不動搖,集中資源、集中精力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向園區集聚,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中配置,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在新一輪區域競爭、市場爭奪中搶占先機。
二要牢牢抓住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關鍵引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領悟到“項目是牛鼻子”的深刻含義。必須強化項目為王工作導向,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一體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刷新項目推進的“惠州速度”,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生動局面。
三要全力以赴做優做好企業服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認識到“拼環境優服務”對地方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提升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全面優化政務環境,持續營造“親商、重商、安商、尊商”濃厚氛圍,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全力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四要堅定信心持續振奮干事創業精氣神。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感受到“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必須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作風,煥發“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和膽魄,在科技創新上求變、在改革開放上求變、在區域協調上求變、在綠色轉型上求變,讓惠州高質量發展在萬馬奔騰中脫穎而出。
重點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勢能
實施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狠抓制造業項目招引、竣工、投產,進一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今年全市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達到20家以上、超十億企業達到18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達到4800家以上,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超66%、39.5%。
持續用力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鞏固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綜合實力,向高附加值化工產品領域延伸布局,全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達4300億元。推動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項目部分裝置機械竣工、二期轉規核準,加快建設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推動恒力石化(PTA)、惠州石化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項目投產;加快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確保產業項目投產8宗、新引進10宗以上,做長做精石化產業鏈條,打通“一滴油”到“一根絲”“一匹布”乃至“千衣”“萬物”的黃金鏈條。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推動港口海上風電二期、豐達電廠二期、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廣東電網目標網架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產,建成LNG接收站外輸管道、惠州-海豐天然氣管道首段,推動太平嶺核電一期、中洞抽水蓄能、惠州LNG接收站、“2518”支撐性電源送出等項目加快建設,太平嶺核電二期核準動工,縱深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惠州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能源新材料產業已經成形成勢,我們要“又大又快”建成一批先進產能,把長板鍛造得更長。
持續用力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壯大超高清視頻顯示、5G及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核心基礎電子等五大優勢產業,全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達5800億元。推動華顯光電擴建、茂佳科技智屏模組、利元亨二期等項目投產,創維數字、旭硝子顯示玻璃擴產等項目加快建設,智能網聯無人駕駛公交車項目試運行。鼓勵大型企業組建獨立法人軟件公司,規劃建設“開源鴻蒙超高清產業園”,鼓勵具備實力的企業參與融入開源鴻蒙生態。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建成5G基站2000個,推動潤澤一期建成投用,萬國數據、中國移動等項目加快建設。新增35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引導TCL、德賽等大型企業建設6個5G全連接工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我們要主動聯合廣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共同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持續用力培育壯大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圍繞建設醫藥、器械同步發展的產業集群,積極培育醫藥產業發展集聚區,打造北部綠色生態健康產業帶、南部藍色海洋健康產業帶,全市生命健康制造業產值增長20%以上。以南藥生產種植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以沉香、巴戟、猴耳環等多種中藥材為主的種植業及中藥加工產業,南藥種植面積達23萬畝。著力發展AI影像、醫療機器人、儀器設備及診斷試劑生產組裝設備等醫療器械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推動三數菁華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加快建設,規劃布局基因測序設備制造等產業,打造以基因技術為特色的生命健康產業生態圈,推動惠州生命健康產業向科技前沿邁進。
持續用力打造“3+7”產業園區。堅持工業項目必須進園區,建立以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畝均投資為核心指標的“以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著力提高工業用地產出率,打造“萬畝千億”級大平臺。加強園區高端品質塑造,適度超前布局生活、商業等配套設施,基礎設施投資250億元以上。培育發展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園區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融合互動發展。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推動7個縣區千億級園區各聚焦2-3個產業細分領域,建設1-2個“領頭羊”項目,打造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區。推動龍門、博羅兩個產業轉移園創建省級高新區。千億級園區是縣區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持續用力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強化縣區爭先意識,“一把手”帶頭招商,以超常規的拼勁、闖勁,積極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鏈主招商、以商引商、以僑引商。實施產業項目業績“月月評”、項目建設“季度比”,推動50億元、100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實現縣區新的全覆蓋。統籌推進內外資一體化全產業鏈招商,瞄準“2+1”產業集群鏈條上的空白點、關鍵點,制訂產業“四圖五清單”,提升招商引資效能。強化“留商即招商”理念,支持現有企業上項目、擴投資。創新“產業鏈合伙人”招商,引導中小企業卡位入鏈,制定出臺鼓勵中小配套企業租用標準廠房等政策,一月一調度,確保5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招商入駐、投運生產。著眼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緊盯儲能電池、核電小堆、基因技術、海洋經濟、氫能等領域,前瞻謀劃布局,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億緯動力電池三期和四期投產,加快打造儲能電池“鏈主”企業,招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形成“以大帶小”產業協作生態圈。
(二)堅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不斷構筑高質量發展支撐
積極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打造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進一步豐富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和產能,更好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升級。
全面釋放消費潛力。實施促消費專項行動,著力擴大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展服務消費,開展文旅體消費惠民活動,積極創建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發展紅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一批網紅產品,大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積極引進中高端知名品牌設立首店、旗艦店,支持本土商貿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創新提升老字號,打響“惠州手信”優質新品牌。鼓勵工貿一體制造業企業成立電商銷售公司,推動更多惠州產、惠州造商品上網銷售、走向世界。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列出“五張項目清單”,推出重點領域前期工作標準化指引,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著力抓好246宗省、市重點項目建設。落實領導干部聯系大項目制度,發揮“1+6+1”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作用,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運營投產。積極申請政府專項債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持續抓好原材料價格監測工作,確保重大項目建材保供穩價。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20億元以上,增長15%以上,其中工業投資1723億元,增長23%;基礎設施投資953億元,增長18%。我們要緊緊抓住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把發展的基石夯得更牢,把制造業的家底夯得更實。
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強化質量管理,推動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持續提升。辦好首屆“惠州市政府質量獎”評審表彰活動,推動TCL、德賽爭創中國質量獎。謀劃建設國家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支持億緯鋰能申報鋰電池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建成1家省級計量專業站。持續提升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水平。引導企業堅持質量為王,持續專注技術和工藝優化、產品質量和性能迭代升級,推動紡織服裝、制鞋、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完成520家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工業技改投資265億元以上。我們要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形成大型企業頂天立地、中型企業承天啟地、小型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生態,支持培育更多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
構建現代流通體系。開展大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加快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前期工作,完成空港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布局一批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和集疏運鐵路、公路等項目,大力發展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促進站場系統、物流基地、運輸方式、連接通道等多種交通要素互聯互通、深度融合。優化以綜合物流園區、專業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商貿物流網絡,優化市縣鎮村供銷社體系,擴大農村郵站覆蓋面,完善縣、鄉、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和寄遞物流體系。加強農村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廣“田頭智慧小站”模式,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助力農產品產銷銜接,讓更多“田間菜”變成“桌上餐”。
(三)堅定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優勢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
高質量推進教育發展。聚焦“增位提質”,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等學校新建、改(擴)建,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3600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5萬個。加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選派超過5%的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間的教育差距。辦好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產教融合,加快建設“一縣(區)一公辦中職學校”,扎實推進中高職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鼓勵建設企業實訓基地和院校培訓基地“雙基地”,不斷提升職業院校關鍵核心工藝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大力實施“鵝城工匠”“市管首席技師”“市管青年能手”培育行動,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依托中科院有關院所,聯合一流院校,共同推進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支持惠州學院申報碩士點,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兩大科學裝置、東江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聯合中科院近物所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力爭在基礎研究方面實現原創性重大科學突破。加快建設河橋科教城,引進和培育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35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34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800家以上,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至50%,新增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埃克森美孚亞太地區研發中心建設,支持中海殼牌、南方電網、億緯鋰能等企業在惠設立更多高水平研究機構。突出應用牽引,鼓勵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統籌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研發,全面提升產業鏈創新活力。
高效能轉化科技創新成果。積極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鼓勵更多產業平臺建立加速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后補助政策,激勵企業加強技術攻關。組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基金,重點支持重離子微孔膜、超導技術、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成果轉化。推動新一代重離子治療裝置首臺套落戶,支持靶向同位素藥物產業化。鼓勵金融機構持續推出面向科技型企業的金融產品,探索設立市級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推動成立市科技金融聯盟。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市,進一步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服務機構和專業化技術經紀人,全年認定登記技術合同800項以上,成交額28億元以上,促進更多“從1到10”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高標準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市。深化實施“惠”聚優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動態發布企業需求“人才清單”,提高人崗適配度。用好各級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加強科技人才(團隊)的引進、培育和服務。大力培育壯大卓越工程師隊伍,面向石化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大數據和信息服務、先進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工程科技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積極推廣柔性引才等新模式,吸引更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來惠創業、工作。深化人才安居、子女入學、醫療健康等服務保障,建設線上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發布“優粵惠才卡”服務事項,為人才提供更加精準的暖心服務、貼心關懷,打造一流的人才創業、發展、生活環境,讓各路英才及其家屬深深愛上惠州這座城市。
(四)堅定推動灣區協同發展,不斷打開高質量發展格局
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充分發揮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功能,更加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加緊密對接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集聚全球高端資源要素,攜手把大灣區打造成發展的廣闊舞臺。
織密開放互聯交通網絡。突出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的規劃建設,全面推動一流綜合立體交通設施體系、綜合集疏運體系和綜合交通治理體系建設。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加快1號公路、惠肇高速、環稔平半島高速等項目建設,推動惠龍高速、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建成通車,啟動建設惠坪高速一期。高標準建設惠州千萬級干線機場,開展二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飛行區改造工程。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推動廣汕高鐵開通運營,建成惠城南站配套設施項目一期,加快建設莞惠城際北延線、深汕鐵路惠州段,抓緊推進惠大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及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鐵路專用線項目、深惠城際坪地至瀝林北段前期工作。持續推動惠州港擴能升級,荃灣、東聯、碧甲3條公用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實現通航,加快建設荃美碼頭、LNG碼頭、荃灣港區10萬噸級多用途碼頭。推進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探索惠州港與鹽田港、蓮塘口岸、香港港聯動協同發展模式,推動惠州港成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沿海重要港口,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
強化灣區產業聯動發展。加強與灣區重要城市政策對接、產業互嵌、創新協同,建設“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臺僑特色服務合作平臺。抓好灣區標準和認證、職業資格認可、科研人才遷入等工作,推出更多便利化政策措施。注重發揮廣深港澳教育、科研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惠深創新中心建設,充分利用工業園區、標準廠房等平臺載體,推動更多創新創業項目在惠州落地轉化。主動對接深圳,依托惠東、博羅、龍門3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共同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實現跨區域產業聯動發展。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提升大灣區協同發展實效。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支持企業出海搶訂單、拓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粵貨全球行等系列展會,穩住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發力東盟、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常態化“走出去”招商,舉辦海外招商活動10場以上,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積極引進優質外貿綜合服務業企業,推動成立市服務貿易與外包協會。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產業型跨境電商產業園,實施跨境電商企業培優工程。積極爭取落地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公司。建成B型保稅物流中心,規劃建設綜合保稅區。發揮好埃克森美孚、殼牌等跨國企業獨特渠道優勢,吸引全球優質資源要素,增強鏈接國際循環功能。
(五)堅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引導縣區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好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水平。
優化城市承載功能。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推動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進一步優化城鄉詳細規劃。持續實施清污分流改造,新(改)建污水管網269公里,推進新、改建污水廠4座。完成存量老化燃氣管道改造,新建燃氣管道500公里,推進高層住宅小區“瓶改管”改造。新建智慧停車場44座,增加智慧泊位28135個。新增一級“無違建鎮(街)”5個以上,二級10個以上。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建成大瑤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加快推進市生態環境園焚燒發電二期、環保科教園建設,新增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240噸。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扎實開展“三項整治行動”,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市。強化規劃引領和管控,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啟動2-3個片區改造任務,開工182個、完成146個老舊小區改造;持續規范物業管理,打造中心城區戶外廣告示范街區,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方便舒心。
推動縣鎮加速崛起。以區域主體功能為引領,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項目布局、資金支持等制度,推動惠城區、惠陽區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高新區,發展壯大惠東、博羅縣域經濟,支持龍門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區。健全縣域發展促進機制,承接做好擴權強縣賦能。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高縣城人口承載力與吸引力。支持有條件的鎮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統籌推進惠城區橫瀝鎮、博羅縣楊村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全力推進7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形成一批名鎮名品,培育更多全國、全省經濟強鎮。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穩定糧食和蔬菜、肉、水產品等產量,守好群眾“米袋子”“菜籃子”。壯大特色種植、精深加工、預制菜等富民興村產業,發展近海養殖、中遠海現代化海洋牧場、遠洋捕撈等海洋漁業,抓好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大百匯現代漁業產業集群、博羅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大項目建設,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5家、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業現代產業園2個、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7家,把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讓農村成為干事創業的熱土。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臟亂差”。持續做好垃圾治理,完成全市22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提標升級。深化廁所革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99%以上。因地制宜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推動有條件的村納入城鎮污水處理體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實施通村入戶便民利民工程,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健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推動農村供水“三同五化”,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促進1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提質增效,構建新型農村生活體系。
打通城鄉流通“微循環”。加快構建中心城區“兩環十射”進出城道路系統,建成鹿江瀝北側道路等10條以上市政道路,繼續推進鵝城大橋、南山快速路建設,動工建設宏達路、水口大道北段改造工程,提升改造金羅大道。推動G236線惠東紫金交界至高潭公梅段改擴建、國道G324線博羅青塘至增城交界段改擴建等項目動工。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改建農村公路229公里,危橋改造15座。推進縣鎮村(戶)道路聯通,構建層次合理、協調互補的城區、城鄉、鎮村三級公交網絡,進一步暢通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六)堅定打造優美花園城市,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好綠美廣東大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惠州人民生活在藍天白云下、鳥語花香中。
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惠州生態系統質量。加大林分林相改造力度,全力推進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完成林分優化提升、森林撫育提升各15萬畝,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新增紅樹林面積1000畝,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優化生態廊道,營造提升廣惠、廣河、武深等主要通道森林景觀帶60公里。持續實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新建義務植樹基地60個以上。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和瀕危古樹復壯力度,建設綠美古樹鄉村2個、綠美紅色鄉村3個。推動實施城市立體綠化,嚴格規范城市樹木遷移砍伐審批,“見縫插綠”建成10個以上口袋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以上,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查,持續擦亮惠州生態名片。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認真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化清單化閉環管理,有序推進15項整改任務落實到位。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持續整治望江瀝、黃沙河等重點支流,開展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下河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完成全岸線入海排污口排查和溯源,強化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確保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達到省定考核目標。全面實施大氣重點減排工程,深化50家涉低效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企業升級改造,推進200臺工業鍋爐深度治理,強化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確保空氣質量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更新發布2023年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名單,開展8個重點污染源地下水環境基礎狀況調查,確保全市土壤安全、地下水水質穩定達標。抓好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快市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建設,確保醫療廢水廢物100%安全處置。對老百姓身邊的突出污染問題,我們要敢于亮劍、果斷整治,絕對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適時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發揮“隔墻供應”優勢,引導工業園區實施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促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力促企業能效提升,推動6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5家以上企業入選國家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創建3家以上省級節水標桿企業。普及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等理念,積極宣傳和推廣綠色建造方式。優化公交服務,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提升至35%。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風尚,一起守護好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七)堅定擦亮惠民之州品牌,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品質
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增財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用心用情用力破解就業、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難題,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
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落實就業創業補貼政策,推動實施以工代賑,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完成城鎮新增就業7.8萬人以上,促進就業困難人員0.25萬人就業。持續推進“三項工程”,強化校企合作,推動技能人才供需對接。提標升級惠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30家以上綜合實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服務就業人員60萬人次以上。加快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扎實推進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構建多元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機制,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在惠州生活有甜頭、工作有勁頭、發展有盼頭。
織牢底線民生保障網。強化常態化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推進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應保盡保,規范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推進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適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標準。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6000套。及時精準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建設市一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推進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之家)建設,開展150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強化兒童福利、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增托位5000個,用有力的雙手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持續實施健康惠州行動。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推動重離子醫學中心項目落地,加快建設市中心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東江新城院區二期等項目,建成市第二人民醫院紅花湖院區。創建新一輪國家和省級重點專科10個以上,打造布局合理的優勢學科群。深化醫改工作,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引導醫療資源下沉、均衡布局,強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縣域內醫療服務體系。全面落實新階段新冠疫情防控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推進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抓好重點人群動態服務,著力“保健康、防重癥”。迎接國家衛生城市隨機抽查復審,增創國家、省衛生鎮各6個以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體育公園3個、惠民球場100片以上,全面啟動全民健身中心建設,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方便群眾就近健身、樂享健身。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進東江縱隊紀念館等場館升級改造,更新市博物館、科技館展陳,鼓勵公共文化場館錯時開放、延時開放。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廣“百姓歡樂舞臺”等鄉村節日民俗活動。大力開展文化精品創作工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東坡寓惠”等特色文化內涵,活化利用羅浮山文化資源。舉辦2023年“海絲申遺城市聯盟”聯席大會,完成三官坑窯址第三次考古發掘,建成中山公園府衙遺址展館。繼續建設環西湖文博群落,實施東坡文化傳承工程、市文物保護研究傳承利用兩個精品項目,籌備申報第六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加快建設“志愿惠州”。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涵養新風正氣,持續塑造錘煉城市精神品格氣質,爭取繼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繼續加強國防動員,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切實保護婦女兒童和弱勢群體合法權益。扎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氣象、檔案、人防、海防、紅十字、移民、東西部協作等工作,推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各位代表,今年市民生實事項目繼續實行人大代表票決制。前期,經過廣泛征集、仔細遴選、充分論證,確定了13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請大會票決10項。我們將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
(八)堅定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聚焦向改革要動力要質量要效率,在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樹牢整體政府理念,落實“四個一”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面對面協調,一件事由一名領導、一個單位牽頭,一抓到底。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建立營商環境對標監測機制。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逐步推進政府履職數字化轉型。推動數據跨部門跨層級共享,深度拓展“一網協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應用場景。加快“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打造更多“快辦好辦”品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快審速批”機制。不斷提升鎮街執法能力,對下放的200項執法事權執行效果進行評估,動態優化調整下放事項,確保接得住、管得好。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弘揚企業家精神,開展“企業家日”活動,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真情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持續開展服務企業“直通車”活動,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編制惠企政策清單,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暢通申報渠道,快速兌現政策紅利。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市場主體準入、準營、退出便利化改革。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完善配套的審批、監管等制度。組織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我們要全面營造有吸引力的、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讓廣大民營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
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企做大規模、提升效益,全市國企資產總額突破3500億元。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賦予國企市場主體應有的經營自主權。聚焦主責主業,積極清理盤活國企低效無效資產,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大力合并“同類項”企業,推行扁平化治理結構,大幅壓減管理層級,健全高質量發展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國企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厘清容錯邊界、建立容錯清單。探索采取“國資參股領投”的方式,支持中小型創新企業發展。支持國企資本運作,積極采取上市、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共同發展,提升國有資本影響力。
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要素協同配置效率,推動資金、土地、用能等要素優先投向制造業。深入推行工業項目用地清單制,深化供地“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落實“工業項目優先、工業園區優先、拿地即動工優先”原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供應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規范石場、地熱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推動持證在采28座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堅決清理非法攪拌站,促進預拌混凝土行業規范發展。全力爭取省區域數字交易服務基地落地惠州,提升數據市場化配置效率。推動銀行機構信貸資源向實體經濟和重點項目傾斜,新增制造業貸款比重50%以上。用好100億元的產業投資發展母基金、市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促進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實現轉貸服務規模20億元以上。新增5家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九)堅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扎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惠州。全力維護政治安全,建立健全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防范經濟社會領域風險蔓延傳導。深化鞏固“長安杯”建設成果,加強普法宣傳,加快推動“四級綜治中心”一體化建設,推動“一村(居)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提檔升級,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加大調解、仲裁工作力度,推動社會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重拳打擊侵害老人、婦女、兒童等群體犯罪,持續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打防并舉全力遏制電信網絡詐騙多發勢頭。持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精準清查行動,加強最小應急單元實戰化運作,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治安防控,全力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
增強發展保障能力。加快稔平半島至大亞灣供水工程、淡水河以及公莊河防洪排澇整治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南部水網工程(一期)前期工作,全面建成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完成3宗中型、53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繼續治理中小河流28公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建立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隱患風險點臺賬,限期消除。構建清潔能源“產供儲銷”與制造業快速發展相適應體系,加快推進油氣管道、電源電網建設,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
抓好公共安全治理。全面壓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責任制,緊盯危化品、道路交通、自建房、建筑施工、城鎮燃氣、消防、水上交通、森林防滅火、村級工業園等重點行業領域,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大亞灣石化區安全底線。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強力抓好治超工作,切實加強交通安全治理。全面整合基層救援力量,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水平。抓好房地產市場秩序整治,規范行業誠信經營,繼續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健全現代預算制度,防范財政運行風險。強化金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著力防范化解非法集資等風險。持續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全市政府系統將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記“三個務必”,始終堅守為民執政、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的清醒堅定,恪盡政府之責、提升政府之效,落實落實再落實、苦干苦干再苦干,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做到對黨忠誠。忠誠乃立身之本。我們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把惠州發展放在全省、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來謀劃,努力做到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二)堅持不懈強本領,堅決做到依法行政。法治乃治國之道。我們將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提高政府各項工作法治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增強“八項本領”,提高“七種能力”,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上,用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三)篤行不怠抓落實,堅決做到實干擔當。擔當乃成事之要。我們將保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精神狀態,增強效率意識,實現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落實化,以抓落實的實績論英雄、評高低。嚴格督查問責制度,切實打通群眾辦事“堵點”、企業經營“痛點”、政策落實“中梗阻”,以釘釘子精神把工作一項一項抓到位,以最大努力爭取實現最好的成績。
(四)馳而不息改作風,堅決做到清正廉潔。清廉乃為政之基。我們將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化財政、審計、統計監督,嚴格厲行節約,嚴控“三公”經費,保障“三保”支出,壓減全市一般性支出10%以上,努力以政府“緊日子”換取市場主體“穩日子”和人民群眾“好日子”。
各位代表!力量源于團結,奮斗創造奇跡。我們將堅持團結奮斗、實干苦干,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拼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盡職盡責抓落實。我們將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增強志氣、骨氣、底氣,全力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各位代表!在一片森林中,唯有更高大的樹,才能得到更充足的陽光雨露;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唯有更拼搏的城市,才有更美好的發展前景。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攜手全市人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守正創新、奮勇爭先,全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惠州新篇章!
名詞解釋
[1]“四上”企業:是現階段我國統計工作實踐中對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的一種習慣稱謂。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筑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有開發經營活動的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
[2]“1+6+1”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體系:即1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6個專項指揮部、1個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專班。
[3]“3+7”產業園區:“3”指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7”指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7個千億級產業園區。
[4]“揭榜掛帥”:對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由企業提出攻關技術需求,經政府張榜面向社會征集研發團隊或解決方案,把項目交給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讓有能力的領軍人才“揭榜”,出征“掛帥”。
[5]“上云用云”: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利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
[6]“三區三線”:根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空間,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7]“無違建鎮(街)”:按照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有效治理存量違法建設、建立健全懲防長效機制、全面強化綜合考核評價的總體要求,采取分階段、分等級標準的方式,分別以新增違建管控、存量違建處置、防控機制建設、農房建設管理、拆后土地監管、信訪維穩等6個板塊17項指標對鎮(街)進行考核,逐步實現“兩違”建設“零增長、減存量”的目標。按等級高低共分為“無違建鎮(街)”“基本無違建鎮(街)”“無違建創建先進鎮(街)”三個等級。
[8]“宜居圩鎮標準”:房前屋后和村巷道生產工具、垃圾亂堆亂放問題得到有效清理,亂搭亂建、違規商業廣告等被依法拆除,電力、電視、通信線亂搭亂接問題得到治理;水、電、路、氣、廣播電視、物流以及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政務服務平臺、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融合成效凸顯。
[9]“四小園”:即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
[10]“一戶一宅”:《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11]“雙減”: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12]“無證明城市”:指群眾和企業去政府機關、公共事業單位、服務機構辦事,無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開具的證明材料。
[13]“2518”支撐性電源送出:廣東“十四五”新增支撐調節電源送出及電網配套工程,該批電源合計2518萬千瓦,惠州境內共建設4項工程,總投資估算約48億元。
[14]“萬畝千億”:即具有萬畝左右空間、千億以上產出、以重量級未來產業為主導的高能級產業平臺。
[15]“四圖五清單”:四圖是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五清單是企業清單、項目清單、集群清單、問題清單、政策清單。
[16]“五張項目清單”:即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清單、“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項目清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清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基金項目清單、中央預算內資金及省級專項資金項目清單。
[17]“鵝城工匠”:指多年來專注于某一領域、具有精益求精、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技術技能水平在本行業(工種)處于領先地位,技術革新成果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遵紀守法、道德高尚,為所在單位和惠州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被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鵝城工匠”的高技能人才。
[18]“市管首席技師”:指在技術上具有絕招絕技、重大發明創造、重大技術革新;在市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獲得市級以上相關表彰獎勵等拔尖技能人才。
[19]“市管青年能手”:指在技術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獲得縣級以上技能類榮譽的優秀技能人才。
[20]“一中心多基地”:以惠州港澳臺僑綜合服務中心為引領,在7個縣(區)新建創新創業類、就業培訓類、交流合作類、學習教育類4類13個特色基地,吸引港澳臺僑青年到惠州交往交流、就業創業、合作發展、安居樂業。
[21]“五外聯動”:五外,指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
[22]“瓶改管”:即瓶裝液化石油氣改成管道天然氣。
[23]“無廢城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24]“三同五化”:即同標準、同質量、同服務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專業化運作、一體化管理、智慧化服務。
[25]“兩環十射”:“兩環”指三環路、四環路+1號公路;“十射”指小金河大道+惠博大道、金龍大道、惠民大道、惠澤大道、惠澳大道、南山快速路、鵝嶺南路+仲愷大道、金愷大道、永聯路、江南大道。
[26]“三項工程”:即“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
[27]“三項整治行動”:流動商戶管理綜合整治行動、侵占公共空間亂停車專項整治行動、建筑垃圾消納場和非法傾倒固廢物專項整治行動。
[28]“四個一”:凡涉及多層級多部門的工作,一件事授權一名領導、一個單位牽頭,一抓到底。
[29]“一網協同”:聚焦部門內部業務協同流程再造,通過匯聚各級各部門公共數據,構建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樞紐”級協同應用,實現政府工作運行“一張網”,由“分頭辦”變為“協同辦”,促進部門間高效協同,提升政府部門數字化履職能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滿意度。
[30]“一網通辦”: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通過規范網上辦事標準、優化網上辦事流程、搭建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門戶、整合政府服務數據資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動企業、群眾辦事線上只登錄一次即可全網通辦。
[31]“一網統管”:“一網”是指數字政府一體化的云、網、大數據中心、公共支撐平臺和感知體系等;“統管”是指充分依托“一網”的基礎能力,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政府職能,優化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閉環的數字化治理模式,實現市域范圍“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一網協同共治”。
[32]“八項本領”:即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33]“七種能力”:即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