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3年惠州多彩非遺鬧元宵大巡游奉上年味十足文化盛宴
惠州非遺民俗十年來首次集中大巡演
福兔迎新,春暖惠州。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同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辭長作嶺南人”——2023年惠州多彩非遺鬧元宵大巡游活動2月5日上午在惠州市區環城西路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
龍門舞火狗巡游。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魅力非遺展風采
活動當天,巡游隊伍在朝京門啟動儀式上驚艷亮相,經過五一路路口、步行街牌坊,最后抵達西湖平湖門。整個路線設有4個表演區,讓市民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惠東漁歌、莫家拳、小金口麒麟舞、龍華大鼓、惠東蓋子獅等30多個非遺項目輪番上演,奉上了一場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金獅跳躍,時而翻滾,時而嬉戲,惟妙惟肖;長龍翻舞,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千姿百態;莫家拳武者個個英姿颯爽,動作虎虎生威……此次非遺巡游活動盛況空前,是近十年來惠州市非遺民俗的首次集中大巡演,將本土的客家文化、嶺南文化、漁家文化等非遺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近400人的巡游隊伍,由9個方陣30個板塊組成,其中包括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和10個省級非遺項目。一個個非遺項目輪番上演,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盡顯底蘊。
此次巡游在表演形式上更為豐富多樣,有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麒麟舞、醒獅、舞龍、舞貔貅,有剛勁有力、招式靈活的龍形拳、李家拳、莫家拳,有氣勢恢宏、豪邁奔放的龍華大鼓,還有悠揚婉轉、韻味十足的客家山歌、惠東漁歌、園洲粵曲等。
“我們小金口麒麟舞有幾百年的歷史,舞麒麟就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長壽,今天我們希望把美好的祝愿都送給惠州人民。”活動現場,小金口麒麟舞隊活靈活現的麒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該隊領隊、省級非遺傳承人曾燕青告訴記者,他們日常都會練習舞麒麟,今天能夠和這么多非遺項目一起向惠州市民展現“絕活”,非常高興。“這也是一次弘揚傳統文化的好機會,我們會好好表現。”
“我家代代唱漁歌。”國家級非遺項目惠東漁歌的表演隊也來到活動現場。表演人員蘇江云告訴記者,她來自惠東港口新村村,從小她就聽著長輩唱漁歌,對惠東漁歌很有感情。為了傳承弘揚惠東漁歌,近十年來,只要有演出機會,她和同伴都會去演唱漁歌。“今天能夠有機會來這里唱給惠州市民聽,我非常開心,我們要繼續唱下去,讓更多人聽到漁民的歌聲。”
喜氣洋洋鬧元宵
這方唱罷,那方登場。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惠陽皆歌方陣精彩亮相。惠陽皆歌是客家民間音樂的獨特形式,以客家方言演唱,因其易學易懂、人人皆唱,故稱為“皆歌”。只見演員們身穿戲服,頭上戴著惠陽非遺項目客家涼帽進行表演,現場觀眾紛紛叫好。演唱者在唱,不少觀眾齊聲接唱,其樂融融。“這是第一次全市非遺大巡游,現場看到很多老朋友,大家盛裝打扮,賣力演出,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惠州非遺,愛上惠州文化,讓非遺更有生命力。”惠州市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惠陽皆歌傳承人黃紅英告訴記者,現場看到這么多市民游客喜愛皆歌,齊聲合唱,鼓掌叫好,真的太感動了。
大亞灣漁家婚嫁是第六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只見漁婦們現場身穿傳統服飾,跳起“旱船”舞,就像一艘漁船載著新郎新娘。大亞灣地區古來就是疍民的聚居地之一,大亞灣漁家婚嫁是大亞灣地區疍家漁民人生禮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留了沿海疍民“蠻歌相迎”等傳統婚嫁禮儀,是傳統上疍家漁民“浮家泛宅”生活的縮影。
“我們今天凌晨兩三點就起床了,按照元宵節習俗,大伙兒在家里祭拜后,再乘船從東升島出來,轉乘汽車到市區,看到這么多市民在這里提前蹲守,心情很激動。”東升村村委會副主任蘇海強告訴記者,雖然大亞灣漁家婚嫁團隊已經參加過無數次演出,但這次是惠州第一次全市非遺集中巡游,大家賣力排練、精心準備,為的就是讓大家一睹大亞灣漁家婚嫁的風采。
市民建議多搞這類活動
恢宏壯觀的大巡游,吸引了近3萬名市民群眾現場觀看。無數人早早趕往巡游表演區“搶占”有利位置駐足觀賞,熱烈的掌聲及歡聲笑語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錄視頻發抖音、發朋友圈,記錄這精彩美好的時刻。
“來惠州十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大型的非遺活動,年味滿滿。”活動現場,網友“桃桃子”拍照發了朋友圈,并配文感嘆“春回大地,久違的熱鬧,我們的煙火氣又回來了”。她告訴記者,這次文化盛會讓她有一種國泰民安的幸福感。“我還把現場直播的鏈接轉給親戚朋友,希望和他們一起分享這樣的喜悅。”
“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喜氣洋洋的,真的很開心。”市民林先生告訴記者,從惠州頭條上看到相關新聞后,他特地起了個大早,攜妻兒老小來到現場。“惠州應該多搞這樣的活動,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老百姓多知道多傳承。”
全市旅游業實現開門紅
此次活動還采用了線上直播的方式,惠州發布、惠州日報、惠州文旅等直播平臺粗略統計有超過300萬網友線上觀看大巡游。熱熱鬧鬧、絢麗多彩的喜悅氣氛鋪滿了整個現場和直播間,廣大市民群眾線上線下共同感受了這場多元化的非遺盛會。
為讓更多文化遺產被看見,惠州不單為非遺技藝搭建精彩綻放的舞臺,還不斷完善制度,為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生力量。2022年,我市組織修訂了《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不斷健全非遺保護規章制度。新增5項省級非遺,開展了第八批市級非遺項目和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工作。推進《千年惠州·多彩非遺》的編撰、出版等工作,打造非遺國際交流名片。2023年,惠州將繼續加強各級非遺項目制度建設,加大非遺挖掘和申報工作力度,提前謀劃東坡傳說、葛洪傳說、龍形拳、廟會(九龍峰譚公廟醮會)等籌備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充實“國家-省-市-區”四級名錄體系,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推動建設非遺專家智庫,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將非遺打造為惠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
據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迎接兔年新春,全市提前統籌謀劃,推出200多項豐富多彩活動,舉辦2023年惠州暖冬文旅消費季活動,發放百萬文旅消費券,并鼓勵發動全市各地景區、文旅消費場所等以不同形式推出優惠舉措,效果十分明顯。2023年春節假期7天,惠州40家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02.6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86%,全市旅游景區實現“開門紅”。
相關新聞
現場垃圾少了 市民素質高了
環衛工人直言保潔壓力驟減
“‘不辭長作嶺南人’——2023年惠州多彩非遺鬧元宵大巡游活動,3萬多名市民游客到場觀看,但是現場垃圾少了,觀看秩序井然!”文明旅游志愿者林大康驚喜地發現,現場垃圾量下降,市民游客素質在不斷提升。
當日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游客早早來到朝京門附近等待表演開場。在現場志愿者指揮下,市民群眾有序在觀眾區排隊等待。“舉辦這么大型的活動不容易,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才能有序安全觀看表演,大家都是圖個熱鬧開心。”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從朝京門步行前往平湖門時,發現不少現場觀眾自帶飲品和食物,大家自覺地將垃圾裝進隨身攜帶的塑料袋里,然后一起扔進垃圾桶。“惠州非常干凈整潔,我們也不好意思隨手扔垃圾。”來自東北的馬先生告訴記者。
市民李女士帶著孫子孫女在現場觀看演出,她特意叮囑小朋友,“垃圾不落地,惠州才能更漂亮。”
“以往大型活動結束后,免不了要大掃除,沒想到今天只用長夾子撿拾地上的垃圾就行了。”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橋西市容環境衛生事務所副所長周海輝告訴記者,為了讓市民游客有更好的觀賞環境,事務中心增加人力和機械清掃的投入,早上7點前完成了活動現場清潔。同時,活動期間全所干部職工都在現場時刻待命,并增加22名工作人員支援,確保現場環境衛生整潔。“但是垃圾比之前預判少很多,只有零星的垃圾,用長夾子撿拾就行,市民游客素質的提高大大減輕了我們的保潔壓力。”周海輝豎起大拇指點贊。
“今天的活動,市民游客都很給力,大家都不亂扔垃圾,觀眾都自覺配合志愿者的工作。”志愿者李旦梅說,文明素養的提升,在于養成良好的習慣。經過這些年文明城市創建、撿跑活動,越來越多市民改掉亂扔垃圾的陋習,并用自身的文明行為去影響他人。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