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塑膠跑道并不稀罕,熒光物質也很常見。但是,當塑膠跑道遇見熒光,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惠州水務集團綠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水公司”)環激流坑水庫建設的熒光碧道給出了答案。
熒光碧道是綠水公司把激流坑水庫打造成集生態觀光、休閑游樂、會務接待高品質城市生態休閑公園——桃花源的項目之一,是該公司堅持生態優先,盤活水庫水資源,做好水文章的生動實踐。
桃花源項目一期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3800萬元,包括環湖熒光碧道、露天生態游泳場、景觀美化、服務驛站、智慧停車以及智能跑道系統等。
朝京門、文星塔、文筆塔、合江樓、泗洲塔、九曲橋……與其說熒光給碧道添了彩,不如說滿滿惠州元素的熒光圖案,讓熒光碧道更熠熠生輝。
“環湖熒光碧道全長5公里,每公里一個熒光主題。”綠水公司建設部副經理邱志文說,熒光圖案除了惠州主題,還有童趣時光、璀璨星空、鏡花水月、花香四溢等。
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夜幕降臨,點點熒光亮起,一道“星河”貼地飛行。環繞激流坑水庫,一路的星輝、一路的浪漫,最后悄悄隱沒在明亮的光線里、熱鬧的人群里。
熒光碧道在讓人找回“抬頭浩瀚星空,腳下螢光點點”兒時記憶的同時,融入智能技術,科技體驗感十足。
在熒光碧道的起點,安裝了一臺無感智能步道系統,人臉識別登錄后,通過沿路的5個傳感設備,在不佩戴任何穿戴設備的情況下,智能科技可以完整記錄個人運動情況,帶來耳目一新的智跑體驗。
記者了解到,熒光碧道已基本完工,無感智能步道系統已完成調試。下一步將進行露天游泳場、照明以及管理中心的改造,桃花源項目一期計劃今年5月初全面對外開放。
邱志文介紹,激流坑水庫原來功能單一,為了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綠水公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先行,對激流坑水庫進行升級改造。
“在保持原生態的前提下改造水庫,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邱志文說,要充分做到人水和諧、景致協調,巧妙的設計非常關鍵,公司前期嘗試過很多種方案,效果都不太理想,最終確定以塑膠跑道配合熒光步道的形式,讓市民在休閑、運動的同時,盡享湖光山色。施工過程中攻克了一些難關,比如在減少交叉作業影響方面,水庫只有一個進出口,彎且窄,最窄處不足4米。在減少對水庫破壞的前提下,水庫路面同時進行綠化施工、給水、電力電纜以及路面等多點位施工,確保階段性目標如期完成。“下來我們將繼續在生態優先、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把項目打造成惠州市民新的打卡好去處。”
采寫:惠州日報記者 黃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