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袁貴平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自然資源保障
“我們將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1+1+1’開發保護新格局。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實行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保障工業項目,推動資源要素優先向‘3+7’工業園區集聚。”近日,惠州市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走進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袁貴平表示,市自然資源局將抓好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高質高效服務惠州高質量發展,擔當作為保護耕地資源,節約集約優化資源利用,為民服務增進資源惠民,努力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提供強有力的自然資源保障。
新增建設用地指標81%用于工業項目及配套
工程車輛來往穿梭,高聳的塔吊頻繁升降……在惠東縣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興長聚烯烴等產業項目正加速建設,園區道路、排水等基礎工程加快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當前,“3+7”工業園建設如火如荼,產業項目紛至沓來,如何保障產業園區用地成為關鍵。“實行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保障工業項目,推動資源要素優先向‘3+7’工業園區集聚。”袁貴平介紹,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始終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按照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工業、優先布局到“3+7”工業園區、優先保障工業園區內能立即開工的項目等“三個優先”原則,精準高效配置指標,加快推進重點項目的報批進度,確保真實有效的項目快速合法開工,推動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提速發展。
在用地指標上,截至今年12月16日,我市共計使用市級年度計劃指標和復墾周轉指標11909畝,保障工礦倉儲用地8290畝,占比約70%,用于工業項目及配套用地建設需求9622畝,占比約81%,保障具體工業建設項目135個。
袁貴平介紹,市自然資源部門依托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和調規工作的統籌開展,構建“1+1+1”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解決園區用地規劃問題。
盡管年度計劃用地指標傾斜力度明顯,但用地缺口問題仍然存在。對此,市自然資源局緊緊抓住“增存掛鉤”政策機遇,進一步抓好抓實雙處置工作,把盤活用地“掙取”指標作為強化工業項目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瓶頸的核心工作來抓,主動爭取資源,努力將“歷史包袱”轉化成“優勢資源”。
袁貴平介紹,2022年我市大力開展存量土地處置專項攻堅行動,截至目前,我市通過“增存掛鉤”政策已爭取到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4671畝,排名全省第二。這些用地指標將優先投放保障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和工業實體項目用地。
我市自然資源部門科學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1+1+1”開發保護新格局。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攝
連續2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袁貴平介紹,近年來,惠州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大力推進墾造水田、穩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不斷加強耕地占補平衡規范管理,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產能有保障,足額足量地完成耕地保護的各項目標任務,連續2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守牢耕地保護紅線首先在于嚴格的監管。袁貴平介紹,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抓好自然資源執法監督,按照“硬起來、嚴起來、快起來”要求,將土地衛片執法與“兩違”整治有機結合,出臺“增違掛鉤”細化實施方案,建立違法用地與經濟補償掛鉤的責任機制。截至目前,全市違法占耕比為3.15%,是全省新增占耕建房問題最少的三個地市之一。
實施墾造水田項目,新增耕地指標規模將有效解決占補平衡問題。當前,惠州新一輪墾造水田三年行動計劃正迅速鋪開。今年,我市墾造水田任務指標1600畝,截至目前全市共立項墾造水田項目17個5952畝,今年任務可順利完成。
除了耕地保護,市自然資源局還不斷強化自然資源整體保護修復,推動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礦山治理復綠,全力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穩步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作,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生態文明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
不斷優化服務群眾綜合水平
黨的二十大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過去,買新房要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往往需要在收樓后等待一兩年時間,對于部分有著急需入戶入學、抵押貸款、交易等訴求的業主造成了困擾。為此,我市通過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網上辦理等舉措,實施登記流程再造,推出“交房即發證”服務。
“交房即發證”是惠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創新之舉,也是自然資源系統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通過不斷優化服務群眾的綜合水平,來提升百姓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袁貴平介紹,市自然資源局通過多項舉措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效能,辦實事惠民生:扎實推進不動產登記“雙提升”,開展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業務,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加快推進“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數據成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省級抽查、省級匯交;高質量做好政務地圖編制及公益性地圖保障和應急測繪保障服務;提升服務群眾效能,全面配合開展政務服務事項線下窗口“全市通辦”專項工作,實現線下窗口“同城辦理、就近辦理”,同時設立“惠幫辦”專窗,為廣大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營商環境。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陳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