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素青:聚焦重點任務找準民政工作坐標點和發力點

      原標題: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素青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重點任務找準民政工作坐標點和發力點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素青表示,惠州民政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落實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中全面梳理涉及民政工作的目標任務,找準民政工作的坐標點和發力點,聚焦重點任務,細化工作舉措,確保民政各項工作高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建“三大圈層”分層分類開展社會救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吳素青說,市民政局圍繞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聚焦城市“夾心層”,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

        “為更好兜好民生底線,我市建立了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第一圈層為低保特困人員約6萬人;第二圈層為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人口約4350人;第三圈層為突發急難需臨時救助人群2839人。”吳素青說,惠州不斷提升保障水平,2022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883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金提高到1413元/人·月;先后為困難群眾增發價格臨時補貼5次,為6萬余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1~11月累計發放低保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金、臨時救助金等各類困難群眾救助金約5.4億元。今后,市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健全救助服務管理平臺功能,發揮一線社工貼近群眾的優勢,協助開展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評估、建檔訪視、需求分析等事務,并為救助對象提供物資救助、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今年7月30日,惠州市長者服務之家示范項目——惠民九如康養中心投入運營。這是該中心工作人員在了解老人身心狀況。

        試點建成16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示范點

        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

        吳素青表示,為更好地推進基層治理,在體制層面上,市民政局配合市委編辦進一步明確街道職能定位,讓街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上來,鄉鎮(街道)能夠承接的服務事項依法下放,做到更加便民。另一方面,指導全市1043個村、273個社區不斷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不斷完善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在全市選取16個村(社區)作為“一站式”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示范創建點,以點帶面推動各縣(區)優化村(社區)服務格局,增強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例如,針對惠城區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區下角村存在垃圾死角、居民缺乏公共活動場地及設施等問題,市民政局籌集100萬元,將一處原本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打造成2000多平方米的“福彩園”,與西湖景區相得益彰,既美化了鱷湖周邊環境,也為下角居民提供了公共服務場所,同時也為行人提供了便民服務設施。

        創新黨建輪值制度增強社會組織凝聚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這為我們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吳素青說,目前我市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有3500多家,現有社會組織數量在廣東21個地市中排名第五。近年來,市民政部門堅持黨建工作對社會組織的靈魂塑造,增強社會組織對黨組織的歸屬感,確保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022年2月起,我市創新建立社會組織黨建輪值制度,由社會組織黨組織輪流擔任輪值黨組織,目前已舉辦了4次社會組織黨建輪值活動,共有330多名社會組織黨員參加。如首次黨建輪值活動,市民政局在發動20多家社會組織到惠城區蘆洲鎮開展黨員“政治生日”活動的同時,動員他們分別與蘆洲鎮各村結對子,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發展。此外,針對社會組織發展力量不足的問題,我市還成立了廣東省首個地級市社會組織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有效調解社會組織矛盾糾紛。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就業服務活動49場,發動407家社會組織、267家會員企業提供1.13萬個就業崗位。

        市民政局致力于引領社會組織參與“進鄉村、助振興”“拓崗位、促就業”等行動,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群眾的功能。我市“1003”疫情發生后,民政部門發動525家社會組織黨組織、5萬多名志愿者多次協助街道、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協調解決13家企業線下商品流通問題。

        新建小區每百戶配建20平方米養老設施

        養老服務關系千家萬戶,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惠州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60.7萬人,占全市人口的10.05%。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41.3萬人,占全市人口的6.83%。

        近年來,市民政局通過開展需求調研、完善配套政策、建設普惠養老服務網絡、發展老年福利等措施,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2021年底,我市出臺了《惠州市住宅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管理辦法》,對住宅區每百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面積進行規定(新建每百戶20平方米,老舊每百戶15平方米),并且對建設標準作出細化要求。此外,我市還出臺了養老服務補貼辦法,按照鎮(街)長者照護之家、村(居)長者服務站要求建設運營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分別給予一次性補貼10萬元和5萬元。

        我市還持續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43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普惠性養老服務。今年7月30日,市長者服務之家示范項目建成投入運營,總投資2118萬元,開放床位195張,基本實現了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服務三位一體。通過新建、利用既有建筑改擴建或功能拓展等方式,在街道、鄉鎮范圍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協調指導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機構(中心),到2025年覆蓋率達到60%以上,并依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劉俞伶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