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劉鳳軍)今年2月,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在對供給華為公司海外5G基站使用儲能電池進行裝車時,工作人員發現漏報檢了一批貨物,十分焦急。惠州海關查驗關員獲悉后,迅速趕到倉庫進行查驗并返回加班出證,為企業挽回了損失。為此,企業專門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海關關員認真檢查危險品。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劉鳳軍 攝
據悉,近年來,為解決轄區內企業因全球疫情影響產生的供應鏈物流困難,惠州海關梳理摸排關區內危險品進出口企業情況,結合外勤作業開展“送策上門”,對于新增的涉危企業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分析等方式做好進出口合規引導;出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6條措施,對進口先進化工原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出口鋰電池等危險品的新能源企業進行重點幫扶,詳細了解企業訴求,同時通過加派人力、優化路線、合并作業、非工作時間預約查驗等措施幫助企業加快檢驗通關。
斯瑞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我們生產的三氯化鐵溶液,是供香港污水消毒的民生物資,每天都有罐柜車在惠港兩地跑。海關對我們實施‘一企一策’,提前制定出貨計劃、提前網上審核資料、提前安排查驗人力,通過‘三個提前’保障了我們當天裝貨、當天查驗、當天出證、當天到港。”
“王經理,你這個UN標記的字體一看就小了,包裝30千克以上的危險貨物,字體高度至少需要12毫米。”今年9月15日,在某包裝廠倉庫進行膠合板箱抽樣的惠州海關二級主辦李靜對工廠負責人說道。王經理半信半疑拿來鋼尺一量,確實只有10毫米。“廠檢員都沒發現,幸好這些只是樣品,太謝謝了!”
據悉,作為海關危險品業務專家組的一員,李靜和組內同事以“線上坐診”“現場巡診”“蹲點幫扶”的方式,幫助現場監管檢驗關員解決疑難問題200余個,編發《專家問診手冊》3版。“我們還可以通過‘藍盾知庫’進出口商品檢驗知識分享平臺,查詢到超五千條涵蓋法律法規、檢驗標準、典型案例、常見問題等信息,理論與實操進一步結合,增長知識、增強本領。”
此外,惠州海關還持續加大對危化品偽瞞報行為的打擊力度,強化風險研判分析,推行“數據支撐、專家研判、精準布控”的聯動協助機制,對危險品查發案例進行要素拆解、分類歸納,拓展查發角度,提升布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不同業務領域特點,制訂動態風險清單,分散開展針對性風險分析及處置,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