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州扎實做好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
奏響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構建理論武裝“五學”機制、開展鎮村干部“大儲備”、成立重大項目聯合黨委、加快形成“惠”聚優才比較優勢……一項項務實有力的舉措,串起了惠州組織部門擔當作為的奮斗足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組織系統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及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探索加強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為推動惠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補鈣鑄魂
夯實干事創業思想之基
2019年以來,全市每年由市縣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示范,近萬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常態化跟進開講“不忘初心公開課”,受眾超60萬人次。
這是我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理論武裝,夯實干事創業思想之基的生動體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政治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清醒。過去十年,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全市黨員干部的思想、黨性、作風一次次得到深刻洗禮。
為推動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取得實效,我市在加強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等常態化學習基礎上,不斷出實招亮新招。
積極探索聚焦發展研討學、領導示范帶動學、查擺問題整改學、抓實培訓專題學、用好載體廣泛學“五學”機制,創新實施“晨讀”機制,推動全市黨員干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推動全市1300多個黨群服務中心、76個鎮街黨校,實施鎮街黨校“雙百工程”(百人講師團+百期精品課),常態開展“特色黨課基層行”活動,打通基層學習“最后一公里”。
始終把東江干部學院作為推動黨員干部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平臺來建設,近兩年來培訓惠州干部2萬多名,顯著增強了全市黨員干部心向黨、心向人民的自覺性。
知之愈深、信之愈篤、行之愈實。通過持續不斷的政治引領、思想“浸潤”,廣大黨員干部黨性意識進一步增強,政治覺悟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更足了。
強基固本
不斷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2020年,懷揣建設家鄉的美好心愿,“90后”大學生吳鎮珊放棄舒適生活環境,回到家鄉龍門縣龍城街道三洞村,通過考核、選拔,成為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她在去年村級換屆中脫穎而出,當選村“兩委”班子帶頭人。
聚焦夯實基層組織體系基礎、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等迫切需要,針對鎮村干部隊伍存在的現實問題,2019年,市委組織部創新實施鎮村組三級五類干部“大儲備”,擇優選聘高素質儲備人選12331名。在1650名村級儲備人選中,有1025名通過去年換屆順利“轉正”,成為推動基層事業發展的生力軍。
事業興衰,關鍵在黨;管黨治黨,重在基層。全市組織系統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不斷激活黨建神經末梢,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基層黨建工作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市找準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堅持目標同向、工作合拍。
針對重大項目多、硬任務多,項目各方合力有限、流動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實際,去年5月,我市創新成立重大項目聯合黨委。目前,全市36個重大項目聯合黨委有效凝聚起項目組織方、投資方、施工方的合力,有力推動黨的建設和項目建設同步規劃、同頻共振、互促共贏。
與改進干部作風相結合,創新實施黨建工作重點實事模式。2020年開始,堅持每年確定一批市委黨建工作重點實事,每件實事由市委常委領辦牽頭、相關成員單位掛賬推進,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總結”,定期將進展情況提交市委常委會審議,顯著提升各級對黨建工作的感受度、認同感。
與此同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扎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深化拓展,國企和“兩新”黨建工作取得新進展……在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各主戰場,全市1.3萬余個基層黨組織23萬余名黨員,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始終戰斗在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
選賢任能
凝聚事業發展中堅力量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有為者有位,只有為越來越多的干事創業者提供機會和舞臺,惠州各項事業發展才能質效雙優。
近年來,全市組織系統堅持黨管干部、選賢任能,認真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嚴格把好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2018年,在全省率先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辦法,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制定46條具體措施,深入踐行“該用誰”理念,突出實踐實干實效,選準用好政治堅定、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的干部,并不斷推動干部考核管理精細化,實現績效獎勵向實職和重大項目、鄉村振興等一線干部傾斜。
定期對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齡、學歷、專業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2020年以來,完成2500多名處、科級領導干部專業特長和熟悉領域的梳理分類,為3781名正科級以上干部“畫像造冊”,并適時調整優化,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有效激發各級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和動力。
堅持在一線歷練培養干部,近年來陸續建立了20個市級重大項目工作專班,推動干部一線鍛煉發揮作用,敢于給看得準、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壓擔子,讓年輕干部在實踐鍛煉中快速成長。
通過系列有力舉措,重實干、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更加鮮明,敢擔當、善作為的政治品格更加堅定,干部隊伍活力得到充分激發,從而凝聚起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廣納英才
加快建設人才強市
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形成“惠”聚優才比較優勢,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近年來,惠州始終緊抓大項目、大產業、大平臺搶灘落戶惠州重大機遇,積極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借助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重大平臺,集聚包括夏佳文、張鎖江等院士在內的400多名科研人員;引進12個高端科研團隊,首批獲得8個省級科研項目立項、扶持資金超9000萬元。
圍繞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堅持項目人才一體抓。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惠州)PTA等重大石化能源項目先后落地建設及“3+7”工業園區建設加速推進,“惠”聚優才強大勢能越發突顯,近1.5萬名石化能源人才涵蓋石化產業上下游全鏈條,吸引電子信息產業人才40余萬名。
隨著博士工作站、科創中心、人才驛站等逐年增加,“百名高才”“‘惠’聚優才”“拔尖人才”“東江學者”等工程紛紛實施,一大批創新創業平臺成為人才的用武之地。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目前,惠州人才總量接近120萬,高層次人才2.8萬,雙聘及合作院士24名,國家級人才近100名,科技領軍人才超150名,創新團隊71個,博士碩士近2萬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58家,省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30家,正朝著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才強市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