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抱,一泓綠水如明珠。
茶樹在山腰整齊劃一種植。
森林工作人員的辦公點被竹海環繞。
位于惠州中心區北部的象頭山,自然稟賦優異,被美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進入象頭山游覽的傳統通道有好幾條,而從博羅泰美鎮進入象頭山林場是一條經典線路。沿著盤山路上行直到林場下嶂管護站轄區,雷公河畔一路群峰疊翠,云繚霧繞,讓人忍不住為這一大片“惠州綠肺”的美景感慨。
“看,這些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在象頭山林場南山三級電站下溪谷里,順著林場副場長曾振森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9棵桫欏,其中5棵足有三四米高,冠幅宛如一把巨傘;其余幾棵較小,約一兩米高。
楓香古樹樹干像巨爪。
象頭山適合開展森林旅游活動。
較大棵的桫欏有三四米高,冠幅宛如巨傘。
據介紹,桫欏是唯一現存的木本蕨類植物,出現于2億至3億年前,曾與恐龍共存,并繁衍至今,科學界稱它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據南山三級電站站長周偉瓊回憶,1994年電站建成投產時,這幾棵桫欏就已存在。“當時比現在矮一些。”周偉瓊說,桫欏生長比較緩慢,倒是山澗里的雜草長得快,站里的工作人員每年都會清理雜草,為桫欏騰出更好的生長空間。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近些年電站周圍又出現不少新生的桫欏樹,“這一帶起碼有幾十棵,巡山的時候,時不時就能發現一些。”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新生桫欏樹日益增多。
象頭山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象頭山林場境內多高山,最高海拔1021米,豐富的自然資源很適合開展森林旅游活動。早在2006年,廣東省林業局已批準成立象頭山省級森林公園,如今,象頭山林場正在積極推進2022年公益林示范區建設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204.63萬元,運用森林培育學和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打造集生態旅游、生態科普、大徑材培育、林下經濟發展于一體的生態公益林綜合示范區。
象頭山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盛大勇介紹,林場于今年4月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在的主要職責任務是培育、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以生態公益為前提,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等,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生態紅利。接下來,將通過多渠道爭取資金對林區公路、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配套,為森林公園建設發展打好基礎。同時,聯動周邊村莊,著力發展森林康養、科普觀光、特色林下經濟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南亞熱帶珍稀植物保育基地,推動森林公園建設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文/圖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