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交通運輸局
多式聯運體系打通集疏運“最后一公里”
日前,市交通運輸局對外發布《惠州市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前期研究及專題報告編制采購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根據《公告》,我市擬建設一批現代化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大力發展鐵公水空多式聯運體系,打通集疏運“最后一公里”,促進物流資源集聚,提高物流運行效率,支撐惠州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
廣龍高速珠田互通。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現狀
我市三大交通物流樞紐尚未形成
惠州建設交通物流樞紐,既響應國家和省相關政策要求,又符合本地發展實際。
今年5月25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求支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暢通經濟循環,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樞紐的貨物集散、倉儲、中轉運輸、應急保障能力,引導加快推進多式聯運融合發展,降低綜合貨運成本。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全面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讓支撐經濟發展、促進內外循環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暢通,加快建設“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便捷流動。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增強客流、物流集散能力。”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惠州交通物流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但總體上呈現“小、散、外”的特點,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雖然我市擁有機場、高鐵、港口,但是三大交通物流樞紐尚未形成,周邊缺乏物流設施,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程度不足,物流設施沒有依托運輸組織樞紐、交通樞紐布局,缺乏多式聯運設施等。
據介紹,我市現有物流設施大多分散規劃、自發建設,配套“3+7”工業園區的生產服務型和配套城市的商貿服務型等專業性物流園區較少,在市區周邊重要節點仍然缺少倉儲、配送、電商、郵政、快遞等各類企業集聚共享的城市公共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的骨干組織作用發揮不足,物流節點間協同效應有待提升。在電商行業帶動下,我市快遞物流發展較快,但是各類快遞品牌很少在惠州設置快遞物流園區、分撥中心,快遞物流產業集聚發展效應有待提升。
贛深高鐵惠州段。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規劃
研究物流多式聯運服務
目前,市交通運輸局已完成了《惠州市交通物流樞紐(基地)項目前期工作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內容,惠州將在全市范圍內謀劃一批交通物流樞紐和基地,主要包括港口、機場、鐵路等大型貨運物流樞紐,“3+7”工業園區生產服務型物流基地,縣(區)級生活(或綜合)服務型物流基地。培育壯大一批本土現代領軍物流企業,全面加快建設現代流通網絡,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要素流通整合、規模擴張,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轉型。
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為指引,依托“豐”字交通主框架,完善惠州直通香港等區域貨運通道,推動與香港、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區協同發展。深入研究交通物流樞紐(基地)之間互聯互通的鐵路、公路等,完善集疏運“最后一公里”,提升樞紐互聯互通水平。
對話交通運輸局
惠州日報:我市如何依托“豐”字交通主框架,將這批現代化交通物流樞紐(基地)串聯起來,真正發揮樞紐的作用?
市交通運輸局:近年來,我市開創性地謀劃了“豐”字交通主框架,基本完成了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構建。依托“豐”字交通主框架,對外串聯深圳、廣州、東莞、河源等周邊城市的區域物流要素資源和設施,推動物流樞紐之間合作共建、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對內串聯我市“3+7”工業園區等戰略性發展地區的物流基地,并通過完善集疏運“最后一公里”,實現樞紐互聯成網。
惠州日報:最先納入建設議程的是什么,建設時間表如何規劃?
市交通運輸局:最先納入建設議程的是建設海、陸、空三大交通物流樞紐,全面提升我市跨區域物流運輸能力,強化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海運方面,打造“一港兩區”海港物流樞紐,其中“一港”為惠州港,“兩區”分別為大亞灣西區和惠東碧甲兩個港區現代物流集聚區,規劃布局臨港物流、海鐵聯運物流、航運物流、航運服務、綜合保稅、臨港產業等功能。空運方面,依托惠州機場及周邊空港經濟區,建設空港物流樞紐,規劃布局臨空物流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綜合保稅、綜合配套等功能。陸運方面,依托京九鐵路惠州西站(近期升級改造惠州站),建設鐵路國際物流樞紐,開通中歐、中老等國際班列,規劃布局倉儲物流、公鐵海物流聯運、海關監管、綜合配套等功能。目前,已啟動三大交通物流樞紐的前期研究工作。
惠州日報:通過建設一批現代化交通物流樞紐(基地),未來我市交通發展的前景如何?
市交通運輸局:通過建設一批現代化交通物流樞紐(基地),支撐我市加快構建現代流通網絡,將培育形成一批資源整合能力強、運營模式先進的龍頭物流企業,物流規模化、組織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將得到全面提升,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將顯著增強,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將大幅提高,物流降本增效作用將充分顯現。推動港口、機場、鐵路做大做強,綜合交通運輸能力將充分釋放,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將更加緊密,結構將更加合理,交通運輸行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惠州開創“交通帶動產業 產業支撐城市”新模式
近年來,惠州建設大灣區東部交通樞紐門戶成效顯著。“十三五”時期,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828.5億元,較“十二五”增長29.5%。
據介紹,到“十三五”末,惠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50.7公里,保持全省第二;萬噸級港口碼頭泊位數達到3個;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100%;中心城區公交占機動車出行比例達49.2%,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20.6標臺,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基本形成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大交通格局。
“十三五”期間,惠州完成以《惠州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為龍頭引領,以《惠州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惠城中心區過江通道規劃》等專項為支撐的一批重大規劃,開創“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發展新模式,奠定未來發展新格局。新規劃的1號公路(惠霞高速)、惠坪高速、機場高速、惠肇高速、環稔平半島高速、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站段等項目成功納入上位規劃。
近年來,隨著贛深鐵路惠州段、廣汕鐵路惠州段動工建設,潮惠高速惠州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清遠段、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從莞高速惠州段、武深高速博羅至新豐段建成通車,惠州縱橫東西、貫通南北交通主骨架基本成型。
作為我省規劃建設的干線機場,惠州機場完成干線機場規劃建設方案論證研究,完成擴建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工程。惠州港和深圳鹽田港創新實施“惠鹽組合港”運作,主動承接鹽田港集裝箱貨運市場的分流。惠州港與馬來西亞關丹港締結友好港口,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加快融深融灣,惠州交通出行條件更加完善。深莞惠三市開通跨市公交一體化線路29條,依托廈深高鐵實現深惠汕地區捷運化運行。惠州市綜合交通網絡運行協調和應急調度中心(TOCC)建成投入運營,實現公交、農村客運車輛電子移動支付及“嶺南通·惠州通”各縣(區)覆蓋。惠州成立智慧共享停車指揮中心,建成多個智慧停車場,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根據《惠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惠州總體形成承東接西、連南帶北、順暢安全、智慧低碳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海陸空大交通格局初步成型,“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成效顯著,打造內聯外暢,互聯互通的“12345”綜合交通發展格局,初步建成聯通珠三角、輻射粵東北的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大灣區乃至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
展望2035年,惠州內暢外快、便捷開放、高效帶動、智能綠色的大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全面建成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管理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建成交通強國示范城市和大灣區東部交通門戶樞紐、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交通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有力支撐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