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建設一起來】惠州市民節約有招:轉變思路不囤積,剩菜變出新花樣

      原標題:
      我市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爭做節約宣傳員 珍惜糧食不浪費

        厲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市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珍惜糧食、適量點餐、光盤行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從我做起、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市民積極踐行健康餐飲新風尚,崇尚勤儉節約好習慣,人人爭做勤儉節約宣傳員。


      市民在飯店就餐。

        外出就餐“N-1”,適量點餐不浪費

        “大家對適量點餐和光盤行動已經形成習慣啦!”市民小李是一家企業職員,因為工作關系,午飯經常要叫外賣,“我一般會選擇一些有小份菜的商家,不同的菜還可以自由搭配,這樣就不怕大份菜吃不完浪費了。”而和同事朋友在外就餐時,青菜、水果都盡量吃完,對于吃不完的肉類食品,大家都會選擇打包帶走。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市民外出就餐的點菜方式,已經從原來的“N+1”轉變成“N-1”。“以前跟家人外出就餐,總是喜歡點比就餐人數多1份的菜量。”市民阿龍說,如今他們在外就餐會點“N-1”份菜。例如,如果是六個人,就點五人份的菜,不夠吃再加。如果是帶孩子出門,小孩的飯量比較小,就可以兩個孩子算一個大人的飯菜量,如此一來,就能比較好地踐行光盤行動。

        餐飲商家也積極踐行“反對浪費、崇尚節約”等行為準則,形成引導顧客適量點餐、剩菜打包的用餐氛圍。“我們幫客人點餐一般會點得偏少,讓他們不夠再加,客人自助點餐時我們也會提醒。”市區江北一家牛肉火鍋店老板鄒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客人點餐人均消費超過110元的,他們都會主動提醒,火鍋店還推出了半份肉供客人選擇,看到客人有剩菜的會主動幫他們打包。“我們這家店開了快一年,據我觀察,到店的客人在按需點餐、光盤方面都做得挺好的。”鄒先生說。


      適量點餐。

        轉變思路不囤積,剩菜變出新花樣

        市民在家也盡可能做到不浪費糧食。“以前家里老人去菜市場或超市,會忍不住買很多蔬菜糧食,特別是有特價活動的時候囤得更多。”市民劉女士說,自己是個上班族,平時都是家里老人買菜做飯,買來的食物放在冰箱或儲藏柜里,之前的沒及時吃完,老人又買來新的,結果不新鮮的蔬菜只能扔掉。為此,劉女士不斷地勸說老人改變購物習慣。現在,老人也轉變了思路,基本都會根據需求來購物,不會一次性購買太多超過正常需要的物品,減少囤積造成的浪費。同時,做菜時吃多少做多少,減少剩菜剩飯,避免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全職媽媽阿瑤看來,珍惜糧食要從娃娃抓起。阿瑤的孩子上幼兒園,她經常通過一些繪本故事,讓孩子懂得糧食的珍貴。平時吃飯時,她總是吃多少盛多少,節約糧食,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在阿瑤的教育下,“大手”拉“小手”,孩子也成了小小宣傳員,懂得對人說:“要吃光光,不然米飯寶寶、蔬菜寶寶會很傷心的!”阿瑤還有一套小妙招,那就是把剩菜變出新花樣。以前給孩子做輔食,多出來的分量重新搭配一番,又可以做成一道美食。例如土豆泥,加入雞蛋、面粉用輔食機重新攪打,再加入調料上鍋煎一煎,就變成了土豆餅,好吃不浪費,兩全其美。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