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處暑意味進入秋天 要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

        惠州日報訊 (記者侯縣軍)8月23日,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元代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到:“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以諧音釋義,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此時節,涼意漸起,秋水瀲滟,秋日的風景在廣袤的大地上如水墨畫般鋪陳開來;辛勤的人們在田野間忙碌,為豐收努力勞作。

        古人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中的“禾”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到來,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東漢《四民月令》有云:“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意思是說過了處暑就是秋天,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處暑過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但是南方的炎熱并未完全消退,其特點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一場秋雨一場涼”“處暑熱不來”等諺語,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前后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此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上周,歷時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隨著開漁令一發,停靠在大亞灣澳頭、霞涌港灣的漁船陸續揚帆起航,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的作業生活,漁獲喜人,第一批近海海鮮也已陸續抵達大亞灣各大農貿市場,人們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也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秋高氣爽,亦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等戶外運動。

        在起居飲食和健康養生方面,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負責人陳文濱建議,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因此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習慣,早睡早起。此外,處暑后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癥狀,因此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和堿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還應多喝水,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處暑時節應該注意對脾胃的調養,建議遵循“消暑清熱,健脾祛濕”的養生原則,以養陰、多酸、潤燥、補肺作為處暑飲食養生的關鍵。蜂蜜、百合、蓮子、山藥、薏米、芡實都是處暑時節最佳的養生美食。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