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可處理國家危廢名錄近八成種類
處理能力和技術走在全國前列
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事關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要攻克的一場“硬仗”。
2018年10月19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委省政府反饋“回頭看”及固廢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惠州將反饋意見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來抓,采取非常力度、非常舉措真改實改。
與此同時,惠州加大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綜合管理力度,查漏補缺扎實開展工作,狠抓污染防治工作落實,規范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實現了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處置目標,確保生態環境安全。截至目前,我市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處置企業12家,許可利用處置能力約88萬噸/年,可處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6類危廢中的36類,處理能力和技術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在惠州,共有危廢處置企業13家,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由東江威立雅運營管理的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范中心是《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的31個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之一,是由省生態環境廳籌建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示范性質的環保項目。省危廢處理中心的工藝設計和運營管理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尤以廢物處理過程完善、處置安全、不產生二次污染為顯著特征,處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是省內處理類別最全、處理規模最大的危廢企業,為省內10多個地級及以上市、5000多家產廢企業提供服務。 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強體制
市縣兩級設立固體廢物管理機構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綠色發展、循環發展,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難啃的“硬骨頭”。
隨著工業化進程與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在大氣治理和污水處理之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環境熱點問題。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坦言,固廢污染更具潛伏性和隱蔽性,監管難度較大,治理周期長、見效慢。
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惠州如何高標準打贏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向老百姓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環境答卷?
惠州的答案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機制保障和體制支撐是關鍵。
早在1997年,惠州就在全省率先設立固體廢物管理站,配足人力物力財力,一支專業的管理隊伍專攻固廢管理。
在2018年的黨政機構改革中,我市在保留市固體廢物管理站原有人員編制的情況下,在市生態環境局增設化學品與固體廢物管理科,機構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目前,我市各縣(區)生態環境分局除仲愷分局外,都設有固體廢物管理站或中心。我市的固廢管理機構設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有了良好的體制機制基礎,我市的固廢處理處置設施不斷完善,現有危險廢物經營單位19家,核準的許可利用處置能力約88萬噸/年,收集能力約15萬噸/年,為我省13個地級市危險廢物最終處理處置的重要基地。
該負責人說,工業固體廢物是固體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現有19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15家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經營單位。
在大多數人看來,固廢是工業產物,實際上,固廢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記者了解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泥也是固廢的重要“貢獻者”,我市每天產生的城市生活污泥約900多噸,得益于我市充足的處置設施配備,這些污泥并不會對市民的生活帶來威脅。
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醫療廢物轉運車。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抓管理
危廢規范化管理納入縣(區)政府環保責任考核
2021年1月,市生態環境局被省生態環境廳評為“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
這個殊榮的背后,離不開我市扎實抓好規范化管理。早在2012年,我市就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納入縣(區)政府環保責任考核,促進各縣(區)政府重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
為了加強管理,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委托第三方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全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和40家產生單位進行了審計審核,深挖企業存在問題,倒逼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響應,全力推行危險廢物電子聯單管理。近年來,我市對2170多家產廢量較大的企業開展廣東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平臺操作使用培訓,全市固廢管理人員、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主辦人員基本掌握了信息平臺的操作和使用,為全面推行電子聯單管理奠定了扎實基礎。目前,我市已全面實現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電子化。
同時,我市加大打擊力度,開展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傾倒處置行為專項排查整治,配合省開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督查,開展打擊違法傾倒垃圾和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對違法傾倒垃圾和危險廢物行為起到極大震懾作用。
補短板
努力實現跨區域非法傾倒固體廢物“零”目標
不論是水污染攻堅,還是藍天保衛戰和固廢污染防治攻堅,都是建設幸福惠州、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更是惠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
固廢污染防治攻堅戰難打,但必須打好打贏,最終實現降碳減污,其中的秘密武器就是不斷提升危險廢物的利用處置能力。
針對我市部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不足的問題,為大力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精準、科學地補齊能力結構性失衡的短板,我市持續大力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如“十四五”期間推進建設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范中心三期項目,建設總庫容為9.75萬立方米的剛性填埋場,處置規模為1.5萬噸/年;計劃建設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環境服務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內容為廢催化劑等收集、利用,處置規模為2萬噸/年。
固廢污染防治,“嚴”字要當頭。針對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市將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多措并舉提升管理能力。
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短板逐步補齊,但在“十四五”期間,我市仍將繼續聚焦能力缺口現狀及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備受關注的《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已施行,該條例的亮點之一就是對跨市轉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行為一并作出禁止性規定,明確違反規定的,責令限期清理,處每立方米一萬元罰款。
為此,我市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行為,推動形成“屬地管控、打防結合、執法聯動”長效治理工作格局,對跨區域非法傾倒行為露頭就打、嚴打嚴處,努力實現跨區域非法傾倒固體廢物“零”目標。
該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積極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建設模式、引導全員參與,著力解決當前固體廢物產生量大、資源化利用技術不高、非法轉移傾倒和利用處置能力結構性失衡等問題,逐步構建“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
“惠州藍”是我市的金字招牌。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實習生廖錦綺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