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惠州5處上榜!

        原標題:

        我市5處文物點上榜第十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分別是東湖旅店、崇雅書院舊址、騰云學堂舊址、子軒范公祠、廖仲愷先生之碑

        惠州日報訊 (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王勇軍)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我市共有5處文物點入選,分別是東湖旅店、崇雅書院舊址、騰云學堂舊址、子軒范公祠、廖仲愷先生之碑。至此,我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shù)量達到45處。

        本次我市最終入選的文物點中,超過半數(shù)屬于革命文物,我市省級文保單位中革命文物的數(shù)量因此大幅增加。革命文物成為省級文保單位,為后續(xù)的保護修繕、活化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接下來,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好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gòu))工作,努力推動文保單位的保育活化,做到“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這些文物保護單位

        你都去過嗎?

        沒去過的,

        小今給你介紹一下~~

        東湖旅店

        

        位于惠州市惠城區(qū)橋東街道水東社區(qū)上塘街70號,為1935年惠州愛國人士翟雨亭所建,建筑坐西北朝東南,三層半平屋頂,磚混結(jié)構(gòu)、青磚墻體,總面闊23米,總進深13米,建筑占地面積299平方米,內(nèi)院尚保留水井一口。是惠州民國時期西式風格建筑經(jīng)典之作。

        1938年日軍入侵惠州后,屋主將該建筑開辟為東湖旅店。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淪陷后,滯留香港的文化名人和愛國人士被陸續(xù)秘密轉(zhuǎn)移內(nèi)地,通過惠州東湖旅店轉(zhuǎn)移至安全大后方的包括茅盾、鄒韜奮、張友漁等100余人。東湖旅店作為中國文化名人秘密大營救的惠州接送站,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為研究近現(xiàn)代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東湖旅店現(xiàn)作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向社會開放,是革命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利用經(jīng)典案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20年,東湖旅店保護利用項目作為廣東省唯一入圍的項目,突出重圍,以全票通過、排名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一舉斬獲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崇雅書院

        

        位于惠州市惠陽區(qū)淡水街道紅星社區(qū),該書院建于清末,屬近代代表性建筑。其文物本體由清光緒十六年(1890)建造的書院樓(含1930年建的六角單檐涼亭、紀念石柱)、文昌宮和魁星樓構(gòu)成,有特別重要的建筑價值。書院樓是五開間二層磚木結(jié)構(gòu),總面闊21.46米,總進深9.92米,建筑占地面積211.7平方米,建筑面積424.14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積約為273.06平方米,民國有所改動。六角單檐涼亭(含圓桌)是民國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紀念石柱是第一屆畢業(yè)生所留下。

        書院樓曾是葉挺將軍和國民革命先驅(qū)鄧演達先生的母校。1925年2月,廣州國民政府為討伐軍閥陳炯明舉行第一次東征,期間,東征軍在崇雅書院設指揮部和政治部。崇雅書院乃現(xiàn)崇雅中學的前身,是惠陽百年教育史的縮影,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和相當?shù)奈奈飪r值。

        騰云學堂

        

        位于惠州市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葉挺紀念館內(nèi),葉挺故居的左側(cè)。騰云學堂坐東朝西,總面闊11.9米,總進深16.6米,建筑占地面積187.3平方米,建筑面積290.3平方米。建筑為夯土墻瓦頂結(jié)構(gòu),院落式布局,建筑右側(cè)為二層結(jié)構(gòu)。該學堂建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為會水樓葉氏族人創(chuàng)辦,是供其本房子弟免費入讀的私塾。

        騰云學堂是葉挺將軍年少時接受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思想教育的地點,同時還是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地下組織活動的重要據(jù)點,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建立和建設新中國培育了大量人才。現(xiàn)作為紀念館內(nèi)的陳展點,騰云學堂還原了少年葉挺在此讀書時的學堂陳設,內(nèi)部設有反映書塾文化、周田革命史的陳展。

        子軒范公祠

        

        位于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zhèn)官田村高地村民小組。子軒范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坐北向南,前曬坪和半月形水塘,后有風水林。建筑由三路組成,中路與東西兩路之間以青云巷相隔,通面闊55.15米、通進深33.78米,建筑占地面積1863.3平方米。中路現(xiàn)為祭祀空間,三進(門堂-中堂-寢堂)五開間兩天井四側(cè)廊布局;東西兩路為居住空間,族人稱“廂房”,形制相同,每路均由東西兩列橫屋、中間下廳——中廳——上廳及之間天井組成。

        子軒范公祠中路仍保留傳統(tǒng)祭祖功能,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三,高地村民在此舉行較為隆重的“上燈”活動,至正月十六結(jié)燈。兩側(cè)廂房除少數(shù)為村民居住外,大多閑置。

        范氏先祖于清中期由純客區(qū)域的龍川豐稔鎮(zhèn)十二排村遷此繁衍生息,現(xiàn)族人仍語操客家方言,但子軒范公祠建筑形制、建筑材質(zhì)、建筑裝飾等帶有鮮明的廣府文化特色,是研究客家、廣府文化交融的不可多得的建筑實例。 

        廖仲愷先生之碑 

        廖仲愷先生之碑即廖仲愷紀念碑,位于惠州仲愷高新區(qū)陳江街道幸福村委陶前村(原鴨仔步)。1925年10月,東征軍攻克惠州后,為紀念廖仲愷先生之功績,表彰其革命精神,由廖仲愷先生夫人何香凝親自督導建設,國民政府在廖仲愷先生故居原址上建立紀念碑。碑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主要由碑帽、碑身及碑座組成,前有廣場。碑座為長方體基座,飾有陰雕幾何圖形,由磚砌筑而成,表面以水刷石裝飾,該碑主體通高3.75米,通寬3.6米,厚約1.08米,四周用圍墻進行圍蔽。

        碑身鑲有兩塊端硯石碑刻,碑題為《廖仲愷先生之碑》,介紹廖仲愷先生生平簡歷及其為革命做出的貢獻。民國張友仁編撰《惠州西湖志》收錄了該紀念碑2300多字的碑文,可見其歷史價值。碑身兩側(cè)柱框上飾有五根凸出的線條,紀念碑外圍設八邊形護欄,高約30厘米;轉(zhuǎn)角處設子彈頭護柱,高80厘米。碑頂參照屋頂建筑為人字形碑帽,整體端莊肅穆。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對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歷史文化遺產(chǎn)

        促進科學研究、進行愛國主義和

        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我們應該盡力守護它們

        讓它們能夠代代傳承

        

      編輯: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