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萬物并秀。剛過去不久的那場高考已初見“分曉”。在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惠州綜合高中”),自然不乏優異者脫穎而出。事實上,自從高考放榜,惠州綜合高中老師們的微信朋友圈就被一條條感恩報喜的消息所填滿。“三年前,我們選擇了惠州綜合高中,三年后的今天交出了一份閃亮的答卷!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孩子能有今天的好成績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栽培,真誠地向老師們說句‘謝謝,你們辛苦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制度引領孩子們走向成功之路,祝愿學校桃李滿天下!”……字里行間飽含著真誠的感恩和幸福的喜悅。
“閃亮答卷”“成績突破”“辛苦付出”“早出晚歸”“精心栽培”“理想大學”……這些字眼輝映其間,為大家勾勒出成長與收獲背后的故事。三年時光匆匆而過,曾經為夢想不懈拼搏的學子們對高中三年、對自己的母校都有著怎樣的記憶?近日,記者采訪了惠州綜合高中幾名2022屆高三畢業生,他們的回答透露出這樣的信息:高中三年帶給學子們的遠不止為高考而戰的學習,更在于學習的方法、思維、能力,以及學習之外的品質、為人、成長。這些關乎能力與素養、改變與收獲的故事,值得我們聆聽。
惠州綜合高中為高三學子舉行暖心助考活動。
高考結束后,畢業生在校園歡樂合影。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氛圍活躍的高三班級。
總平均分608分的“學霸”宿舍。
豐富的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自我的平臺。
宋麗婷 “英語達人”在校園舞臺如魚得水
把高三(4)班宋麗婷稱為“英語達人”一點兒也不夸張,因為興趣和努力,宋麗婷的英語可說是一路開掛,中考英語將近滿分,高考英語140+。惠州綜合高中幾乎所有的英語活動都有她的影子,“在這些提升能力、展現風采的平臺上,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宋麗婷
英語書法大賽、英語主持人大賽、英語課本劇比賽……高中三年,宋麗婷所參加的英語學科活動豐富多彩,而她的英語水平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提升。“每次活動,無論大小,我都非常重視,老師也經常抽出課余時間給我們單獨指導,為了拿出更好的作品,老師還引導大家惡補課外知識,拓寬學習視野。”她表示,這些學科活動有趣又有益,為英語學習加油助力,還鍛煉了自己的膽量、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分享自己的學習秘籍,宋麗婷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英語學習無非就是老師說的該讀就讀、該記就記,而且要學會把老師教的方法靈活轉換為適合自己的方法。上課一定要做筆記,背單詞前一定要把意思搞清楚。”
除了個人努力,讓宋麗婷不斷成長的因素還有“班級”。高中三年,宋麗婷一直擔任班長,用她的話說,“在這個學霸云集的班級,大家都很卷”。“班級很團結,氛圍很活躍,全班同學學習都很努力。”在“瘋狂內卷”的氛圍下,大家的成績也在不斷攀升,“整個班全部上了本科線,特控線以上的有九成”。提到成長,宋麗婷深有感觸,“高中三年,除了收獲好成績,我還收獲了一個全面發展的自己,不管是人際交往能力還是為人處世方法都有進步,我相信這些對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宋麗婷還獲得“宋慶齡獎學金”,兩度獲得“惠州市優秀學生”稱號。
馬惠 這是一個優秀相互“感染”的地方
三年前中考放榜時,馬惠憑借優異的成績可以有很多選擇,綜合多方建議后,他來到了惠州綜合高中。“如今拿著高考成績單看當初的選擇,我想說,三年前,我選對了。”
馬惠
說起在惠州綜合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馬惠用“愜意”來形容。身為高三(5)班的班長,在這個優秀相互“感染”的班級里,馬惠的工作顯得很輕松,“同學們學習主動性強、學習氛圍濃厚”。作為班長,他除了協助老師管理班級事務,更多的是關注同學們的心理變化。“班里大部分都是自律的學生,很多時候不用刻意提醒,私下聊天時提一下大家都懂了。”
今年高考,馬惠所在宿舍的6位同學都考得不錯,平均600+,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宿舍。面對“學霸”的稱謂,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群目標堅定、同樣認真的人聚在一起。“大家都會關心彼此的學習和生活,還會互相督促。大家都比較卷,把我也帶起來。我們中午回宿舍會看書,也會交流學習計劃,分享知識點。”
在這里,最讓馬惠感動的是有一幫對學生無私奉獻的老師。“班主任只要看到有同學情緒不好,就會立刻找機會了解情況,單獨談心。”學習方面,老師們也非常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老師們十分盡責,他們課上嚴格,課下我們更像朋友。”
“我原本就不是會自我加壓的人,即使在高考備考期間狀態也比較放松,老師們也是收放自如的姿態教我們。”馬惠說,這里的環境總體比較愜意,他很喜歡打球,想要的設施都有。“即使遇到困難,老師和同學也會給我最大的幫助,讓我感覺前方就算再黑暗也可以勇敢向前沖。”
黃坤 逆襲成“黑馬” 關鍵在平時積累
今年高考,黃坤憑借“努力+運氣”,高考總分沖上600+,此前模考他只有一次上過600分,被同學們稱為“黑馬”,他自己也出乎意料。但所謂“黑馬”,其實都是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而來。
黃坤
高一時,黃坤被分到普通班,不服輸的他在心里暗下決心,選科時一定要沖進最好的班。到高三時,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黃坤如愿以償。“這當中老師們對我幫助很大,特別是他們的教學理念。他們經常強調在努力的同時還要注重方法,比如理科生不能只是刷題,還應該結合課本看錯題,盡量做到‘做一道題,吃透一個知識點’。”黃坤說,老師還教他們面對一張試卷,注意力不能只在失分部分,還應該注重哪里可以得分。“就像這次高考一樣,有些科目特別難,我就嘗試從這張試卷中發掘我的得分點。”
黃坤的班主任是教化學的黃瑞老師,性格開朗的他深受同學們喜歡,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平時也會主動找學生聊天,了解我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高三有段時間,黃坤幾次測試成績都有下滑,黃老師馬上找到他,和他一起查找原因,引導他糾正不合時宜的學習方法。“當時是心理原因多一些,有時考差了,心理防線就像多米諾牌一樣倒了下來,幸好有老師不斷地鼓勵引導。”高考沖刺時,黃坤有些迷茫,除了接受老師的建議,他也會通過運動調節。
他覺得“黑馬”不是在考場上把平時不會做的題都做出來,而是正常發揮,盡量注重細節,把錯誤盡量減少。“這次能考好,除了運氣,其實還是自己平時努力積累。有了扎實的基礎、良好的心態,才有后來的厚積薄發。”備考時,除了緊跟老師步伐,黃坤遇到問題并不是第一時間去問老師,而是自己先思考總結,讓疑問更有針對性和效率。“不懂就問,我覺得要有梯度,應該是自己思考后被難住了,再問。”
周旦鏞 復讀一年收獲大 入圍清華美院
高考失利、不能進入心儀的高校……這是去年周旦鏞面臨的困境。對夢想不妥協的他,調整好心態,再次起航,進入惠州綜合高中復讀。一年付出,他的術科聯考取得260分的好成績,還通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校考,以前不具優勢的文化課也提升了75分,周旦鏞坦言很滿意。
周旦鏞
去年高考,周旦鏞因心態問題發揮失利,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心有不甘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到惠州綜合高中復讀。他深知復讀不是重復,而是重塑。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為了不讓自己后悔……這一年來他全力追夢,進行系統、專業的集訓,每天畫十幾個小時,小拇指指甲經常被磨掉,寒假、春節都沒有回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校考在線上舉行,他還記得考試那天請假回家線上考試,速寫、色彩、素描三個模塊考了7個小時。他建議藝考的學弟學妹在專業學習上一定更要緊跟老師步伐,多思考多提問,考前多學習優秀作品,提高審美和技巧。
高考前2個多月,周旦鏞目標堅定,全身心撲在學習上。惠州綜合高中優良的學習環境也為他提供了堅實保障。在他看來,學校管理嚴格,為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同學們平心靜氣的學習,營造了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讓他不知不覺沉浸其中。碰到不懂的問題,老師耐心解答,思想稍有懈怠,老師及時督促引導。“和去年相比,文化課有這么高的提升,除了自己的努力,老師們也給我很多幫助。每次考試過后,各科老師都會針對性地給出指導建議,學習更有方向性了,同學也非常團結,大家會分享學習方法、解題技巧,還經常互相抽背知識點。”
他說只有付出才會離目標更近。經歷過復讀的身心錘煉,周旦鏞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他建議那些有能力但沒有達到更好目標的同學,鼓起勇氣去追夢,讓青春無憾。
相關鏈接
想成為“學霸”
這些方法學起來
這些優秀學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有研究表明,潛意識的力量是意識的3萬倍以上。習慣就屬于潛意識,所以養成好習慣尤為重要。惠州綜合高中學子們都有哪些好習慣?有哪些干貨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記者特意為大家去取經咯,一起來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說不定下一個取得成功的就是你。
1.堅持預習復習。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預習、聽課、復習、寫作業、考試等環節,在老師講課之前主動去預習、閱讀新課,課后及時復習并找一些習題進行練習,學習效率會更高。
2.堅持做好筆記。筆記的內容必須自己進行提煉,轉化為簡單又易懂的語言,這樣才能跟得上老師上課的節奏。最好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不同的意義,再次回顧筆記時更有重點。
3.堅持用錯題本。把錯題及時整理出來,等復習備考時方便回顧。錯題本一定要用起來才能發揮功效。
4.上課緊跟老師。決戰在課堂,課上積極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才能有參與感,才會全神貫注聽講,學有所得。
5.珍惜碎片時間。特別是一些課后的瑣碎時間,比如某個時段要學哪一科,是做題還是背書,都要規劃好,不浪費點滴時間。
6.正確看待成績。不必因為平時的測試或喜或悲,不必因為一時的排名患得患失,保持努力的狀態。
7.學會做題。做題要有一定的思路,留意老師上課講的解題方法,先模仿,再通過不斷磨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8.杜絕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知識學習,對于題型與公式,不要死背而是理解其內涵,學會推理。
9.堅持勞逸結合。不要透支健康去熬夜,否則會適得其反。累了就停下來休息,可以運動,也可以聽歌等。
1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不能辜負興趣,興趣也會促進學習,想方設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效率會更高。
文/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周春 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