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助企紓困…惠州一攬子政策為市民送上“定心丸”

      原標題

      住房公積金助企紓困、支持就業創業、保障社會民生……惠州一攬子政策為市民送上“定心丸”

      硬核實招打好穩就業保民生組合拳

        受疫情影響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延遲還貸或暫緩繳存、新市民創辦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500萬元擔保貸款、困難群眾可申請臨時救助……市政府日前印發實施的《惠州市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中,“保基本民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保基本民生方面,《實施方案》從落實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惠州百姓送上“定心丸”。

        公積金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響企業可申請緩繳

        近日,市民鄧先生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延遲還款。“我是一家小微企業的員工,受疫情影響,最近經濟壓力比較大。近期正好看到出臺了這個公積金政策,希望可以延遲還款,緩解一些壓力。”

        為進一步加大住房公積金助企紓困力度,《實施方案》提出,落實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今年6至12月期間的住房公積金。經批準緩繳的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恢復正常繳存并按規定補繳緩繳期間的住房公積金,緩繳期間不認定為斷繳,繳存時間連續計算,不影響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同時,對于受疫情影響的繳存人,不能正常償還今年6至12月期間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可按規定提出申請,經批準后不作逾期處理,不計罰息,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征信部門。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至12月期間,我市實行階段性緩繳支持政策,旨在進一步助企紓困,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繳存人共同渡過難關。該中心已出臺業務服務指南,規范辦理流程,方便企業及個人進行申請。

        除了緩繳、延期外,《實施方案》還進一步加大對繳存職工家庭的支持力度。職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支付房租的,在今年6月至12月期間,由每年提取一次改為每月提取一次。

        “繳存職工通過網絡直接在‘粵省事’或我們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就能辦理,非常方便。”該負責人介紹,調整提取次數,主要是為了支持繳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滿足繳存人支付房租的實際需要,幫助職工渡過難關。今年6月以來,用于支付房租的提取業務已辦理1.7萬余筆,提取金額約6000萬元。


      今日惠州網資料圖。

        就業創業支持政策

        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500萬元擔保貸款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實施方案》提出,將符合條件的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范圍,擴大全市創業擔保貸款經辦銀行數量,新市民屬于自主創業的重點群體或創業三年內的,可申請最高額度50萬元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新市民創辦的小微企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可申請最高500萬元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

        去年6月,“粵菜師傅”工程在惠城區蘆洲鎮蘆村村舉辦培訓班,決定返鄉發展的村民黃堅強報名參加了為期14天的培訓。有之前從事餐飲業的基礎,加上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信心十足的黃堅強在蘆村村開了一間名為“嵐香軒”的農家樂。“現在的收入比打工時翻番了。”黃堅強開心地說。

        最近,得知政府出臺一攬子政策支持市民創業后,黃堅強很快就準備好資料向人社部門提交了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申請,“現在生意挺好的,我想把貸款用于擴大經營場地與范圍,逐步把生意做好做大。”

        年內計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2萬人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實施方案》提出,按照國家部署拿出5%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支持職業技能培訓,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緩解企業結構性用工短缺。年內計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數2萬人次以上。

        近年來,惠州把“三項工程”作為保就業、促發展的惠民工程來抓,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市人社局將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產業協同助力鄉村振興,做強“粵菜師傅”富民興村品牌;大力實施送技下鄉,培訓“粵菜師傅”3000人次以上,讓有意愿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加快產業全鏈條貫通,實施“粵菜師傅”+鄉村文化旅游模式,建設好惠城區墨園村等“以廚興村”典型。

        為推動產業發展與技能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近年來,市人社局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技工教育“強基培優”,加快建設惠州市農村電商培訓基地,同時緊扣我市產業體系,積極構建與我市現代產業體系相匹配的專業集群。據統計,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已開展補貼性培訓1.58萬人次。

        在推動“南粵家政”工程高質量發展方面,以母嬰、居家、養老、醫護四大培訓項目為抓手,不斷提升“南粵家政”培訓質量和實效,今年計劃培訓家政服務人員8000人次,建設5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

        為促進困難人群就業,惠州還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本省及協作地區的脫貧人口并給予社保補貼和一般性崗位補貼,鼓勵小微企業招用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并給予社保補貼,鼓勵用人單位吸納退役軍人就業并給予每人1萬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鼓勵用人單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并給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

        今年以來,全市共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補貼4496.48萬元,惠及3萬人次,支持用人單位穩定就業崗位,幫助重點群體實現就業。

        民生兜底保障

        積極開展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

        《實施方案》提出,積極開展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范圍。

        為切實做好我市底線民生保障工作,經市政府同意,6月9日,市民政局公布低保等標準——今年我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至883元/人·月,城鎮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為1620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為1413元/人·月。相比去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了30元/人·月和48元/人·月。

        除低保對象等低收入人員外,“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近年來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的人均收入比低保對象要求的人均收入略高,也因此享受不到低保對象可以享受的一系列救助政策,但因支出較多或其他特殊情況,生活狀況也比較困難。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辦法》,如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條件,可由申請人向家庭任一成員的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目前,我市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據悉,上述《辦法》針對困難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全面規范了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認定條件、申請審核確認程序、救助措施、監督管理責任等內容,統籌銜接了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救助資源,打造精準分層、科學分類、多元救助體系,全方位全鏈條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提高臨時救助標準和時效性

        《實施方案》提出,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取消戶籍地、居住地限制,經認定后符合條件的給予臨時救助,進一步提高鄉鎮(街道)臨時救助標準,不斷提升臨時救助時效性。

        臨時救助,是指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根據現行政策,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可向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臨時救助申請,申請時應當提供家庭成員戶口簿、二代身份證,填寫家庭基本情況并書面授權查詢核對。

        目前,我市臨時救助最高標準為8000元。今年1~5月,我市共實施臨時救助1437例,發放臨時救助金441萬元。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駱國紅 游璇鈺 香金群 通訊員葉曼茵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