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院士惠州開講:鄉村振興是實現“雙碳”目標重要路徑

      原標題:
      陳勇院士在惠講能源主題課
      鄉村振興是實現“雙碳”目標重要路徑

        “可再生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鄉村地區,一個地方發展哪種能源產業,要因地制宜。”

        6月22日,一場精彩的能源主題課在惠州西湖科學講壇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廣東省科協主席陳勇以“科技自立自強,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為主題,深入淺出地剖析能源科技自強自立背景、含義,并從政策、理論、創新、案例等角度詮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主要路徑,帶領在座聽眾深入理解國家“雙碳”戰略,助力我市開拓思路推動“雙碳”戰略落地實施。

      陳勇。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大力推動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環產業發展

        “‘雙碳’戰略現在已經家喻戶曉,它對能源結構優化、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教育方式轉變、政府政策科學化、科學技術創新都具有促進作用。”陳勇表示,要堅定能源科技自立自強意識,走中國特色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能源發展之路。

        他認為,能源科技自立自強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能源安全供應,包括足量供應、高效供應、清潔低碳供應;第二層是不能被“卡脖子”,包括發展現在和將來拿不來、買不到的關鍵技術和裝備,以及做好知識產權保護,以防核心技術被盜竊;第三層是一定要提升系統性的創新能力,包括理念、政策、模式、技術的創新等。“在創新中,如果沒有技術創新作為支撐,前面3個創新無法成立,但如果一味強調技術創新而忽略前面3個創新,會造成人、財、物的巨大浪費。”

        如何實現能源清潔、低碳發展?陳勇表示,首先要尊重能源發展規律。能源具有投資大、關聯多、周期長、慣性強、排他性等規律。能源既是經濟資源,更是戰略和政治資源。只靠進口能源、引進技術將會影響國家安全。能源問題要從增量上創新,存量上淘汰落后產能,因此,開發新能源、創造新技術很重要,是戰略儲備。此外,節能和廢物能源化具有節約能源、減少排放的雙重效益,應優先發展。清潔能源還應包括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

        其次要科學分類能源。陳勇認為,能源產業發展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質能主要通過自身消耗轉換能量。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低、分散不穩定的特點,必須因地制宜開發可再生能源,且與應用場景高度耦合。“要有技術、有用途才行。”

        陳勇介紹,我國新能源器件生產量巨大,戰略礦產資源需求量快速增加。未來退役新能源器件將呈現常態化持續增長態勢,年產生量至少達3000萬噸。“如能將這些固體廢物通過科學環保的循環利用手段進行處理,將有效提升戰略礦產資源的自我供給能力;同時,二次戰略資源利用將產生顯著的節能-減污-降碳協同效應。”陳勇認為,我國在復合器件拆解、有機廢材熱處置、有價金屬回收等方面,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裝備短板明顯,體系化、標準化缺乏。


      活動現場。

        通過創新提升農村可再生能源供給和利用

        “鄉村振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陳勇稱,這是因為可再生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鄉村地區,同時我國“十四五”規劃建設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鄉村地區,與中國主要城市化地區逆向分布。

        陳勇表示,當前農村的能源利用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我國散煤等消費占農村能源消費的比重高達49%,電氣化水平很低,比重僅為18%。二是農林廢棄物、畜禽糞便等量大面廣,資源化利用程度低,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但是,如果從“農系能源”角度來看,上述兩個問題蘊含著巨大的能源利用潛力。陳勇稱,通過創新提升農村可再生能源的供給和利用有著巨大空間。“希望國家專門針對農村能源利用建立一個國家實驗室,專門研究解決農村能源在供應和利用中涉及的問題。”

        陳勇表示,挖掘利用“農系能源”的潛力,要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在農村創建能源發展的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發展新經濟。在這一點上,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已作相關部署,提出了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方面重點工作;鼓勵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農膜科學使用回收,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等。陳勇還列舉了多個基于能源利用的養殖廢物循環利用創新案例。

        ●人物名片

        陳勇,現任中國科協常委,廣東省科協主席,中科院廣州分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環保領域首席科學家,常州大學城鄉礦山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等。

        他是我國能源與環境工程技術領域頂級專家,長期從事有機固體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主編《固體廢棄物能源利用》《中國至2050年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等著作7部,參編著作11部,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榮獲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1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劉豪偉 通訊員鐘茂青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