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指南】“雙節”將至,惠州疾控提醒做好日常防護

        6月即將到來,“六一”國際兒童節、端午假期也將接踵而至。疾控專家提醒,疫情當前,過節切記做好做足個人防護。

        目前,3歲以下兒童尚無新冠疫苗,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也不太適合佩戴口罩。那么,廣大家長該如何做好兒童健康防護?針對家長關心的問題,惠州市疾控中心做出相關解答。

        

      兒童口罩對通氣性要求更高,兒童應使用合格的專用口罩。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兒童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市疾控中心: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在照看低齡兒童時要做好個人防護,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做好日常健康監測。由于1歲以下嬰兒不太適合佩戴口罩,因此防護以被動防護為主。家長和看護人需主動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不要對著孩子打噴嚏、咳嗽、呼氣,不要親吻孩子等。不要用嘴嘗試或咀嚼食物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涼食物后給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遮擋口鼻(如果來不及用紙巾,則應用手臂完全擋住口鼻,然后再徹底清洗手臂),并將污染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桶。

        兒童日常生活用品單獨使用。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應培養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不亂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

        家長、監護人、看護人、同住人以及給嬰幼兒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應全程接種疫苗,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孩子。

        嬰幼兒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間,盡量減少外出。如必須外出,1歲以上兒童和家長應正確佩戴口罩,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合理規劃行程,包括簡化個人行程軌跡,減少聚集,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和密閉空間,減少感染的風險。外出時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盡可能遠離其他人(保持距離至少1米);避免讓孩子直接用手觸摸公用物體表面,觸摸后需及時洗手。家長跟孩子玩耍前,要認真洗手。

        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要引導兒童注意用眼衛生,做好近視防控。適當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當家長、監護人、看護人以及服務嬰幼兒的工作人員出現發熱、干咳、咽痛等癥狀時,應盡量避免與孩子直接接觸。若兒童需就診,盡量縮短兒童在醫院就診或接種疫苗時間,回家后及時洗手。

        兒童房間保持整潔,適時開門和開窗保證足夠新風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空調房間中。

        疫情流行期間,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以及服務嬰幼兒的工作人員,要配合好當地的防疫要求。

        外出回家后要注意什么?

        市疾控中心:家長外出回家后要更換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孩子外出回家,脫去衣服并換鞋后,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洗手。在家中,普通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一定要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并且按照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口訣:內外夾攻大立腕)仔細揉搓手上的每個部位。洗手完成后再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漱口可以用淡鹽水也可以用清水。

        哪些情況下要戴口罩?

        市疾控中心:對于以自我防護和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為目的的家長和孩子而言,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即可。在醫院、密閉空間、人流密集的場所等,均應佩戴口罩;另外,如果本人出現發熱、流涕、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時,也應佩戴口罩;在人口稀少的通風空間,可不戴口罩。而在低風險、沒有病例和密接者的地區的幼兒園,出于幼兒特殊的生理特征考慮,不建議戴口罩;兒童運動時,也不建議佩戴口罩。

        在佩戴口罩前,應先查看其是否在效期內,因為所有類型口罩的防護效果都有時效。此外,應洗手后再佩戴口罩,建議每隔4小時更換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及時更換。

        如何讓孩子配合戴好口罩?

        市疾控中心:很多寶寶不喜歡戴口罩,有的是因為覺得太悶、喘不過氣,有的是覺得口罩帶子勒耳朵。如何讓孩子戴好口罩?首先,家長應購買適合孩子佩戴的合格的兒童專用一次性醫用口罩,一般這些口罩可能會有一些花紋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雖然兒童口罩外形與成人口罩差不多,但因為兒童臉型相對較小,尤其是低年齡兒童,如果兒童佩戴成人口罩,兒童臉部與口罩的貼合不夠緊密,對于阻擋病毒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因為兒童呼吸功能較弱,兒童口罩對通氣性的要求會更高,所以使用兒童專用口罩更合適。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為什么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時幫孩子調整好口罩的位置,讓孩子更舒適、減少抵觸心理。對于小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角色扮演、做游戲、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材,大人們堅持正確佩戴口罩,孩子也會學著去戴好口罩。

        口罩摘下后能再次使用嗎?

        市疾控中心:不建議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如果反復多次使用,除了口罩的防護效果下降外,口罩外層積聚的灰塵、細菌、病毒等可能會污染內面,造成感染。如果在可使用時效內,且由于某些特殊情況必須重復使用時,不要直接將口罩摘下來后塞在口袋或包里,應疊好(接觸口鼻的一面朝里折疊)放在清潔的自封袋中,以免口罩內面被外面污染。此外,口罩絕不能用水或酒精清洗后再反復使用。外出佩戴過的口罩建議用酒精噴霧消毒后單獨置于塑料袋等密封袋中,然后棄于封閉式垃圾桶內。如果在醫院則應丟棄在醫院專門配備的黃色垃圾桶中。

        專家提醒

        “疫苗猶豫”不可取 “應接盡接”有必要

        奧密克戎變異株對老年人的危害是否依然很大?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出現重癥和死亡情況?目前,大部分奧密克戎感染者癥狀相對較輕,這讓一些本身存在“疫苗猶豫”的人更加覺得沒有必要接種新冠疫苗。這種觀點是否合理?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進行了相關解答。

        

      老年人更要應接盡接新冠疫苗。 惠州日報記者藍斐菲 攝

        奧密克戎變異株對老年人的危害依然很大

        在疫情廣泛流行地區,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發生重癥和死亡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另外,奧密克戎變異株對于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來說,依然是一個危險的病毒。香港衛生署公布的信息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80歲以上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老人的病死率達到了16.5%。單從數據上看,這個病死率和武漢早期報道出來的80歲以上老人的14.8%的病死率是非常相近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在老年人,尤其是高齡人群感染之后,如果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帶來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

        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出現重癥和死亡情況?

        第一,老年人免疫力相對減弱。

        第二,老年人一般感染病毒或者細菌后,自身免疫發生率增加,更容易出現炎癥反應。

        第三,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基礎性疾病,病毒會導致原有疾病的癥狀更嚴重或者更容易出現合并癥。

        這種情況不光是在新冠病毒導致的感染當中出現,流感也是這樣,還有我們身體平常就攜帶的肺炎球菌,體內可能存在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而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肺炎球菌侵襲性疾病,容易發生帶狀皰疹。

        早期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侵犯人體大多數組織和器官,如果再有基礎性疾病,出現嚴重合并癥的幾率更大。因此,全球免疫策略一直把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等基礎疾病的人作為優先人群來進行疫苗接種。

        所以,對于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應接盡接,把患重癥和死亡的風險降到最低。

        權威答疑

        為何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權威解答來了!

        疫情發生地區為何要開展多輪核酸檢測?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為什么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常態化核酸檢測是否是強制性的?針對公眾關心的核酸檢測問題,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作出解答。

        “應檢盡檢”“應轉盡轉”及時發現傳染源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新階段。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更快、潛伏期更短、隱匿性更強的特點,我們必須以快制快,及時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鏈,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在發生聚集性疫情時,特別是風險來源不明的情況下,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劃定區域人口的核酸檢測。在人群篩查結束后,根據感染者檢出數量及其分布等情況,研判疫情防控風險,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下一輪的核酸檢測。只有盡快做到“應檢盡檢”,對感染者和密接“應轉盡轉”,及時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盡早控制疫情,才能減少核酸檢測輪次;如不能做到“應檢盡檢”和“應轉盡轉”,將不得不通過更多輪次核酸檢測來找出感染者。

        在我們印發的第三版區域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中,對核酸篩查的策略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各地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判、細化,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利于提高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導致一些早期感染者不易被發現,給防控工作帶來了困難。

        在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中,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傳染源、鎖定管控目標,進而采取隔離等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有效手段,在歷次成功處置聚集性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今年以來有效應對吉林、上海、北京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疫情過程中,核酸檢測的作用更加突顯。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應對疫情。

        在尚未發生疫情,但輸入風險較高的地區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利于提高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織密疫情監測網,更早發現潛在風險,更好落實“四早”要求;同時,有利于為“應檢盡檢”“愿檢盡檢”人群提供更為便利快捷的核酸檢測服務。因此,各地可結合本地疫情防控需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

        常態化核酸檢測因時因勢而定

        常態化核酸檢測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需求決定的,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城市;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時檢測一次,具體檢測頻次由當地根據疫情發生發展情況和防控需要,因時因勢確定。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周鑫 唐運勝 郭家亮 唐文釗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