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朱曉文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余劍輝)守牢底線促進發展,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4月13日,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朱曉文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錨定目標,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6項惠農政策提高種糧積極性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歸根結底要提高種糧積極性,讓種糧不吃虧、有收益。
“今年,我市圍繞糧食播種面積172萬畝、總產量62.5萬噸以上的總目標,有6項惠農政策。”朱曉文介紹,一是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二是對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進行資金獎補;三是應對農資上漲帶來的影響,中央財政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惠及全市所有實際種糧農民;四是落實涉農保險工作,目前我市主要糧食類作物水稻、玉米和馬鈴薯已全部列入保險范圍,并且全部保費由各級財政承擔,在全省率先實現保險100%全覆蓋;五是落實購機補貼工作;六是各縣(區)針對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目前主要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朱曉文介紹,我市將加強動態監測,建立以村為監測主體、鄉鎮(街道)抓落實、縣(區)負總責工作機制,將現有脫貧人口納入重點監測對象,落實具體幫扶責任人,分類落實兜底政策和發展類政策。在保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分類調整優化“兩不愁、三保障”等扶持政策,不留死角。扎實推進“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完善社會力量幫扶精準對接機制,形成全社會幫扶的良好氛圍。
在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面,朱曉文介紹,去年7月,我市62支工作隊共480名隊員已全部進駐到納入幫扶范圍的62個鎮(街道)。接下來,要進一步發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作用,主動會同所在鎮(街道)黨委政府,實行網格化管理,解決鎮村實際問題、補短板強弱項。
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朱曉文介紹,一方面,我市將大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立足傳統、特色產業,發揮“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優勢,推動有條件的鎮實現“一鎮一園”;另一方面,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探索“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流通在鄉鎮”發展路徑。
今年全市計劃新增產業集群1個,省級產業園2個以上,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以上、市級農業公園3個以上。新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10個,新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個,新增“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10個,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個。通過品牌戰略,提升附加值。
值得關注的是,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朱曉文介紹,當前我市鄉村建設重點攻堅和努力的方向是,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不動搖,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發揮縣(區)委書記“一線總指揮”、鎮委書記“一線施工隊長”作用,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持續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扎實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鄉村生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