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了2021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2021年,惠州空氣質量排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九。“惠州氣質”再次刷屏朋友圈。
與發布情況相匹配的是一組沁人心脾的數字:2021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5天,優良天數比率為94.52%,排名珠三角第2;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實現新突破,各項大氣污染物指標穩定保持國家二級標準以內,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新低,連續三年低于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省前列。
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氣,是惠州給予所有走進這座城市的人們共同的幸福感,也是全市上下多年來不遺余力共同守護的“生命線”。
“惠州藍”已成為我市的金字招牌。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精準治污
強力推進VOCs治理
作為我市的省控VOCs重點企業之一,恒昌涂料(惠陽)有限公司曾投入2114萬元推進VOCs綜合治理,通過治理每年可削減VOCs超過150噸。這是我市開展VOCs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治理,有效削減VOCs排放量的案例之一。
VOCs是揮發性有機物的縮寫,是形成臭氧(O3)的重要前體物。為有效減少臭氧污染,我市近年來強力推進VOCs減排。加強源頭管控,全市禁止新建生產和使用高VOCs原輔材料的項目,發布實施原輔料低揮發性替代實施方案,推動工業涂裝、家具噴涂、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低VOCs含量源頭替代比例達到行業替代比例要求。同時,強化工業企業VOCs治理,“以評促改”完成第一批115家VOCs重點企業2021年度的管理定級,對全市247家涉VOCs低效治理設施企業、168家涉活性炭企業、3家企業火炬、41家企業旁路、20家企業共303個儲罐進行了全面排查,完成全市22家石化化工企業LDAR檢測;探索推動汽車噴涂“共性車間”建設,已建成1家汽修行業共享噴涂中心;完成79家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持續強化污染減排
氮氧化物(NOx)是大氣污染物之一。位于惠城區水口街道的市三環構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預應用管樁。得益于我市去年推動的清潔能源改造工作,該公司改造后的鍋爐耗電比原來降低一半,人工支出減少80%,并實現廢氣潔凈排放。放眼全市,一批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生物質鍋爐淘汰升級全面推進;全市40家工業爐窯企業完成了2021年度動態分級,對C級及以上企業進行整治升級,并將C級企業列入污染天氣應對期間的重點管控對象嚴格管控。
2021年以來,我市著力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在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強節能審查,優先支持低能耗、低碳排放、高工業增加值、高稅收項目建設;嚴控新增煤電裝機容量,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風電、光伏發電、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加快開展“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推進集疏運系統一體化”研究,規劃指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公交車電動化率、泥頭車密閉化率達100%,中心城區公交車占機動車出行比例達49.2%。
同時,加強油品質量檢測,嚴厲打擊非法成品油,強化移動源監管治理,在全市31個重點路段的路檢點開展機動車尾氣道路抽檢,累計抽檢柴油車8409輛,依法劃定了黑煙車限行區域,完善了限行標識牌,實施黑煙車闖限行區電子抓拍執法;嚴格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制度,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22864臺。
新招加碼
每月通報揚塵污染執法情況約談排名靠后鎮街
根據氣象部門統計,2021年以來我市氣象條件總體偏差,降雨量較2020年減少近3成,沒有“天幫忙”惠州卻依然保持著良好空氣。
市生態環境局回應,“天幫忙”可遇不可求。我市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形勢依然嚴峻,通過“人努力”來持續減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良好空氣質量是一筆“民生賬”,也是一筆“長遠賬”。留住藍天白云也非一日之功,惠州的藍天白云更需持續加碼的新招。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2021年以來,在市區極少見到風一吹便塵土飛揚的景象。得益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惠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當年我市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5.5萬個次,發現揚塵污染問題8000多個,立案4630宗,罰款金額超3000萬元。
我市還加強揚塵監管開展工地揚塵凈化、裸地堆場揚塵清零、道路揚塵保潔升級等專項行動;建立了揚塵污染防治日排名、周督導、月通報的工作機制,每日通報鎮街排名,每周開展暗訪和下沉督導,每月通報揚塵污染執法情況、約談排名靠后鎮街負責人。
在露天燒烤和露天焚燒監管方面,在全市各縣區劃定了禁止露天燒烤區域的基礎上,加大對露天燒烤行為的整治力度,建立了縣(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網格化監管模式;建立了露天焚燒有獎舉報制度,根據不同類型地區秸稈資源分布情況以及作物種類和產生秸稈類型等實際,開展龍門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和示范區工程,以13個村為試點實施村(面積19200畝),形成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縣域整體推進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
大亞灣區有一個專業的信息化平臺,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信息化平臺,在石化區邊界設置5套大氣自動監測站,對46種大氣特征因子進行24小時的連續監測,并配備移動監測車,及時掌握園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
這只是我市向科技借力治污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態惠州大數據應用平臺”和“惠州市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決策支持平臺”,動態更新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依托55個鎮(街)空氣自動監測站并建立國控、省控站點站長負責制,密織大氣污染防治管控網;通過無人機航拍識別、VOCs走航監測、顆粒物激光雷達、紅外線識別等手段,提高大氣質量治理精準性,完善防治技術體系和技術平臺。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