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大力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
去年完成復耕4.3萬畝超額完成任務
記者近日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去年全市落實冬種生產總面積93.22萬畝,冬種玉米、薯類等糧食面積27.07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22.58萬畝冬季糧食生產任務。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抓好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做好墾造水田工作。據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撂荒耕地復耕面積4.3萬畝,其中15畝以上連片撂荒復耕面積3.6萬畝,超額完成了省下達我市2021年1.649萬畝撂荒耕地復耕任務。
博羅縣石灣鎮黃西村300畝的荒地已整理成規模連片、宜機易耕的水稻基地。
出臺補貼政策促進撂荒耕地復耕
惠城區橫瀝鎮觀音山村現有耕地面積約600畝,觀音山村委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自籌資金對該村約30畝撂荒耕地進行復耕,目前發展冬種馬鈴薯種植;仲愷高新區瀝林鎮企嶺村發動專業種植農戶,并通過區級資金幫助修建水渠、打井擴水源等,對該村22畝撂荒耕地進行平整復耕,目前發展冬種蔬菜生產;龍門縣平陵街道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培育復耕經營主體,發動社會力量和農戶開展復耕復種,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911.06畝,主要種植蔬菜、花生、香蕉等。
“我市高度重視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并將該項工作納入全市鄉村振興‘九大攻堅’行動。”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積極落實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同時,我市出臺了《惠州市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補貼實施方案》,市、縣兩級財政安排財政資金,對早、晚造水稻種植面積50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獎補100元。各縣(區)出臺了復耕補貼工作方案,通過補貼政策,減輕復耕負擔,提高復耕種糧積極性,促進撂荒耕地復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土地流轉、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向規模經營和機械化要效益。如博羅縣石灣鎮黃西村300畝的荒地,由農業龍頭企業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進行開墾,通過農機操作整理、完善灌溉渠道等措施,將荒地整理成規模連片、宜機易耕的水稻基地。基地還與當地學校開展“春秧學農知”的春耕課外體驗活動,發揮農業多功能作用,進一步提升農田生產綜合效益。
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由街道辦統籌組織,連片整治130多畝撂荒耕地發展冬種甜玉米生產。
提高冬種農作物良種普及率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積極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過程中,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大力引進與推廣優良新品種,提高冬種農作物的良種普及率,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9%左右。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各縣(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宜菜則菜、宜糧則糧”的原則,大力挖掘冬種潛力,冬種蔬菜、甜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的習慣已經形成。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些作物在我市具有適宜的生長條件和較高的經濟效益,農民擁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是我市冬種生產的優勢產業。
“接下來計劃出臺《惠州市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行動方案》,加大對撂荒耕地復耕的補貼力度,并繼續落實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種糧大戶補貼、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政策,調動農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要充分動員市縣各級農業技術力量,開展科技指導服務,推廣撂荒耕地復耕良種良法良機技術,提高效能;要抓住秋冬有利時機,開展農田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善耕作條件,提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為今年順利開耕打下基礎。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