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惠東縣鐵涌鎮溪美村村民方育新忙得不得了,找他承辦流動圍餐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不少外地群眾請他的流動廚房去辦酒席。
49歲的方育新從事廚師工作近20年,今年10月,“粵菜師傅”技能大師進鄉村——東江客家菜專項技能培訓走進溪美村,他覺得這是提升廚藝的好機會,便毫不猶豫報了名。經過半個月學習培訓,他掌握了鹽焗雞、三杯鴨、紅燜豬肉等數十道菜品和糕點的制作手藝,做的飯菜也越來越好吃,流動廚房生意越來越好。說起“粵菜師傅”工程,方育新感激地說:“得益于‘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我的廚技提升了很多,找我們上門服務的人也越來越多,接下來我還計劃在村里開設一家農家飯店,助力鄉村振興。”
方育新是惠州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今年,惠州積極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產業協同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計劃》,全面打造“粵菜師傅”品牌,培育和推動惠州粵菜特色化、品牌化和產業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鄉村振興“風味之路”。
“粵菜師傅”技能大師進鄉村——東江客家菜專項技能培訓走進鐵涌溪美村。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送技下鄉
提升勞動者“粵菜”技能水平
如果不是3個月前的粵菜師傅培訓,今年58歲的何維娣對自家農家樂的發展不會像現在這么有底氣。
何維娣是惠城區蘆洲鎮蘆村村民,她和家人在村里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和民宿。今年9月,惠城區人社局、蘆洲鎮政府舉辦了為期14天的“粵菜師傅”送技下鄉培訓班進蘆村活動,何維娣參加了培訓。“這個培訓班辦得很好,老師教了很多東西,每天學幾個菜,都不重樣,我的廚藝有了明顯提升。”何維娣告訴記者,原本她的農家樂以拿手的蘆嵐釀豆腐、白切雞、紅燜豬肉等客家菜為主,經過近半個月的培訓,她又學會了手撕雞、三杯鴨、東坡肉等數十個菜品和糕點的制作方法。為了檢驗學習成果,她為客人現學現做,沒想到獲得了客人好評。“雖然不能跟師傅相比,但也算學有所成,豐富了餐館菜式。”何維娣說,廚技提升了,加上蘆洲好山好水孕育出來的好食材,她相信農家樂和民宿能吸引更多游客。
事實上,像何維娣這樣參加“粵菜師傅”培訓班而受益的人有很多。記者了解到,為提升勞動者“粵菜”技能水平,今年以來,市人社局積極對接各鎮(街)、鄉村,結合鄉村勞動者需求,開展惠州市“粵菜師傅”技能大師進鄉村——東江客家菜專項技能培訓活動,分別走進汝湖、鐵涌、平潭、梁化、大亞灣等地舉辦多期培訓,培養更多擁有東江客家菜烹飪技藝的專業人才和新型勞動者。這些學員均為當地勞動者,通過培訓他們全部在農家樂或餐館實現就業,個別學員已經開始創業。
據統計,今年以來,惠州通過技能大師進鄉村、適崗培訓、新型學徒制、線上線下培訓等,開展“粵菜師傅”培訓近5000人次。與此同時,為幫助“粵菜師傅”憑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惠州還舉辦“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技能人才線上招聘活動周,各縣(區)人社部門、全市技工院校參加活動。通過招聘周活動,“粵菜師傅”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意向簽約率達94%,實現了“粵菜師傅”和餐飲企業供需的有效對接。
打造平臺
加快粵菜產業全鏈條貫通
一道菜品,能拉動餐飲、養殖、旅游、加工、電商和物流等10多個產業融合發展。當前惠州正通過打造“粵菜師傅”產業協同工程,將美食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粵菜食材供應、特色農產品產銷,以及“粵菜師傅”培養、鄉村文旅餐飲等產業鏈條逐漸形成,提升鄉村振興發展的后勁。
今年7月16日,“惠州市粵菜產業供應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設置了“找供應商、找餐廳、找廚師、探店、供需信息、大廚教你私房菜、求職、企業宣傳、活動、連鎖加盟”等10大板塊,助力餐飲企業、鄉村供應商、鄉村廚師等深入聯動。舉辦“餐飲行業供應商與買家見面會”,建立長期聯系,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確保上游對接食材供應方,中游支撐粵菜餐飲業,同時帶動下游文化旅游、農業生產、食品加工、餐飲零售、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聯動發展。
為了達到更好效果,惠州還從食材方面加速提振惠州餐飲企業發展信心。今年以來,惠州評選出十大“粵菜師傅”工程優質食材供應基地和7個“粵字號”農業品牌示范基地,建設1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市級農業公園、5個田園綜合體,扶持96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通過打造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集聚地,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并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帶動拓寬“粵菜師傅”就業創業渠道。
“好吃”和“好玩”向來關系密切,美味自然引來四方來客。在“粵菜師傅”的帶動下,惠州文旅產業不斷優化旅游生態鏈,編制具有惠州特色的美食數字地圖,策劃親子互動體驗、田園鄉野、將軍故里等鄉村粵菜美食旅游精品路線14條和鄉村美食點14個。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入選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惠城區墨園村被評為省“粵菜師傅”名村。
制定標準
傳承東江菜文化底蘊
東江客家菜要實現產業化發展,實現標準化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構建東江客家菜標準化體系,制定菜品標準、健全評價標準等,將東江客家菜獨特的烹飪技藝和工匠精神融為一體,才能實現惠州美食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植根于東江大地歷史悠久、具有東江飲食風味的客家菜“走出去”,今年8月,惠州市市場監管管理局、商務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制定的惠州市地方標準《粵菜 東江客家菜 菜品標準編寫通用要求》順利完成技術審查并發布公告。該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為粵菜東江客家菜菜品標準的編制提供依據,科學、合理,具有先進性且可操作性強,對于進一步提升粵菜東江客家菜菜品標準質量具有指導意義,能有效促進東江客家菜標準體系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東江客家菜文化名片,更有利于助推“粵菜師傅”工程的落地實施。
在推動東江菜“走出去”的同時,惠州還注重東江菜的傳承與保護。今年9月,由惠州市東江菜飲食文化研發中心、惠州城市職業學院聯合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的骨干教師以及惠州市餐飲類行業、企業發掘整理的《東江菜菜譜及傳統工藝(100道)》正式發布。
這本文圖并茂的菜譜,集合了民間、傳統、家常、地方風味,不僅包含東江鹽焗雞、梅菜扣肉、東江釀豆腐等100道東江名菜的簡介、烹調方法、使用原材料及技術關鍵、風味特點,還詳細介紹了每道菜的工藝流程及知識拓展。該菜譜為美食愛好者提供烹飪指南的同時,還講述了惠州美食典故、飲食文化,對東江菜的傳承與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
與此同時,為有效挖掘和培育一批本地“老字號”和“百年老店”品牌,傳承惠州傳統餐飲文化,促進我市餐飲業發展,今年以來,惠州先后舉辦惠州市“美食嘉年華”和“惠州餐飲老字號”、“惠州十大名菜”、“惠州小吃”十大網紅店等評選活動,惠州賓館、高記惠州風味樓等11家名店,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等16個菜品入選“粵菜名店”“粵菜名品”。系列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快了惠州餐飲經濟的發展,激發了消費潛力,擴大了惠州美食文化的影響力,也進一步塑造了特色餐飲企業品牌和行業整體形象,提升了惠州餐飲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