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贛粵巨龍奔騰 美好生活提速
記者昨日在惠州北站搭乘贛深高鐵首發車,99分鐘到達贛州西站,行程舒適便捷
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通車運營。記者在惠州北站搭乘由深圳北站始發的高鐵,一路北上前往江西贛州西站,盡情體驗急速飛馳的高鐵之旅。
上午9時37分,G4640次列車從惠州北站發車,11時16分抵達贛州西站,全程用99分鐘。贛深高鐵的通車,進一步打開了惠州的融深大通道。
昨日高鐵建設者在惠州北站慶祝贛深高鐵開通運營。
充電口、母嬰室一應俱全,暖心細節隨處可見
上午9時10分,記者一行從惠州北站一樓南廣場進站候車,在通過進站閘口時,需經過紅外線測量體溫、面部識別、出示粵康碼進站。搭乘步梯或電梯進入二樓候車大廳時,還需通過閘機驗證身份證方可通行。
隨后,記者從惠州北站6號站臺進入候車區域,很快就有一輛“子彈頭”造型的G4640次和諧號列車緩緩駛入站臺。“請注意腳下!”各車廂門口站著一位美麗大方的乘務員,引導大家有序上車,她們雖然戴著護目鏡和口罩,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讓大家感受到了服務的熱忱。
9時37分許,列車從惠州北站緩緩出發,一路以300公里左右的時速行駛在軌道上,雖然車速很快,但擺放在窗臺上的礦泉水瓶十分穩定,乘坐體驗平穩而舒適,前后座椅之間寬度增加了不少。
記者看到,除了空間夠足之外,座椅的配置也相當齊全、方便,在每排座椅后方均配備有一個小餐桌。座椅左邊扶手前端按鈕往外扳動,還可以前后調節靠背,扶手上還有一個二維碼,通過二維碼可以實現掃碼點餐。此外,座椅下方還配備有充電插座等設施。
“小心燙!”列車上乘務人員非常貼心,沿著車廂不時詢問需不需要茶水,并盡心提供餐食服務。“如果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向我們提。”乘務員介紹,列車上設有茶水間、洗漱間、衛生間、母嬰室等區域,可以滿足乘客的不同需求。
贛深高鐵惠州北站全貌。
行程時間大幅縮短,惠州北到深圳北僅28分鐘
G4640次列車沿途短暫停靠了河源東、和平北、信豐西等站點,停靠時間均在2分鐘左右。列車員提醒,如果不是行程到站,最好不要下車玩耍,以免耽誤行程。
上午11時16分,經過時長1小時39分的運行,列車到達贛州西站,如果拋去各站點停靠時間,惠州北至贛州西最快只需1小時20分鐘左右。
此外,搭乘G2197次列車從惠州北到深圳北的另一路記者用時僅28分鐘左右。贛深高鐵的開通,讓惠州與深圳、贛州之間的行程時間極大縮短。
“贛州到珠三角,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利鋒表示,贛深高鐵開通后,贛州至深圳最快鐵路旅行時間由5小時32分壓縮至1小時49分,南昌經贛州至深圳的最快鐵路旅行時間由9小時31分壓縮至3小時30分。
據贛深高鐵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尚永太介紹,贛深高鐵北接昌贛高鐵、南接廣深港高鐵,與京九鐵路走向一致,全長436.3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貫穿江西、廣東兩省五市,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港高速的最南一段。
贛深高鐵通車后,不僅大大縮短了江西省特別是贛州市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出行時間,還結束了贛南地區沒有直達廣東高速鐵路的歷史,廣東省也由此實現“市市通高鐵”這一目標。
贛深高鐵加速五城經貿文旅交流
“我搶到了去贛州首發車票,特別激動。”“冬天泡溫泉、夏天去海邊玩,惠州對贛州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昨日,不少旅客搶票坐首發車,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了“高鐵游”的便利。
贛深高鐵的開通,拉近了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空間距離,帶動城市之間的經貿、旅游、文化交流,加快五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生活圈的步伐。
“我想帶更多朋友到惠州沖浪爬山”
“我們拍一張乘坐第一班贛深高鐵的照片吧。”早上9時,博羅姑娘黃淑宜帶著兩個孩子和婆婆一起來坐首發車去河源,在站內她拉著記者幫她一家人拍照留念。黃淑宜告訴記者,自己上下班、接送孩子時經常會路過惠州北站,孩子總會吵著說想坐高鐵出去玩,昨天總算滿足孩子的愿望了。
“我看著惠州北站一點點建起來,可以說很有感情。”黃淑宜說,得知10日高鐵通車的消息后,她就一直通過手機APP刷票,終于買到了去河源的票。自己還沒去河源玩過,通車后只要30分鐘就能到和平北站,所以打算帶著孩子去走走玩玩,下午再坐車回來。
而在從贛州開往深圳方向的列車上,不少贛州人則對到惠州游玩充滿了憧憬。
“冬天泡溫泉、夏天去海邊玩,對贛州人來說,惠州是個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贛州市民謝小姐說,博羅羅浮山、巽寮灣、龍門溫泉是贛州人節假日常去的地方。以前都是開車去,起碼要開五六個小時,比較辛苦。現在坐高鐵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非常方便。
“惠州有山有海有湖,很多河源人向往到雙月灣、巽寮灣、羅浮山、西湖游玩,我想帶更多朋友到惠州沖浪爬山。”來自河源的李濤說。
惠州旅游資源豐富,從南昆山到羅浮山,從西湖到巽竂灣,山河湖海泉一應俱全,文化沉淀深厚,全域旅游發展如火如荼,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熱門旅游城市。贛深高鐵通車,勢必進一步拓寬旅游客源,為惠州的旅游產業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首發車上10多名乘客唱起紅歌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從深圳北站前往贛州的首發車上響起一陣嘹亮的歌聲,10多名不同行業的乘客唱起了紅歌《映山紅》。贛深高鐵的開通讓出游變得簡單,也讓遠在異鄉工作的人回家更加便捷,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紅歌表達對贛州高鐵開通的喜悅。
“當年我們老區人民盼紅軍、盼解放,現在我們盼高鐵,盼發展!”老家在吉安、工作在深圳的胡先生告訴記者,平時自己開車回贛州,一般要花4個多小時,現在贛深高鐵通車了,極大方便了他的出行。贛深高鐵的開通,大大拉近了老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距離,“方便了創業打工的人回家”。
贛深高鐵的開通,不僅方便了贛州與廣東四城的聯系,也加快了惠州融入大灣區、邁出高鐵沿線城市協同發展的步伐。
“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不用疲勞開車跑高速,下高鐵后打車到江北也很近,總體來說坐高鐵來是方便的。”市民朱小姐是惠州人,在深圳上班,正好計劃回惠州辦事,聽說高鐵要通車了,特意等到12月10日坐首發車回家,辦事的同時順便感受一下高鐵的便捷。
在通往深圳的首發車上,有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士非常引人注目。經了解,原來他們是贛州市安遠縣黨政代表團,組團去深圳參加“東江源安遠”號贛深高鐵冠名列車發車儀式。據介紹,贛深高鐵開通后,從深圳出發到前往安遠,只需在定南南站下車轉乘安遠旅游直通車便可抵達,全程只需1小時30分,極大方便了安遠與大灣區城市的旅客出行。
安遠縣政府一工作人員說,安遠是東江的源頭之一,與惠州有著同飲一江水的緣分,贛深高鐵的開通讓他們與惠州更近了,希望今后能多交流與學習。
昨日本報記者兵分多路,體驗前往惠州北站、仲愷站和博羅北站交通網絡
市區大部分地方可半小時內到惠州北站
對于家住惠城區、博羅縣、仲愷高新區的市民來說,贛深高鐵通車無疑是改變出行方式的一件大事。在全新的高鐵時代,市民要前往三個高鐵站如何才最方便?12月10日,《惠州日報》記者兵分多路,以自駕、打的或搭乘公交等方式,從惠州市區、仲愷中心區和博羅縣城出發,分別前往惠州北站、仲愷站和博羅北站進行體驗,為市民提供最新出行攻略。
惠州北站
市區自駕前往30分鐘內可達
昨日上午8時44分,記者從市區東平公園自駕出發前往惠州北站。過東江大橋后,沿東江二路到惠博大道,再轉小金河大道、金泉路、白石路到達惠州北站,全程14.9公里。正常車速下,記者9時10分到達惠州北站停車場,共用時26分鐘。記者根據導航測算,在江北、下角、上排、下埔等大部分區域,自駕前往惠州北站的時間都在30分鐘內。
除了自駕外,搭乘公交車去北站的體驗如何?早上8時45分,另一組記者在華貿天地公交站搭乘39路公交車前往惠州北站,途經文華一路、三新北路、三環路轉惠博大道,后基本與自駕線路一致,全程22站,票價2元,因早晨上下車人少,總體行車比較順暢,全程用時45分鐘。返程時,記者選擇搭乘出租車,回到華貿天地東門距離為12.64公里,全程車費40元,用時27分鐘,比坐公交車省了18分鐘。
據悉,為滿足市民往返惠州北站的公交出行需求,我市已新開通40路、301B路(仲愷)、L6B路(博羅)三條公交線路,并對25路、39路、209快線、213路等4條線路進行了優化調整,這些線路均可到達惠州北站。
關于市民普遍關心的停車場問題,記者了解到,惠州北站地面停車場有750個停車位,地下停車場有650個停車位。目前停車場進入最后調試階段,暫不收費。
仲愷站
從科融創業大廈自駕前往需30分鐘
昨日8時30分,記者從科融創業大廈出發,自駕前往仲愷站。根據導航,從仲愷大道進入體育路、陳江大道中,轉入五一路、甲子路,經環僑路進入康僑大道,最后到達贛深高鐵仲愷站,全程用時30分鐘左右。另一路體驗記者則于8時30分從潼僑鎮政府搭乘332路公交車,約9時到達贛深高鐵仲愷站站前廣場。
贛深高鐵仲愷站候車廳環境舒適,配有按摩椅。
從仲愷站出發,乘客可以選擇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私家車等交通工具離開。仲愷站停車場有停車位900多個,暫時免費開放,待配套設備完善后,將按標準開始收費。
博羅北站
223B路公交線設36個站點串聯多個鎮(街)
昨日上午9時58分,記者開車從博羅縣麻陂鎮人民政府出發,途經麻陂大道、Y411、站前大道,9分鐘即到達博羅北站。
10點30分,記者在博羅北站看到,旅客有序出示粵康碼行程碼,并經過安檢后進入候車大廳。
旅客還可以選擇公交出行。博羅縣交通運輸局優化公交線路,新開通223B路公交線路,起訖站點為縣城中心客運站至博羅北站,全程66.3公里,共設36個站點,經博羅大道、金龍大道、G205線等串聯羅陽、泰美、楊村、楊僑、麻陂等多個鎮街,路線全程約1小時20分鐘,單程全程票價20元。
文字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劉豪偉 劉煒煒 馬海菊 邱舒婷 林麗娟 魏怡蘭 李燕文 朱麗婷 侯婉怡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