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贛深高鐵開通運營,以客家文化為紐帶的五座城市,今后將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粵贛深化合作實現共贏的故事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一路串聯兩省,帶動五市融灣。這是贛深高鐵的生動寫照。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九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贛深高鐵是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通道,自北向南連接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打開了惠州的融深大通道。今日,贛深高鐵開通運營,贛州至深圳時間最快縮短至1小時49分,惠州市區至贛州、深圳時間只需1小時和30分鐘。
軌道交通拉近空間距離,帶動城市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隨著贛深高鐵的開通運營,粵贛兩省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作為江西南大門的贛州也將和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一道,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生活圈。
今日,贛深高鐵沿線五城黨媒聯合推出特刊,見證贛深高鐵開通運營這一重要時刻,期待譜寫粵贛協同發展的華麗新篇章!
產業升級之路
同頻共振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
從經濟總量看,贛州在贛深高鐵沿線五座城市中排名第四,高于河源。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645億元,比上年增長4.2%,排名全省第二,僅次于省會南昌市。作為江西省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市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去年全市常住人口897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58萬。
“十三五”時期,贛州市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GDP增幅連續五年全省第一,總量從1974億元增至3645億元,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66位。去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若干政策措施》,為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更多的企業家選擇來到贛州創新創業。
今年,《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出臺,提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產業合作試驗區等。隨著時速350公里的昌贛客專通車,為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贛州正朝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方向努力。
河源●
河源市緊鄰贛州市,全市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去年常住人口283萬,地區生產總值為1102.74億元,同比增長1.3%。今年上半年,河源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7.30億元,同比增長26.5%,增速排名全省第七。
根據《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河源是北部生態發展區產業布局最多的城市,《規劃》列出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11個產業都將河源作為布局城市。在《規劃》中提及河源的次數達到25次,這顯示了河源市制造業基礎牢固,發展態勢良好。
當前,河源正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特別是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打造千億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百億級現代食品飲料產業集群和百億級先進新材料產業集群。
惠州●
沿著贛深高鐵從河源進入惠州。惠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岸,土地面積11347平方千米,去年常住人口為604萬,地區生產總值為4221.79億元,同比增長1.5%。
“十三五”時期,惠州經濟總量從2015年的3140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4222億元,年均增長5.5%。惠州制造展現“硬核”競爭力,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第一,惠州4K電視機產量占全國的1/3,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64.2%、43.8%。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恒力石化等一批大項目順利落戶,為惠州實體經濟發展積蓄強大的發展動力。
“十四五”期間,惠州將積極參與深圳都市圈建設,探索共建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惠州還將一體化保護和開發深惠黃金岸線和海洋資源,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爭取復制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成功事項,對標深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東莞●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曾為“廣東四小虎”之首,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東莞全市陸地面積為2460.1平方千米,去年地方生產總值9650.19億元,年平均增速超過6.5%,常住人口為1046萬。
東莞制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制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全球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資者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載體和支撐,“十四五”期間東莞將重點打造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提出拓展優化產業發展空間,規劃約70平方公里,布局松山湖生物技術、東部智能制造、東莞新材料、東莞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東莞水鄉新能源、臨深新一代電子信息、銀瓶高端裝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引領東莞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
從贛深高鐵東莞南站繼續往南走就進入中國經濟特區——深圳。深圳全市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1756萬,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67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實現創新能級的提升一直是城市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十四五”時期,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將達6.3%,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8件。在創新驅動方面,深圳首次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納入指標,提出到2025年的目標值是達到31%的占比。深圳提出打造數字先鋒城市,搶抓數字技術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生態,促進數字化轉型,引領數字新生活。
從贛深高鐵沿線五市的發展規劃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江西南大門的贛州和粵北山區的河源,還是同屬珠三角地區的惠州和東莞,都希望進一步加強與深圳的產業協作,以同頻共振的方式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化溯源之旅
以客家文化為紐帶聯系更緊密
●贛州
贛州歷史悠久,繁榮于兩宋時期,至今仍保存數量眾多、有較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遺址。因此,贛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館”之稱。
在經歷了中原漢民向南方的五次大遷徙以后,贛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目前,全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和信豐縣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余均屬客家方言區,客家人達87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95%以上。這里既有唐宋以來世居的“老客家”,也有明清時期從粵東和閩西回遷到贛州的“新客家”。
贛州還是蘇區精神的發源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等在領導創建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斗爭中培育了偉大的蘇區精神。蘇區精神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可以概括為:“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它既是井岡山精神在蘇區時期的深化和發展,又是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頭。
●河源
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河源客家人以東江流域為聚居地,形成了以東江為情感紐帶的獨具個性的客家文化。河源每個縣區都有客家歌舞團,紫金縣的客家花朝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平縣的忠信客家花燈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川縣的雜技團是全國首個縣級雜技團,和平縣的采茶劇團有著漢劇和采茶劇相結合的戲韻。
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蘇維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中共東江特委和中共后東特委的所在地,是東江縱隊的革命根據地,是粵贛湘邊縱隊的活躍地區,是廣東最早的解放區,其中龍川縣是解放戰爭時期廣東最早解放的縣份。截至2020年8月,全市革命遺址總數為679處。龍川縣、和平縣、連平縣、紫金縣被納為重點老區蘇區。
●惠州
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縛婁古國在羅浮山下的東江之畔開創嶺南文化之風氣。惠州是東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處在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來源地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又善于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獨特的風采。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眾多,被稱為客家僑都。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紅色熱土。惠東高潭是全國最早成立區級蘇維埃政權的地方之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惠州是東江縱隊指揮部所在地。在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中,惠州一直是東江地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發展組織,建立武裝,發動民眾,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
●東莞
東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府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樟木頭是東莞唯一的純客家鎮,傳承了客家文化——麒麟藝術。樟木頭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清溪鎮一帶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這里許多食肆烹制的客家菜很正宗,尤其是客家狗肉、釀豆腐。鳳崗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間音樂、民間文學的瑰寶。
●深圳
南頭古城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始于東晉,已有近1700年歷史,見證了東晉以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興亡更替,是深圳和香港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深圳的客家人最早于明代遷入,而大量遷入則是在康熙年間。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客家人憑借自己的勤勞勇敢與聰明才智漸漸在這個新城市站穩腳跟,成為深圳原住居民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深圳濱海客家文化,深圳“鵬城”的別稱也來源于境內的客家古建筑群。
深圳是廣東省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又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的發源地之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傳統。
采寫 贛深高鐵五城黨媒聯合采訪團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