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打造全國領先汽車電子產業高地
惠南科技園精品園區建設成效漸顯,向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穩步邁進
“惠南科技園在電子信息產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具有較好基礎,園區區位及交通優勢明顯,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顯著,商業和生活配套完善。”談及為何選擇惠南科技園,德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成為我國汽車強國建設的重要突破口,西威智能網聯項目落戶惠南科技園,將更有條件、更有機會去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和德賽西威一樣,今臺集團、臺冠科技及九聯科技、竤泰科技等也選擇花落惠南科技園或者繼續增資擴產。
瞄準高精尖,聚焦產業前沿。優質企業紛至沓來,讓惠南人驚喜地發現,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精品園區建設成效漸顯。
近年來,惠南科技園積極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力爭產業項目個個是精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了一個個精品創新服務品牌;不斷提升園區品質,努力雕琢塑造精品園區,全力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2021年惠南科技園被廣東省商務廳評為“高質量發展先進經開區”“對外開放示范經開區”。
“借著德賽西威智能網聯項目等龍頭企業項目落戶的東風,惠南科技園將以德賽西威為龍頭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在德賽西威基礎上引進上下游產業,結合惠州未來工業小鎮建設規劃,用3年時間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朝著打造全國領先的汽車電子產業高地、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邁進,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惠南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說。
落戶惠南科技園的德賽西威。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提升產業能級
單位面積GDP居全市省級園區第一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惠南科技園實現GDP36.35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2億元,同比增長42.6%;固定資產投資20.73億元,同比增長8.8%;稅收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29.2%。
優異的成績單,得益于惠南科技園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能級。近年來,惠南科技園堅持提質增效,提高工業用地產出效益。通過向存量項目要土地,推動集約用地,成功盤活土地16萬平方米,引入6個新型產業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創造產值約50億元、稅收2億元。制定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對未完成原規劃建設內容或已建成容積率低于1.4的16家工業企業實施提質增效再建設行動,其中4家企業在今年第四季度動工建設,建設面積合計約22萬平方米,其他企業正在完善建設方案。
惠南科技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也加速進入價值鏈高端環節。智能網聯龍頭企業德賽西威工業園的啟用,給惠南科技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惠南科技園圍繞德賽西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嚴格從“環境友好程度、技術創新性和先進性、產值與稅收每平方米貢獻力”等多維度綜合挑選中小企業落地投產,堅持“優中選精”。目前,惠南科技園已引進聯暢精密、瀚達美等一批與德賽西威密切相關的產業配套項目。
而今,惠南科技園已形成多元化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新格局。園區現有規上企業81家、高新技術企業55家;上市企業11家(含母公司異地上市),其中本地上市3家(九聯、德賽西威、德賽電池)。園區已形成了以移動互聯網、平板顯示、智能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為核心,以現代服務業為補充的產業結構。
惠南科技園在土地集約利用和高質量發展方面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20年,廣東省商務廳對全省48個經開區的監測結果顯示,惠南科技園單位土地營收達26.91億元/平方公里,為全省平均值的2倍;土地投資強度3.98萬元/平方公里,為全省平均值的3.5倍;單位面積GDP達到6.89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市所有省級園區中排名第一。
強化創新能力
今年園區高新企業存量可達70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惠南科技園大力推進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為產業發展、企業增效提供持續動力。
據統計,2020年惠南科技園R&D投入占GDP比重高達11.97%,是仲愷高新區的2倍、惠州市的4倍,在創新投入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為激發企業的創新潛力,惠南科技園積極實施“高企倍增”行動計劃。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存量達55家,2021年園區高企存量可達70家。“我們是2014年搬到惠南科技園的,那時候整個園區都沒有多少家高新技術企業。現在,周圍都是高新技術企業了。”惠州奧視通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芳高興地說,這幾年惠南科技園發展非常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大項目。
為助力企業創新,惠南科技園還積極引進平臺資源,推動企業構建高質量技術平臺。目前,園區共有研發平臺55個,其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全市僅5家)、廣東省博士工作站4家、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省級工程中心10個、市級工程中心27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全市僅5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4家等。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2021年,我獲得了惠南科技園為首套裝備示范應用提供的扶持,迎來了技術落地的第一個項目。”園區“高精尖”企業惠州市科近離子膜材料研究院院長莫丹激動地說,“更振奮人心的是,我們在惠南科技園的重離子微孔膜污水處理創新示范項目,成為全球第一個重離子微孔膜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成功應用案例。”
目前,惠南科技園已形成以“中科先進制造、廣工大、科近離子膜”+“惠南聯合研究院”為依托,圍繞產業布局發展多元化新型研發機構集群的“3+N”新格局,為園區乃至全市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企業提供高端前沿的研發服務。此外,惠南科技園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廣工大、惠州學院等多家科研機構、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通過與企業的成果轉化需求對接、項目評估、工藝優化及技術服務等方式,累計服務地方企業100余家,孵化科技企業6家,并建立了8個產學研基地,成功為企業引進科技特派員23人。
與此同時,惠南科技園積極構建大孵化器發展格局,形成了“創客+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5.0全鏈條孵化模式。目前,園區共有孵化面積5.6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90家,畢業企業27家,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億元以上產值企業3家。
打造品質園區
為群眾企業提供優質環境
傍晚5時40分,正是下班高峰,惠南科技園主要交通出口金達路車流順暢,不復往日的擁堵。“我們管委會前面的紅綠燈,以前下班要等三四個才過得去,現在基本上等一個紅綠燈就可以通過了。”在惠南科技園工作的林小姐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惠南科技園持續推進精品園區打造,為群眾生活、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環境:通過道路微改造,解決企業、群眾出行難題;利用村民回撥用地建設停車場,協調園區企業、商住小區開放停車位,推廣立體停車場建設,想方設法解決停車難題;開展綠化保潔、工地管理、交通秩序、“兩違”拆除、智慧城市和信息化管理等專項整治提升工作,不斷提升園區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惠南科技園積極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園區管理效能。目前,該園區建立了一套針對流動人口管理的社會治理綜合防控管理系統,實現了人員信息“實名、實情、實數、實時”采集,形成一人一檔數據庫,為園區流動人口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數據;在人員密集區、車輛經過重要卡口投放了52路人臉自動采集設備、20路車臉采集設備并形成閉環管理,通過平臺對出入園區的敏感人員、車輛運行軌跡進行智能分析,提高園區智能安防城市治理水平。園區在制高點布置了4套“鷹眼AR高空瞭望系統”,以高空瞭望系統開展穹頂式視頻全覆蓋監控,地面通過前端攝像頭開展近距離細節抓拍,通過AI算法智能識別園區重要道路交通、衛生保潔、市容環境情況。在網格員的手機APP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實時監控報警的信息,如某路段的機動車違停、占道經營、遺撒垃圾等,事件處置自動派遣到相關部門,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積極完善民生配套,醫院、學校、公園、公交、商業等公共服務齊全,其中惠南實驗學校是全市第一所全部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教學質量在仲愷區乃至全市名列前茅。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陳招雪 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