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花生,大家都知道,說到八月豆,很多人有可能就不知道了……八月豆,是花生的一個品種,因春季播種,農歷八月收成,故稱八月豆。惠陽區秋長街道官山村是八月豆的主要產地之一,八月豆在官山村有著數百年的種植歷史。
今天,讓我們走進
八月豆制作技藝傳承人——鐘富強
為我們講述八月豆的制作過程
惠陽秋長土地資源豐富,山清水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秋長街道官山村是八月豆的主要產地之一,據鐘富強杰少,八月豆的種植歷史已有一千五百三十多年,而官山村有數百年,過去官山村大面積種植八月豆,村民幾乎都以此維生,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以獨特的生產工藝制作出了風味獨特的八月豆。
嘗過八月豆的人都難以忘記它的粒飽、味香、酥脆,成了“將軍故鄉”的一大特產。2013年,秋長八月豆制作技藝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月豆與普通花生的區別
很多人可能分不清秋長八月豆和普通花生的區別,秋長八月豆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鐘富強也給大家進行了現場科普。
八月豆是花生的一個品種,秋長八月豆殼薄、肉粒飽滿、酥脆,對比普通花生來說,長度較長,外殼較光滑,且“顏值很高”,成熟采收的八月豆剝開后內殼是深色的。
圖片來源:西子湖畔
關于種植:耗時、耗人工
鐘富強從小就跟從父輩學習八月豆的種植及制作工藝,有嫻熟的八月豆炒制手藝,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小能手。鐘富強說,一般花生都種半年或四~五個月,而八月豆則要種植八個月。
在收獲時,由于八月豆生長周期較長,此時花生苗已枯黃,果實和苗基本分離,按照傳統把苗拔起的收獲形式,對八月豆是行不通的。這時候,就需要靠人工借助小耙鋤,一個個把花生撿起來,非常地耗費人力。
手工制作 歷經挑泡腌曬炒
由于堅持使用傳統工藝制作,八月豆保持了它的“香、酥、脆”特點,令它遠近聞名,成為秋長的一大特產。
八月豆的炒制須經過挑、泡、腌、曬、炒等工序,要靠看、聽、聞等經驗把握制作過程中的“火候”,其制作過程精細,是頗具特色的傳統加工技術。
鐘富強說,炒制八月豆的第一步是先把優質的花生挑出來,再把花生(帶殼)放入水池里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便于花生在腌制時更好地吸收鹽分。浸泡后撈起花生,撒鹽攪拌均勻,邊撒邊攪拌。接著,放在太陽下暴曬,再將曬好的花生放入大鍋柴火炒制,這樣出來的八月豆酥、脆、爽,吃起來格外香!
傳承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
八月豆產量低,畝產僅100多公斤,不足普通花生的三分之一。據鐘富強介紹,因為產量低,種植八月豆的農戶急劇減少。加上八月豆需要全手工制作,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高,與普通炒貨花生相比,八月豆缺乏價格優勢和競爭力。
上世紀90年代,八月豆曾一度面臨消亡。如今掌握傳統土法炒制八月豆技藝的人,已寥寥無幾,這項技藝正面臨著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困境。
鐘富強說,他堅持做了十幾年,就算沒錢賺也要繼續做,也會想盡辦法打開銷路,因為全世界,只有惠陽秋長才有八月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