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屈龍軍 王勝輝)就業是民生之本。7月21日上午11~12時,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魏敏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就“精準施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實施“十大行動”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據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統計,今年我市5所高校畢業生約1.5萬人,加上在外地求學的惠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往年申請暫緩就業的畢業生等,預計今年在惠州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約3.5萬人。
魏敏介紹,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實施“就業服務進校園”行動,開展政策服務、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推送、創業扶持和檔案服務進校園等活動,利用就業創業政策宣講、舉辦線下線上招聘活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創業扶持服務等方式,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創業。今年上半年,通過人社部門和各高等(職)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市5所高校畢業生已簽訂就業協議的有11862人,簽約率79.99%,比往年上升約20%。
今年預計在我市辦理報到的高校畢業生近2萬人。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市實施“十大行動”,主要包括創業扶持行動、基層人才支撐行動、專業渠道促進就業行動、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行動、就業服務精準對接行動、就業能力提升行動等。此外,千方百計擴大崗位供給,今年計劃組織招聘活動40場以上,上半年已組織667家企業提供3萬多個崗位。
對未就業畢業生提供“1311”服務
今年我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預計有5000人,為做好這一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魏敏介紹,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完善實名制信息數據庫,通過對本地未就業畢業生開展走訪摸查,做到人員信息應登盡登,對部門移交、各渠道登記的畢業生實名信息進行認真梳理,按照就業、失業、暫無就業意愿等類型造冊,對仍未就業人員,明確求職意向、技能水平、服務需求,按規定納入失業登記管理服務和統計范圍,進行“實名制”臺賬精準服務;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1311”服務,即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職業培訓機會、1次就業見習機會;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有特殊困難的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建立專門幫扶臺賬,實施專項幫扶、優先援助,按照“一生一策”動態管理。
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還將根據登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情況,分行業、分專業舉辦針對性強的專場招聘活動,積極采取“直播帶崗”“隔空送崗”等線上招聘模式,線上線下促進畢業生與招聘崗位便捷、精準對接,做到周周有招聘、時時有崗位。
畢業五年內自主創業可申請一次性擔保貸款
我市大力落實扶持政策,用好就業創業專項資金,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魏敏介紹,高校畢業生可享受求職創業補貼、基層就業補貼、基層崗位補貼、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等。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還可享受系列創業優惠政策,成功創辦初創企業(本人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5年內)和出國(出境)留學回國人員(領取畢業證5年內)可申領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資助標準為每人1萬元。畢業五年內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申請一次性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30萬元,對其中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最高可貸款50萬元。
需要創業場地或需要其他創業扶持的畢業生,還可以申請入駐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享受集創業培訓、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創業交流、創業融資、創業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