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首次用大腿皮膚和肌肉為患者塑造新舌頭 活動自如

        中醫看病喜歡看舌頭,舌苔舌色的細微變化可能預示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及程度的輕重。但你知道嗎,舌頭除了能反映身體情況,本身也可患病。

        惠州首例用大腿皮膚和肌肉塑造新舌頭

        舌頭患癌在普通人看來是比較少有的,甚至很多人從沒想過舌頭也可能會患癌癥。近期,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順利為一名舌癌患者施行全舌癌手術治療,為惠州地區首例!

        據悉,該男性患者今年48歲,因確診舌癌1年余收住入院。在對患者進行化療縮小病損范圍后,醫生對其進行了詳細評估,經過反復術前討論,最終擬定手術計劃:在全麻下進行“全舌癌-舌頜頸聯合根治術+雙側頸淋巴清掃術+左股前外側皮瓣轉移修復術+舌體再造術”。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友元教授帶領團隊的指導下,口腔頜面外科王俊文副主任醫師順利為患者施行了手術。

        術中,醫生將患者的整個舌體摘除,用大腿皮膚和肌肉替換,為患者塑造了全新的舌頭。

        術后病理結果顯示:全舌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家屬的細心照料下,患者術區愈后良好,舌體活動自如,發音、吞咽順利;頸部傷口及左腿皮瓣供區傷口愈合良好,已順利出院。

        舌頭受物理化學刺激可能提高患癌率

        關于舌癌知識,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今天,市第三人民醫院專家帶來關于舌癌的小知識。據介紹,舌癌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如下幾種:1.舌癌多發生于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腹等處,可有局部白斑病史或慢性刺激因素。2.常呈潰瘍型或浸潤型,生長快,疼痛明顯,浸潤性較強。3.可有舌運動受限、進食及吞咽困難。4.早期常發生頸淋巴結轉移。

        那么,舌癌主要由什么因素誘發?怎樣鑒別是否患了舌癌呢?

        首先要了解舌部潰瘍與舌癌的區別和聯系。發生在舌部的潰瘍是比較常見的,多數是由于上火,精神壓力較大導致;另一部分是受到創傷引起,常有對應部位的刺激物,潰瘍較深,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基底不硬,好發于舌側緣后方,去除刺激物可自行愈合。這類的潰瘍有個統一的特征便是病程較短,對于久治不愈的潰瘍,需要到醫院就診排除病變的可能。

        其次是了解舌白斑與舌癌的區別和聯系。舌白斑多發生于舌背、舌腹或舌緣,白斑界限清楚,稍高于黏膜表面,顏色為乳白、灰白或呈淡黃的白色。白斑表面可粗糙不平或有顆粒增生,或呈疣狀突起,或糜爛。舌白斑的發生與煙、酒、慢性摩擦及喜吃燙、辣食物等嗜好及飲食習慣有關。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一般好發于40歲以上者。白斑轉化為癌,一般常發生于出現白斑后2~4年,惡性轉化率主要與局部是否繼續受到物理化學刺激有關。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鄭子欣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