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科技局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探索創新方式方法 提升惠企服務質量
組織專家深入科研一線,為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通過多元化舉措,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普活動惠及于民……惠州市科技局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積極為廣大群眾、企業團體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以實干實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市科技局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提高服務企業質效。這是惠陽區高新技術企業宣傳培訓會現場。
分析案例為企業答疑解惑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學謀劃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建設按期推進,已引進6個高端創新團隊、70多名科研人員入駐潼湖開展科研。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162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548家。
年初,我市730多家科技企業可享受獎補政策,其中兩家因業務發展需要,從惠城區搬到了惠陽區、大亞灣區選址經營,按照以往程序,這兩家的獎補資金將無法落實到位。得知這一情況后,市科技局積極與惠城區有關部門聯系,及時將獎補資金劃撥到位。“當時換了辦公地址,本來不抱太大希望了,沒想到市科技局工作人員積極想辦法幫企業爭取。雖然這筆獎金對企業來說不是很多,但這種舉動讓人感到很溫暖。”一家獲獎補企業負責人感嘆道。
不僅如此,市科技局還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通過探索一系列新方式新方法,提升科技惠企服務質量。該局聯合金融、稅務等部門甄選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入庫,精準施策,在財政、金融、科技、服務等各方面給予綜合性支持,激勵入庫企業優先申報省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和研發平臺,推動企業在研發費加計扣除、科技創新券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方面獲得優惠支持,推動企業做強做大。
5月18日,市科技局成功主辦“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初評員業務培訓會”。來自全市各協會、各科技服務機構、部分縣區業務代表共80余人參會。培訓會上,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全面總結分析了近年來企業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專家則對《2021年惠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初評要求》12個模塊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逐條分析,重點強調了今年初評改進的內容。
這次對高新技術企業初評人員的系統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初評質量,實現線上一次反饋企業提交資料需要修改補充的問題,免除企業跑動辦理反復退回的負擔。“我們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市科技局將大家集中到一起釋疑解惑,讓我們的工作更有針對性,也節省了不少時間。”現場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為消除企業辦事難點痛點,做好“科技惠企網上行”服務,6月1日至10月31日,市科技局延長了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服務工作時間,每個工作日延長至下午6時,周六開啟線上辦公,切實為企業提供便利。企業在線上就可以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流程申報工作,如有問題咨詢,還可以通過QQ、微信留言或撥打電話咨詢。
惠陽區高新技術企業宣傳培訓會現場。
大學科技園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指導
市科技局注重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開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3月以來,市科技局深入多個孵化載體開展系列調研,加快推進省級加速器、異地孵化器和市級孵化器培育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市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
3月2日,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前往華科東江新能園加速器調研,了解建設進展,推動積極打造我市首個省級民營加速器。針對園區創新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科技局工作人員對照管理辦法,逐一進行研究,借鑒有關經驗,提出解決方法,并希望園區工作人員務必加緊完善條件,按時申報。
日前,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大學科技園獲省級認定,這也是我市首個省級大學科技園。“這是一個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指導的孵化平臺。”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大學科技園現有建筑面積9740平方米,包含慧豐坊創新創業育成基地、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汽車實訓中心等。該科技園以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重點服務大學生創新企業孵化、教師科技成果孵化以及與學院學科密切相關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孵化。
據了解,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已將大學生科技園建設納入學院“創新強校工程”建設規劃,將整合社會化資源,實施高新區、產業帶和科技企業密集區的發展戰略,以“智能化綠色科技園”為整體定位,重點建設以科研機構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研發平臺,大學科技成果轉移和科技企業孵化平臺,面向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的公共服務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與服務平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等五大平臺。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大學科技園采取“一園四區”的建設模式,分別成立惠城院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惠城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惠城院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惠城院大學科研中試產業化基地,重點打造“1+3+N”模式的大學科技園。其中“1”為大學科技園,“3”為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能化應用“三位一體”發展格局,“N”為多個產業學院和實訓實踐基地的有機融合。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市科技局深入企業一線收集、診斷和對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產學研精準對接,以項目委托形式,組織新型研發機構及行業協會舉辦多領域多場次“惠企專家行”產學研對接會,先后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防疫物資研制”“石化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暨家具行業”“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等領域專題6場“惠企專家行”產學研對接會,征集131家企業的217項技術需求,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現場調研對接企業106家,深入企業進行技術痛點診斷和答疑,幫助企業加快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
發揮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市科技局踐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宗旨,深入廣大農村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發揮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5月6至7日,市科技局局長黃育勛帶隊到惠州市綠湖花卉產業園、博羅縣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區開展現場調研,并召開座談會,了解園區情況,幫助園區解決問題。
據了解,市科技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積極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探索縣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征集選派50名市級農村特派員以“特派員+龍頭企業”共同幫扶,推進鄉村振興發展。4月中旬,惠州工程職業學院農村科技師生特派員團隊來到惠州象山藥王谷種養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調研,特派員團隊發現該企業在羅浮山南藥資源收集、瀕危南藥保存及飼料化研究等方面有較強需求,有針對性提出了堅持科學種養,有效融合智能化、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清單,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和企業發展。
同時,為充分發揮我市廣大專家的積極性,引導大家投身科技創新一線,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發展,市科技局還啟動了企業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經征集遴選,惠州學院成為第一家惠州市企業科技特派員試點實施單位,首批選派30名以上專家作為企業科技特派員。
惠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震介紹,企業科技特派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立足于企業實現創新突破的關鍵技術難題,立足于惠州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高校科技人員的科研優勢,力爭做好擔當技術專家、行業專家、產品經理三種角色,完成“專業到行業、項目到產品、論文到效益”的轉化,以服務精神、科研精神幫助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惠州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科技局還立足人民群眾需求,通過多元化舉措,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于民。5月27日,惠州市“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廣東省科技進步活動月”主場活動在惠州科技館舉行。除主場展示活動外,市科技局還將牽頭聯合各地各部門舉辦各具特色、內容豐富、貫穿全年的科普活動,其中包括科技進校園、科技下鄉、科普講解員選拔活動等。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官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