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下大力氣改善民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列出民生實事清單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部署安排,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我為群眾辦實事·十惠行動——1+10+N”民生項目清單體系(“1”是市四套班子辦實事項目,“10”是市級“辦實事、開新局”重點民生項目,“N”是各部門上報項目),切實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年內完成14個中心城區堵點整治、今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萬個、推進7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改造并投入使用……《惠州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實事、開新局”民生實事清單》日前出臺,列出10項共18件民生實事,明確各項民生實事主要內容、工作目標、完成期限、牽頭單位等,下大力氣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實事求是做好民生工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交通治堵
年內完成14個中心城區堵點整治
●民生實事內容
完善中心城區便捷化路網體系。完善中心城區市政道路路網,年內建成演達二路東段等20條市政道路。整治中心城區交通堵點,年內完成14個中心城區堵點整治。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智慧公共停車場30個,未來新增1萬個停車位。
演達二路東段是未來連通金山湖島內的又一條重要道路,現已進入路基水穩層施工階段,完成工程建設量的53%;作為市重點項目的新橋路道路工程,未來能夠解決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進場道路問題,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設量超八成;主要連接小金河大道和金石二路的江北經三路和緯二路道路工程,將有助于疏導分流贛深高鐵惠州北站周邊交通,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設量超四成……一條條市政道路正構筑中心城區完善的市政道路路網。“這些年,市區的道路越來越寬、越來越暢,希望道路建設步伐再加快,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順暢。”市民劉先生說。
上下班交通擁堵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今年,我市繼續推進道路“暢通工程”,加快調整東江大橋北橋頭、金山大道與惠沙堤二路匝道、惠州學院路口、惠州大道/三新北路、惠州大道/三新南路、惠州大道/期湖塘路等14個擁堵節點交通設施,其中涉及標識、標線、信號燈、視頻采集系統改動等。“東江二路東延段交通標識、標線清晰,紅綠燈又少,整條路開車走起來很舒服。”市民劉先生說,這段路十分順暢,并且視野開闊、江景宜人,令人愉悅。
隨著一批智慧停車場的開工建設,停車難帶來的困擾也將陸續得到解決。去年,惠州市區已建成10個智慧停車場并陸續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將新建成20個智慧停車場,新開工建設位于紅花湖、花邊嶺等處30個智慧停車場,未來新增1萬個停車位。
“不少停車場車位充足,車位前還安裝了空閑提示燈,找車位很方便。”市民陳先生前往市市民服務中心辦事,直接將車開進服務中心的停車場,“市區重點區域配套建設停車場,大家不用再轉來轉去找停車位,方便了不少。”
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已審批農村宅基地703宗
●民生實事內容
推廣農房簡約報建、風貌管控。健全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全市73個鎮(街)設立農房報建聯審聯辦統一服務窗口,實行簡約報建制度,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和風貌管控要求。加強農村宅基地信息化建設,建立農村宅基地信息化系統平臺,逐步實現農村農房報建網上審批。
前些年,由于農村建房政策缺位,村民的建房需求無法滿足。去年有村民向惠州日報記者反映,其曾到鎮有關部門遞交建房申請材料,卻得不到審批,希望能盡快規范農村建房標準、暢通申報途徑。
如今,符合條件的村民可以報建了,可到當地按流程申請。“今年以來,我市共審批宅基地703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73個鎮(街)出臺了鎮級《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操作流(規)程》《農村建房審批管理操作流(規)程》《村民住房建設施工監督管理制度》等;7個縣(區)制定出臺了縣(區)的農村宅基地管理實施細則、農村農房報建指導意見和農村農房風貌管控實施意見。
據悉,我市近年來以推進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發力實施農村“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三項改革。我市借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制定出臺《惠州市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惠州市農村村民建房審批指導意見(試行)》《惠州市農村存量違法建筑分類處置指導意見(試行)》等,著重落實農房簡約報建程序,堅持“以成員認定、以戶取得”的原則,通過簡政放權,將宅基地審批權限下放至鎮(街),較好解決了“看得見的(鎮級)管不了,管得了的(縣級)看不見”的問題,暢通了農民新建住房的報建途徑。
醫療服務
3年投入1900萬元資助發展臨床重點專科
●民生實事內容
大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在不新增醫療業務用房面積和床位的前提下,通過優化管理,提升市中心人民醫院南湖院區醫療服務水平。升級改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1年底前7家縣級公立醫院(惠東縣第二人民醫院、惠東縣中醫醫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博羅縣中醫醫院、龍門縣人民醫院、龍門縣中醫醫院、龍門縣婦幼保健院)完成升級改造并投入使用。2021年底前3家“縣(區)第二人民醫院”(惠東縣平海鎮衛生院、惠城區橫瀝鎮衛生院、龍門縣永漢鎮衛生院)主體工程封頂。
“這個做法特別好,太方便了!”市民陳女士日前到市中心人民醫院體檢,體檢報告顯示乳腺有結節。她正準備重新到門診掛號時,接到了醫院體檢中心客服打來的電話,客服表示已經幫她預約好了乳腺外科的專家復查。“這減少了我到門診排隊的麻煩,還幫忙約到惠州市名醫給我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醫院的服務太周到了!”
近年來,我市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市中心人民醫院入選全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攜手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鐘南山院士團隊打造“呼吸名醫工作站”。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和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全市共有三甲醫院6家、三級醫院14家。近三年我市投入1900萬元資助發展臨床重點專科,截至去年全市共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9個、重點扶持建設臨床重點專科6個;打造了胸痛、創傷、卒中、重癥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
在抓好市直醫院擴容提質的同時,我市積極推進9家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升級改造和8家鄉鎮衛生院升級建設為“縣(區)第二人民醫院”,五年來累計完成529間市級、175間省級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1044間村衛生站實行“一站式”醫保結算。
教育惠民
力爭今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萬個
●民生實事內容
增加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學位。新增幼兒園學位5000個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保持在50%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80%以上。力爭2021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萬個。開展全市住宅項目規劃配套教育設施建設工作專項督查,2021年推動75宗配套教育設施建設,其中完成39宗建設,爭取動工36宗。
幼有所育,讓孩子茁壯成長,是每一位父母的共同心愿。近年來,我市通過擴資源、調結構,不斷增加幼兒學位供給,全市共有幼兒園804所,在園幼兒總數22.6萬人,其中公辦幼兒園248所,在園幼兒11.5萬人(含購買學位),占比51.02%。從2017年實施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以來,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109所,新增公辦學位超過5萬個,群眾不再為孩子“入園難”問題而擔憂。
“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幼兒園,挺方便的。”家住市區江北一小區的秦女士說,她所在的小區有配套的民辦幼兒園,走路5分鐘左右就可以接送。“幼兒園去年被列入集團化辦園項目,保教費沒有變,但是教學內容更豐富了,教學質量更好了。”秦女士說,希望政府推動集團化辦園或者適當增加民辦幼兒園的補貼,更好緩解“入公辦園難”“入優質民辦園貴”的問題。
能就近入讀優質的義務教育學校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最近,家住市區東平荷蘭水鄉的張女士每天關注著惠城區第四十一學校的建設進展,“上個月看到它封頂了,我的心里就更加踏實了。”
近年來,東平荷蘭水鄉片區樓盤越來越多,新遷入戶的人口不斷增加,適齡兒童數量也逐漸增加,原有的一所公辦小學已不能滿足該片區適齡兒童入學需求,附近居民一直盼望多建一所公辦學校。“我原本做了入讀民辦學校的打算。”張女士說,“現在好了,惠城區第四十一學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6歲的兒子正好趕上就近入學,我也省了一筆支出。”
文化惠民
打造城鄉居民便捷健身圈
●民生實事內容
提高體育場所供給的“質”和“量”。配送安裝一批健身體育器材到各自然村(社區)和公共體育健身場所,打造城鄉居民便捷健身圈。
“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對健身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博羅縣龍溪街道蘇村村民孫建忠說,蘇村廣場的體育設施頗受村民歡迎。“我們希望村里有更多、規模更大、檔次更高的健身設施。”
就近便捷的體育場地設施是實現體育惠民的基礎。近年來,我市圍繞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層次多樣、高效便捷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網絡,持續加快大型體育場館、體育公園、社區文體廣場、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等群眾身邊的各類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目前,市一級建有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惠州體育館、金山湖游泳跳水館、金山湖體育館和2萬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廣場;縣一級全部建有“三大件”體育場館,53個鄉鎮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廣場,完成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43項、自然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300余項;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全市建有約160個社區體育公園,415個足球場。
在此基礎上,我市向自然村傾斜,每年為100余個自然村配送全民健身器材。目前市級體育部門已向1500余個自然村配送籃球架、乒乓球臺、健身路徑等體育器材,同時各縣(區)體育行政部門利用體彩公益金為鄉村配送體育器材,鄉村體育場地條件不斷完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不斷增加。
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市還將采購一批體育健身器材,如籃球架、乒乓球臺、健身路徑等,配送安裝到體育器材相對欠缺的自然村、社區、公園、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所,為群眾健身提供便利。
就業創業
縱深推進三項工程
●民生實事內容
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開展業務培訓3萬人次以上,其中培訓“粵菜師傅”1000人次,“南粵家政”8000人次。完成100種具有東江風味的粵菜菜譜制定,組織以“展技能風采、鑄鵝城工匠”為主題的多項職業技能競賽,舉辦“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供需見面會,促進就業創業。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支撐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部署,是具有廣東特色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舉措。惠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三項工程的決策部署,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
得益于三項工程,市民洪先生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洪先生原來是旅游行業從業者,去年受疫情影響待業在家。“我很喜歡烹飪,也夢想擁有一家餐飲店,可苦于自己不懂餐飲知識和技能,一直毫無頭緒。”就在洪先生迷茫之時,他看到“粵菜師傅”工程——烹飪技能培訓活動,便第一時間報了名。通過10天的學習,他掌握了一定的廚藝技能,并在惠州市餐飲行業協會推薦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餐飲加盟品牌。
今年1月,洪先生經過多方選址考察,在仲愷高新區匯港城開了一家餐飲店,雖然營業時間不長,但生意紅紅火火。“通過‘粵菜師傅’工程,不僅提升了我的廚藝水平,還圓了我多年的創業夢想。”洪先生高興地說,目前創業取得初步成功,接下來他希望接受更多“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學到更多粵菜烹飪技能,將事業做大做強。
此次公布的10項共18件民生實事,是我市“我為群眾辦實事·十惠行動——1+10+N”民生項目清單體系中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推出系列民生項目清單,始終把辦實事作為落腳點,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辦實事”與“開新局”貫通起來,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10項18件民生實事↓↓↓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陳春惠 劉建威 張斐 香金群 龔妍 駱國紅 特約通訊員鐘楨 通訊員袁蘊華 林斐 劉澤華 匡立紅 張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