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出《關于公布廣東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據了解,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廣州市越秀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等142個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納入廣東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微型產業集聚區,具有細分高端的鮮明產業特色、產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約高效的空間利用特點,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地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鎮,但也出現了部分特色小鎮概念混淆、內涵不清、主導產業薄弱等問題。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20〕33號)要求,切實做好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對于未納入我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的,不得自行開工建設特色小鎮,并立即啟動清理或更名工作。
據了解,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有七大主要任務,以準確把握特色小鎮發展定位為前提,以培育發展主導產業為重點,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規范管理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提供抓手,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支撐。
一是準確把握發展定位。準確理解特色小鎮概念,以微型產業集聚區為空間單元進行培育發展,不得將行政建制鎮和傳統產業園區命名為特色小鎮。準確把握特色小鎮區位布局,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邊等優勢區位或其他有條件區域進行培育發展。準確把握特色小鎮發展內涵,發揮要素成本低、生態環境好、體制機制活等優勢,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空間、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支點、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新載體。
二是聚力發展主導產業。聚焦行業細分門類,科學定位特色小鎮主導產業,提高主導產業質量效益,切實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錯位發展先進制造類特色小鎮,信息、科創、金融、教育、商貿、文化旅游、森林、體育、康養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以及農業田園類特色小鎮,打造行業“單項冠軍”。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吸引先進要素集聚發展,助推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三是促進產城人文融合。推進特色小鎮多元功能聚合,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間。疊加現代社區功能,結合教育、醫療、養老整體布局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完善社區服務、商業服務和交通站點,建設15分鐘便捷生活圈。疊加文化功能,挖掘工業文化等產業衍生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交融,建設展示小鎮建設整體圖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間。疊加旅游功能,加強遺產遺跡保護,因地制宜開展綠化亮化美化,打造彰顯地域特征的特色建筑,保護修復生態環境。
四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推進特色小鎮市場化運作,以企業投入為主、以政府有效精準投資為輔,依法合規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優質企業,鼓勵有條件有經驗的大中型企業獨立或牽頭發展特色小鎮,實行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探索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和盈利模式,帶動中小微企業聯動發展。
五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鎮創新創業生態,提高就業吸納能力。結合主導產業加強創業就業技能培訓服務,提高創業者和勞動者技能素質。發展創業孵化器等眾創空間,強化場地安排、要素對接等服務功能。鼓勵中小銀行和地方銀行分支機構入駐特色小鎮或延伸服務,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引導入駐企業與電商平臺深化合作,拓寬新工藝新產品新模式的商業渠道。
六是完善產業配套設施。著眼特色小鎮主導產業發展所需,健全公共性、平臺性產業配套設施,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完善智能標準生產設施,提供標準廠房和通用基礎制造裝備,降低投產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健全技術研發轉化設施,發展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科研成果中試基地。健全倉儲集散回收設施,完善電子商務硬件設施及軟件系統。
七是開展改革探索試驗。根據特色小鎮多數位于城鄉接合部的區位特點,推動其先行承接城鄉融合發展等相關改革試驗,努力探索微型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路徑。深化“放管服”改革,因地制宜建設便企政務服務設施,有效承接下放的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完善政務服務功能,優化營商環境。允許特色小鎮穩妥探索綜合體項目整體立項、子項目靈活布局的可行做法。開展供地用地方式改革,鼓勵建設用地多功能復合利用,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和低效土地,穩妥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交易。探索投融資機制改革,謀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相匹配、財務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